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碧雨
摘要:一个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综合体现在其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上,一般情况下,是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与形成的,且能影响一个人成长的方方面面。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公共基础课程基础较薄弱,语文课堂尤显沉闷。探索以朗读教学为切入点,以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关键能力。
关键词:朗读教学;激发动力;提升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运用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4个方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与形成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2020年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中职学校学生公共基础课程基础较薄弱,普遍存在“阅读面窄,读书量少,作文下笔难”的情况,若是传统的语文课堂尤显沉闷。据此,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方能引导学生走出学用分离的怪圈,让中国传统文化陶冶身心,激发家国情怀,健康成长。朗读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吟咏诵读,琅琅成韵,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阅读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日积月累中对语言的抑扬顿挫、节奏的错落有致、结构的奇特严谨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美妙境界。吟咏诵读更能领悟作文之道,就象我们学习英语时需要培养语感的道理一样。
一、打破语文无用论偏见,端正科学语文观
绝大多数中职学生认为语文课程的社会实用性不强,读读念念、抄抄写写,只是文员秘书有这个需要,也没多大出息......因此课堂上的朗读环节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这种显而易见的偏见任课老师要高度重视。开学第一课,我以“口语交际——自我介绍”开启语文课堂,在“自我介绍”的示范中,讲述我对热爱并为之努力的语文教学的理解: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传承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灿烂的文明,有着厚重丰富的人文性;同时也有着强大的社会实用性,如新闻主持、广告策划、公文报告;谈判桌上的妙语、演讲论坛上的争锋;文艺里、教育上、甚至军事中,哪一个角落没有语文的影子?哪一行业没有语文的足迹?此番表达与交流,学生加深了语文功能与内涵的理解,扫除偏见,分清了“轻”与“重”。
在此基础上,我用普通话和家乡方言朗诵唐代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与学生一起,通过朗读,体悟语言文字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以及汉语的精美,激发学好母语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此时,趁热打铁,向学生介绍南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倡导的“三到读书法”,即心到、眼到、口到。其中的口到,就是朗读。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总结了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中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从孔夫子到陶行知,无论是京师太学,还是乡野私塾,几千年来,语文教学上都特别强调一个“读”字,师生认真朗读范文,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潜移默化,接受了审美教育,陶冶了精神情操,发掘了知识瑰宝,提高了鉴赏与成文能力。这也是我们今天语文重要的教法和学法,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朗读方式丰富多样,提升语文学习趣味性,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中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语文的模式通常是:作者背景、人物分析、中心思想,“题海战役”、满堂灌、“填鸭式”,已让他们对语文学习的认知僵硬程式化;全班齐读、自由读、默读、背诵,翻来复去的朗读调子,已使他们的朗读兴趣消磨殆尽......既然找到了改變的切入口,焦点是找准点燃他们的朗读激情的途径。我的方法是偏重朗读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敏锐地捕捉语言文字表达主要信息的方法,理解语义,品味情趣,领会意蕴,提高语言的敏感性。下面是我尝试的几种方法。
(一)花式朗读
组织“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歌诵读》、《明月皎洁——中秋诗会》、《诗韵华章——花之诗》......诵读方式除了齐读、分段读、接龙读等形式外,还要求在准确使用普通话的基础上,要用家乡方言朗诵。我们学校地处经济发达的广州,学生随来穗工作的家长就读。活动分享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方言,激发了全体同学的好奇心,点燃了展示自己家乡方言的表现欲,体会到家乡方言也能登上严肃语文课堂的新鲜感和自豪感。
(二)角色体验
中职语文教材都有小说和剧本单元。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较抗拒老师理论的分析、冗长的练习,他们欢迎鲜活的因素,简单而不古板,有趣而有内蕰。戏剧表演是动作性强、需要调动丰富情感与文学功底的一门艺术,同时也深受学生欢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的舞台多精彩——课本剧表演》就是我完成小说和剧本单元教学和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主要方式。学生的排演过程,就是角色、环境、情节分析,推敲再现语言、对白表现力,体验人物性格发展和情节推进的过程。教学目标完成的同时,也提高了朗读水平,感受到语言艺术、文学艺术的无穷魅力。
三、打造提高信息素养平台,发挥学生的专业技能。
朗读活动听着简单,但蕴含大学问。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势,合理应用多种媒体组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有益自学的教学环境。如微课程、微视频,手写板等,让学生广泛接触优秀朗读作品及相对应的综艺节目,如央视的《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对朗读有整体的认知,并引领自己的言语实践活动。
并充分发挥学生所就读专业特点,以专业技能赋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全新的面貌——数字媒体专业、舞台灯光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从活动方案、活动实施、活动评价、活动过程回顾、活动成果宣传......他们的专业技能足以让语文老师只作为点评者就能收到积极的活动成效,更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
朗读是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时代要求,善用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能引领学生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语文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从而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几个方面都获得持续发展,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涵养职业精神,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