龚宁
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为推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定推出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指出要实现全面健身、国家复兴的重要目标,而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值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身体健康、精神状态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并且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然而,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地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都呈现出下滑趋势,缺乏体育锻炼、肥胖、超重的青少年数量不断增多,我国青少年学生肥胖率、视力不良检出率也呈现出升高趋势,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仍旧是当前我国所需解决的一大难题。长期以來,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问题上,社会普遍认为是学校的事,而显然青少年作为社会化的个体,其体质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是来自于多方面的,家长在孩子体育锻炼上缺乏足够关心,社区参与度不足,单凭学校一方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换言之,体育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难以解决体质健康的所有问题,由此需要家庭、社区齐心协力。未来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应当是将体育转变成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体育教育作用,打造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社会系统工程,进而提升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基于此,本文从“家庭-社区-学校”联动的内涵入手,分析目前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家庭-社区-学校”联动下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实践路径,希望能够为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一些帮助。
1 “家庭-社区-学校”联动相关概述
“家庭-社区-学校”联动,也就是通过家庭、社区、学校的通力合作,构建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主体,以社区为枢纽的三方合力,致力于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调动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进一步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一种联动模式。如今,关于学校、家庭的相互合作在体育学领域很早便被提出,但现实中则存在实践不足的问题,同时,家校合作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面临着参与消极化、实施被动化、处境边缘化等困境。相较于家校合作,“家庭-社区-学校”联动引入了社区维度,以此不仅有助于调动家庭维度的积极性,还可发挥社区作用为学校、家庭提供资源,因而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首先,在“家庭-社区-学校”联动中,家校合作是重要基础。校园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同时学校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本身承担着发展青少年体质,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职责。所以,学校是“家庭-社区-学校”联动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是调动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环境基础。从学校角度而言,为确保学校体育功能的充分实现,也就是确保学校可参与尽量多的体育活动,需要大力宣传体育锻炼的好处,推进观念教育,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水平,体育课堂注重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而并不局限于开展单调乏味的体力活动。同时,由相关部门组织协调,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及家校合作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配套政策,依托制度约束,让家长担负及履行孩子体质健康促进的责任及义务,进一步构建起以学校为基础的家校合作联动体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一言一行所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学校教育所难以比拟的。同时,家长并不是学校教育的辅助或补充,两者应处在同等地位,甚至有时家庭教育要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基于此,在家庭与学校关系中,双方应加强交流合作,学校致力于发挥自身的体育教育功能,家庭则对青少年做必要的监督、引导。
其次,相较于家校之间的联系,家庭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显得更为生活化。基于此,家长应注重带着孩子积极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培养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从社区角度而言,社区应积极各式各样亲子体育活动、青少年体育赛事等,同时,不同社区、家庭之间也可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体育赛事及联谊活动,让体育锻炼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在场地资源方面社区应加强建设、开放各类体育场所,以满足广大家庭的体育锻炼需求。
最后,学校与社区相互协作是“家庭-社区-学校”联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在充分实现自身体育功能的同时,还应加大与社区的合作力度,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式各样的社区体育活动。有条件的社区,可相关学生开放相应的体育场地。另外,学校与社区之间可合作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青少年体育赛事,学校鼓励学生参与这些赛事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时间保障及训练环境等。
2 目前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政策导向制度不够完善
学校主导下的体育健康教育活动,离不开家庭的积极参与和社区的有力配合。而现阶段学校体育教育中,普遍表现出以下几项问题:一是体育教育模式不合理,使得青少年运动能力差强人意。一些学校对体育教育内容设置缺乏有效重视,并沿用传统教育模式,缺乏创新,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无从谈起。二是体育课程体系建设存在滞后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发展应紧跟时代前进脚步,由此不仅要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还应加强对其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具体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尽管学校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但由于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使得体育知识难以得到有效传授,进而让学生也难以实现对相关体育内容的有效掌握。三是体育教学评价标准不够健全,教学评价标准凭借其规范性、时代性,规制着教师、学生依据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要求,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并接受相应的监督管理。学校体育教育问题引发并不可完全归咎于学校,而同时与家庭、社区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比如,家庭方面缺乏对青少年的监督引导,在家庭环境下青少年精神状态较为松弛,缺乏开展体育锻炼的动力和决心。社区作为学校与家庭的重要连接枢纽,社区体育锻炼环境的好坏重要影响着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持续性。而政策导向制度凭借其监督作用,可有效提升家庭、社区、学校三者的联动效果,因此建立完善政策导向制度对促进青少年体育健康至关重要。
