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华波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我国的教育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在教育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用合适的方法把小学语文教学和情感教学两者合理地融合,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显著提升学习的效果。为此,本文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作为重点展开探讨,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课程开展的意义及价值,提出可行的一些建议和方法,促进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近几年来,我国开始实施素质教育,小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非常多的困难,老师的工作除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时刻谨记培养学生们对情感的认知和表达能力,以纠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1]。但是目前为止,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对情感教育的研究,老师们也可以尝试着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们进行教育,以保证情感教育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绝大多数的语文教材中都会编入相应的情感教育内容,在这些内容中作者大部分也都会采用抒情的方式进行表达,同时还包含有很多的形式,比如说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等,给老师们提供了很大的教育空间。只要学生们能够对这些内容融会贯通,并将自身的情感带入進去就可以很轻松的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情感表达,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
(二)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还包括有很多古人的智慧、处世之道以及人生哲理等,可以帮助后人塑造健全的人格。而小学生们初步认识传统文化的起点就是在语文课本中,课本中有一些精选内容就是为了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引下可以深入感知其中的精神,并为之感慨。例如中国古代有很多的优秀诗词中都会包含有作者的思想和所推崇的精神,学生们可以深入挖掘其中的情感教育内容,从而塑造自身健全的人格。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都会比较单一,且很多时候老师都是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即使学生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也会浇灭一部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如果老师们能够对情感教育加以重视,那课堂的主体就会转变为学生,课堂气氛也会更加活跃。情感教育可以说是学生和老师之间情感的纽带,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加入短视频辅助语文教学
小学生很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只有把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才能够顺利推进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在课堂上实施情感教育,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思考,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2]。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育当中,可以利用课堂短视频辅助教学的方式,去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比如,在教学《早发白帝城》这篇古诗时,教师为学生播放有关古诗《早发白帝城》写作背景的短视频,把画面直观地展现出来,然后再同步预习古诗内容,让学生了解诗人李白当时的心境和心情,然后讲解古诗写作背景:“唐玄宗在位时期,李白在流放途中,皇帝赦免,返回时候创作的七言绝句,用来表达自己被赦免后放松的心情。”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会让学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听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找到自己和诗人情感的共鸣,让学生积极地去思考,这样教师情感教育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二)营造有趣的课堂氛围,增强课堂上的情感互动
小学语文教师要用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创设条件,营造有趣的课堂气氛,这样才能提升情感教育的效果。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
1.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例如,在进行《乌鸦喝水》教学时,教师可以模仿小乌鸦的声音讲述一段小故事,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诙谐幽默的语言,在课堂上可以很快地调动小学生的感情。
2.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就要组织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活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分组表演,比赛和朗读,例如,在进行《乌鸦喝水》《少年闰土》《背影》《父亲的菜园》等教学中,学生学习理解文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段式朗读和表演,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让学生再次加强对课文情感的感受,增强课堂的情感互动,就要在语文课堂上营造妙趣横生的课堂氛围。
(三)增强课堂情感体验,情感教育切入点很关键
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只有引起教师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才能够想到各种合适的教学方法,切身融入语文知识的教学情境,最终才可以将自己的感受传递给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所以,从这点出发,教师最应该选择合适的情感教学切入点,不要盲目,在语文课本知识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及感兴趣的地方,把自己对课本的理解和作者的共鸣传递出去,这样课堂的内容才能丰满起来,才能为以后实施情感教育打好基础。
结语:沟通交流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人类情感的流露,小学生还处在情感塑造期,语文学科的内容优势利于教师塑造学生的情感意识,利于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加强,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学习语文,这样增进了师生的感情,又提升了学生的情感教育,最终把学生引导成为三观正、思想健康、情感丰富的人,为他们以后成长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成喜.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5):254.
[2]岳建林.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9(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