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2-06-11 02:56赵金华
当代体育 2022年30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课素养

赵金华

体育教学是帮助学生塑造强健体魄、养成良好自主健身习惯的学科教学,尤其是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体育锻炼必不可少。虽然高中生面临的学业压力较大,且高考这一目标一直都在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但正因如此,学生与教师才必须重视体育课程,只有学生具备了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保持健康的身体素质,才能为自己的日常学习夯实身体基础,避免学生因身体因素而影响学业。而想要学生实现良好的体育锻炼,就需要学生具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可以在核心素养的塑成基础下更好地接受体育教学,不断增长体育理论知识且锻炼出强健的体魄。基于这一教学理念,体育教师可以探索“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一步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塑造。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通常被称为“三要点六要素”,其中三大要点分别是体育精神、运动实践与健康促进,这三大要点中,每一要点都包含着两个要素。体育精神要点包含的要素为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运动实践要点包含的要素为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健康促进要点包含的要素为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因此高中生需要具备的体育学科素养可以统称为这“三要点六要素”。体育核心素养的塑造虽然一直都是高中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却鲜少出现在学生的体育锻炼生活中,学生对这一名词也缺少概念,且在很多学生的传统体育学习概念中,体育只是为了放松身心、舒缓心情而进行的随意活动,相较于所要学习的其他学科知识,体育的核心素养塑造就显得不太重要。由此可见,想要帮助学生塑造体育核心素养,首先需要扭转学生对待体育的错误认知,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并不是随意的,而是需要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索方可实现的有效活动。且目前除了学生的主观态度需要改变之外,学生所接受的体育课程教学方式也亟待改变。我们客观审视目前的高中体育教学,就会发现学生并不缺少户外的活动时间,但是在户外活动过程中,教师是否將所要学生掌握的运动项目、动作要领、注意事项讲解透彻,学生又是否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真实地实现了教师教授内容的有效锻炼,这些都是不能确定的。且学生的户外活动往往缺少了理论知识的辅助,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过少就会影响学生运动的整体效果,也会对学生的健康体育运动习惯塑造起到负面作用。针对这些问题,结合高中生的实际体育发展需要,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来帮助学生塑造体育学科素养,引导学生逐步走上体育锻炼的正规。

1 “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对于学生体育学科素养塑造的推动优势

1.1 “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可以积极扭转学生的体育运动理念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高中生之所以没有将体育运动看的重要,是因为学生具有的传统体育运动理念与如今的体育教学趋势不相符。很多学生从小学开始所接受的体育教育就是“散养制”的,即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完全的自由活动,逐渐地体育课就成为了学生放松身心、自由活动、不受拘束的课堂。虽然这一点的确是体育课能带给学生的益处,但是长此以往学生就不会重视体育课的存在,虽然绝大多数学生都对体育课抱有热情,但是这股热情却并不是冲着体育课的内容而来,而是对自由活动的时间充满期待。也就是说若是教师占用过多的时间为学生讲解运动项目的动作要领知识等等,学生也会感到抵触。由此可见学生对体育锻炼实际上并没有完善正确的认知。而“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却可以帮助学生扭转这一认知,让学生通过连贯的学习、不断积累体育知识、逐渐养成良好运动习惯而重视体育教学,转变传统理念。

1.2 “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实现连贯体育学习

就目前的体育教学情况而言,学生所接触的体育教学往往是“断层”的,这一点容易被教师所忽略,也不容易被学生所发现。客观审视教师所开展的体育教学,我们不难发发现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学”的理论知识及教师的实际动作教授内容与学生进行的实际“练习”以及学生所接触的体育“比赛”,这三个环节之间是没有连贯性的。只能说有时学生的“学习”与“练习”可以勉强挂钩,但是其中却缺少了连贯,而学生的“比赛”往往也只是体现在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上,在比赛中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体育特长。这三个环节不连贯就意味着学生的体育学习思维与意识得不到连贯的培养,跳跃性的教学无法实现良好的塑造目标。因此“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所接触的体育学习变得连贯,让学生的体育思维可以保持顺畅而不被打断,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

1.3 “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在“学练赛”一体化教学中,学生先学习体育理论知识,或是学习教师所演示的具体运动项目的分解动作与运动技巧,之后再进行反复的练习,直到将所要锻炼的项目熟练且能够举一反三,最后学生通过竞赛对所学内容的检验,积极发现自己的运动特长,同时也通过与同学之间的比拼而发现自己尚且不足之处。这些连贯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在脑中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运动思维,让学生能够明确在运动开展的过程中,准确大致的顺序是怎样的,而自己又应当如何在每一个环节中努力争取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当学生的运动思维得到了塑造,学生就对完整的体育学习流程有了概念认知,而这对于学生后续的体育良好运动习惯的塑造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意义。因此“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侧面来培养学生的正确运动观念与习惯,帮助学生实现持续性的健康运动。

2 目前高中生体育学习与锻炼的客观情况与存在问题分析

2.1 高中生对待体育锻炼的态度不够端正且锻炼机会较少

客观审视目前高中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能够发现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主观意识问题与客观条件问题。首先我们分析主观意识问题,在上文中我们也提到,很多高中生对待体育锻炼、体育课程的态度不够端正,学生认为自己所担负的其他学科理论知识学习的压力已经非常大,不愿意再进行体育课理论知识的学习,且学生认为体育课本就是放松身心的课程,只要自己参与其中,能够有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即可,并不需要进行过多的练习,而这一认知也导致了学生只有在体育课上才有锻炼的机会,一旦学生当天没有体育课的安排,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学生并不会在当天开展体育锻炼,这种意识导致学生的健康体育运动习惯一直得不到培养;除此之外,客观条件问题也影响着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目前高中生除了体育课之外,几乎没有运动的机会,甚至在学生临近考试前,体育课都会被占用,故而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少之又少,机会也非常难得的,非常影响学生自身的体育习惯与素养的形成。