2.2 各方主体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包括体育教师、家长、社区管理者等主体都表现出意识薄弱的问题。首先,在当前体育教育模式下,一些体育教师更强调对学生体育能力及相关基础知识的培养,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则缺乏有效重视,难以在传授体育知识及技能的同时,向学生传授相应的文化知识,以使学生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得到有效陶冶。其次,学生家长应试教育影响下,一味关注孩子的文化成绩,而缺乏对其体质健康的有效关注。不少家长在思想观念难以做到与时俱进,循规蹈矩,难以有效引导孩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长此以往,对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及体育意识造成不利影响。再者,社区管理者出于经济因素考量,会在社区内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健身活动,但主要面向的是成年人、老年人群体,比如,常见的广场舞活动,而面向青少年个体的体育活动则少之又少,因此很难有效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
3 “家庭-社区-学校”联动下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实践路径
3.1 学校着力引导、全员参与
在“家庭-社区-学校”联动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学校应有效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引导家长有效认识到家庭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合理督促孩子参与体育锻炼,引导家长有效利用业余时间与孩子已通过开展体育锻炼。比如,为达成以上目的,学校可以学生家长会为契机,通过体育健康知识宣传、案例分享等方式,让家长明确孩子参与体育锻炼对促进其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同时嘱咐家长应积极督促和带领孩子参与各式各样的体育锻炼。又如,教师可通过家长微信群或者QQ群,将每位学生的相关体质健康水平传输至学生家长,并向家长分享适宜在校外开展的体育锻炼方式,继而让家长能够科学带来自己的孩子参与体育锻炼。另外,在社区推进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期间,学校也应当提供有力协助,协助社区可切实开展好本社区青少年体育锻炼引导工作。比如,学校可协助社区推出社区体育教育课程,让广大青少年可积极参与到社区体育课程学习中去。为提升社区体育课程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应尽量保证推出课程的丰富性,包括可推出篮球课程、羽毛球课程、轮滑课程等。在学校有力协助下,推动社区体育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进一步切实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
3.2 家庭合理督促和安排青少年体育活动
在“家庭-社区-学校”联动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家庭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多数家长看来,孩子的文化成绩是摆在首要位置的,且认为孩子没有疾病便是健康。受此影响,大部分家长都缺乏对孩子体育锻炼的有效重视,进而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造成不利影响。另外,一些家长则指出,并不是自己不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而是因为日常工作繁忙,从而无暇带孩子进行体育锻炼。针对以上情况,家长应做到合理督促和安排青少年的体育,以有效发挥家庭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中的作用,具体而言:首先,开展好青少年体育锻督促工作。家长要应尽可能利用好零散时间,系统组织孩子参与体育锻炼,鼓励孩子发展自身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在这过程中,可将学校相关的体育活动、课间操等体育运动项目引入至家庭体育锻炼中,以此提升家庭体育锻炼形式内容的多样性、丰富性,调动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的有效兴趣。其次,合理安排体育锻炼时间。将学校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引入至家庭体育锻炼中,建立科学的家庭体育锻炼计划,合理安排体育锻炼时间,进一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孩子体质健康水平的逐步提升。
3.3 社区从不同方面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
在“家庭-社区-学校”联动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社区作为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为是体育教育作用可得到有效发挥,应当开展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建设社区体育教育课程,如今,基本每座城市的社区里都配备有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但真正面向青少年的体育器材则相对有限,同时还缺乏相应的社区体育教育课程,以为社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支撑。鉴于此,学校应有效协助社区推进体育教育课程开发建设,并调派体育教师前往社区开展体育教育授课。比如,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区均推进了社区学院的建设,而该部分社区学院主要是依附地方高校进行建设的,享有着十分丰富的体育教育资源支持。为此,社区在推进社区体育教育课程建设中,应加强与社区学院等之间的交流合作。二是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青少年体育比赛活动。为切实调动社区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社区还应适时组织各式各样的青少年体育比赛,引导青少年利用课外时间积极参加。为保证比赛的吸引力,比赛应设置或物质层面或精神层面的奖励。同时,社区在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比赛过程中,应通过入户宣传、媒介宣传、学校宣传等不同途径,让更多社区青少年有效了解相应比赛信息,并积极参与到体育比赛中去。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学校、家庭应提供有力支持,包括学校应给予比赛组织、裁判人员安排等方面的支持,家庭则应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到由社区组织的体育比赛中去。
3.4 推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制度创新
在“家庭-社区-学校”联动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还应推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制度创新,以进一步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首先,紧紧围绕体育运动,开展过程性评价。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向家长分享自身学校日常学习生活、体育参与情况,以此推动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依托该种方式,以促进孩子与家长之间建立起更亲密的亲子关系,以此进一步为家庭体育锻炼开展奠定良好基礎。另一方面,加大对学生的体育素养培育力度。教师可通过组织各式各样的体育素养教育实践活动,比如,引入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以此在循序渐进中提高学生的健康行为意识,促进学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家庭方面应加强青少年健康教育宣传,让家长深刻认识体育健康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明确唯有一个健康的人方可是对对社会有用的人,方可更好地为社会建设提供助力。其次,推进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根本的第二课堂评价。通过量化考核方式,有序推进过程性评价。随着学生对客观现实感知过程的逐步转变,学生的情感也会随之发展相应改变,并对人的认知过程长作用,而态度是人们情感体验的各异形态,是人对外部实际的主观态度。通过推进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根本的第二课堂评价,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意志表现力,进一步促进实现对学生体育技能的有效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再者,在体育教育中,还应推进其与课外活动有效结合,致力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让学生可坚持努力学习并掌握适用的体育运动方法,进一步逐渐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庭-社区-学校”联动可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相关人员为紧紧围绕如何更有效的实现“家庭-社区-学校”联动进行探索研究,明确目前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学校着力引导、全员参与,家庭合理督促和安排青少年体育活动,社区从不同方面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等方面入手,切实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
本文系2021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视域下湖南省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路径研究”(编号:21C0656)。
(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