2.2 高中生的体育理论知识相对匮乏且缺少探知机会

高中生虽然接触到体育课,但是能够接触到理论体育课的机会却少之又少。且在学生的内心也不愿意接受过多的体育理论课程,因此很多体育教师为了顺应学生的意见就取消了绝大多数的理论课指导。而这种现象对于学生的体育能力整体塑造而言却是有害无益的。学生在体育课上只是跟着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模仿,却没有理解为什么这项运动的分解动作要这样开展,为什么某种动作会存在危险等等,在缺乏了理论知识的引导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只是模仿而未求真,这样的体育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效果是大打折扣的。因此在学生“学习”体育的环节中,学生是缺少了理论知识的学习部分,这也影响了学生的整体体育水平发展。且部分学生虽然对体育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却因为探知机会的匮乏而得不到学习的契机,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到这一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完善“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来不断加强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学习。

2.3 高中体育教师开展教学的方式较为传统老套单一

“学练赛”一体化模式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相对新颖的模式,这种模式相较于目前教师尚在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具有更多的推动优势、系统更为完善、内容更加充实。而目前体育教师尚在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却早已引起了学生的反感。大部分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流程都是一致的:先由自己或是课代表带领学生进行热身运动,之后针对当堂所要讲授的运动进行动作的分解与注意事项的说明,之后让学生进行练习,有的教师会在练习结束后让学生进行练习效果的反馈,而有的教师则直接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这就是目前的传统教学模式中采用的单一教学流程,而这一流程的不间断使用,也让学生认为体育课程毫无新意,因此学生就会丧失对体育课的热情以及對体育教学内容的探究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正视这一问题,意识到教学模式需要得到改变并且需要贴合学生的体育发展实际需求,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合理化引导,不仅实现体育教学内容的掌握,还可以改变对体育课的认知,从而有效调动自己的体育运动积极性。

3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学练赛”一体化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究

3.1 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塑造学生的良好体育精神

在“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中,“学”是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养成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的基础。学生首先要通过“学”来明白自己开展的体育锻炼意义在哪里,所做的运动存在怎样的规则和要领,只有夯实了学生“学”的基础,才能让学生后续的体育能力发展有持续的推动力与坚固的保障。而在“学”这一环节,教师需要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巩固,二是学生运动实践的探索与练习。这两方面缺一不可,必须要教师双管齐下才能保证学生完成“学”这一环节。在学生的理论学习方面,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学习的节奏安排一定的理论课程,如教师在开展关于一项新的体育运动时,就可以提前将这项运动的由来、运动的理念、需要遵循的规则等等理论知识为学生进行讲解,之后在实际的户外运动中,教师再根据理论知识的讲解为学生进行实际的动作模拟示范,让学生结合理论完成锻炼,有效完成“学”的环节,同时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中逐步了解体育世界,养成良好的体育精神且具备完善的体育认知,为体育精神这一学科素养的塑造夯实基础。

3.2 设置小组式体育教学模式,夯实学生的运动能力基础

在学生开展“练”的环节时,经常会遇到共性的问题:即使教师不遗余力地进行动作的示范,但是学生在实际练习过程中仍然无法规范练习,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瑕疵。这一点也让教师感到苦恼,甚至会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实际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学生的体育天分不同,二是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无法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白白浪费精力且起不到良好的引导。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式体育教学模式来完成学生“练”的环节,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对全体学生进行完一遍详细的动作展示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二次揣摩演练,此时组内的学生之间可以在互助的氛围下实现对教师的示范动作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且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帮助,而小组所遇到的共同问题可以及时向教师提出,教师也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的“练”变得更有实效性。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程度进行“赛”的环节,在当堂为学生安排组内、组间比赛,让学生在比赛的激动下能够端正练习态度,并且可以通过比赛环节来清楚了解自己在练习中的不足且进行相对应的改进,有效塑造学生运动实践这一核心素养。

3.3 巧妙设置体育课后作业,塑造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在体育三大核心素养之中,“健康促进”素养是在前两种素养的基础上进行的升华性素养。想要让学生塑造这一素养,需要的不仅仅是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基础与理论知识,还需要扭转学生的运动态度,让运动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引导学生以健康生活、自主健身为体育锻炼的宗旨。而目前高中生所能开展体育锻炼的时间太短,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几乎没有其他时间开展体育运动。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设置一定的课后作业,即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以及家庭时间,通过完成体育作业的形式来回顾所学、所练内容,这一环节也完善了“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系统,并且还可以让学生逐渐适应在日常生活中开展体育锻炼,从而逐步塑造学生的健康体育运动理念与自主健身习惯。教师可以针对所讲授的内容为学生布置作业,且在下一堂课进行课前比赛,将“练”与“赛”进行再次的结合。

4 结束语

“学练赛”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是顺应了体育教学改革浪潮、符合当下新教育时代的要求的教学举措。在“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中,教师再一次将教学的主要目标转移到学生主体的体育能力发展与体育核心素养的塑造之上,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开展更加丰富有效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学练赛”三大环节的连贯学习,不仅可以积累更多的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还可以在有效的练习与不间断的竞赛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塑造体育运动精神,逐步塑造自己的强健体魄。

本文系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备案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研究》阶段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课素养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