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莲英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农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趋势向好,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文章以三明市沙县区郑湖乡为例,总结当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期为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集体经济;沙县区郑湖乡;经验做法
近年来,郑湖乡高度重视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围绕乡村振兴中心工作,创新发展思路,采取综合举措,加强规范管理,全乡村级集体经济呈现良好发展,但部分村集体经济仍然较为薄弱。现就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行分析。
一、郑湖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主要做法
(一)发展现状
三明市沙县区郑湖乡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13009人;土地总面积1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614.7亩,粮食总面积12245亩,山林面积14.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1.96%。根据郑湖乡各项统计调查报告显示,该乡村级集体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大多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较少。2020年,郑湖乡上洋村、高地村、杜坑村、岭头村等4个行政村的集体经营收入几乎空白,其余7个行政村的集体经营收入合计75.57万元,村均经营性收入仅6.87万元,集体经营性收入较高的村主要是长村村、郑湖村、郑墩村,但依然不足维持村组织日常工作开支。
二是各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各村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因素不同,村与村之间集体经济发展较为悬殊。例如公路沿线的郑湖村、郑墩村、徐墩村,交通较为便利、人口相对集中、土地相对平整,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好;林业资源较丰富的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较高。2020年度全乡11个村集体总收入192.48万元,其中长村村和郑湖村的村集体总收入为63.9万元,占33%,高地村、杜坑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却不足5万元。
三是村集体收入来源较为简单且不稳定。郑湖乡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村级集体固定资产、资源的租赁收入以及财政补助收入,仅有箭坑村通过争取扶贫专项资金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其中4个村集体的收入仅有财政补助收入这一项,收入来源较为单一。
(二)具体做法
一是加强建章立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硬任务,郑湖乡从高位进行制度和政策设计,把集体经济发展摆上日常议程,专门成立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乡党政办负责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工作,乡财政所负责扶持资金的筹措和监管,乡农业服务中心负责指导各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经营方式、技能培训等工作。同时制定《郑湖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关于做好领导干部挂包集体经济帮扶村的通知》等文件,结合各村实际,设计一套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和措施,从思想、政策、工作、方法等方面入手,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二是选优配强班子。结合基层组织“一肩挑”工作要求,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建设,调整一批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消极怠工的村两委干部,从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中选拔培养村两委干部,目前全乡共有16名80后“生力军”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队伍,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力。依托区委党校和干部学院,每年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轮训,组织政治素养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村两委干部到夏茂俞邦村、凤岗西山村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考察学习,进一步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同时,将各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作为村党支部定星评级、村干部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纳入年度考核。
三是做强优势产业。立足山区农林资源优势,依托土地信托流转,做大做强柿子、鸭子、竹子、小吃等“三子一吃”优势农业,稳定提高农户及村集体收入。柿子产业:以郑湖老区福利果场为主体,将实施升级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与老区福利果场现代化果园改造项目相结合,成效显著,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达12.5万元,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发展探索管理经验。鸭子产业:整合全乡6家规模化生态绿壳鸭蛋养殖企业,成立郑湖乡高山绿壳蛋鸭养殖合作社,发展“嘎嘎”、“粒粒聪”、“羽状元”3个生态鸭蛋子品牌,合作社全年蛋鸭存栏8万只,年产鸭蛋1800吨,年产值1500万元,为沙县区最大蛋鸭养殖生产基地,形成“集体+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动村财和农户增收。竹子产业:发挥箭坑村竹子品牌效应,依托郑湖乡四都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广黑白笋干、笋尖、干笋丝等袋装笋干系列,延长竹子产业链,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小吃产业:引导驻合肥、三亚联络处党支部和流动党员在小吃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作用,积极培育小吃标准店,2020年郑湖乡共新增小吃加盟店25家(海南21家,合肥4家)。
四是发展乡村旅游。投资100万元建设郑湖水柿产业转型升级和板鸭文化展示馆,让消费者体验柿子采摘、柿饼加工、板鸭制作、品尝柿子醋、板鸭等,了解郑湖水柿和板鸭的文化历史,提高郑湖水柿和板鴨知名度,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推动水柿和板鸭文化旅游和生态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依托郑湖乡境内宋代监察御史胡清献书斋(伏虎庵)、冠龙桥、湖山桥等人文景观;白鹤山、湖泊山、罗凤岩、斜刀岩等自然景观;民国时期的古炮楼群、福建省涉台文物五家大院等建筑和8个革命老区基点村等旅游资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乡里农家”“农家乐”等休闲农业,以旅游带动村民及村集体经济的增收,目前已形成上洋桃花林、徐墩嘎嘎家庭农场、长村湖泊山、郑湖村美丽乡村等一批较为成熟的旅游基地。
五是土地流转增收。郑湖乡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外务工或经营沙县小吃,通过土地信托流转,不仅解决了村民土地荒芜的问题,也让村民获取田地流转租金,更重要的是村集体可通过流转发展产业,增加村财收入。2020年郑湖乡重点推广瓜蒌瓜籽特色项目,在郑湖村投资150万元,流转土地200亩,每亩租金390元,土地流转效益稳定,户均土地租金年收入约1200元,农户增收显著,还带动当地群众和贫困户就业务工,全年用工达到1000多人次,人均增收可达2万元,特别是缓解部分贫困户因疫情外出务工难的问题。2021年初,徐墩村借鉴郑湖村集体经济发展经验,充分利用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项目,流转农田50余亩种植瓜蒌瓜籽,预计实现村财增收10万元。31E71DF7-4A34-4E4C-8E2B-F0902A04997A
六是盘活村级资源。一方面通过抓实林权产业改革,探索村财增收模式,目前郑湖村、杜坑村、岭头村完成与国有林场和水南国有林场的林地“四共一体”合作签约,逐步拓展郑湖乡林业“合作经营”成果,增加村财自有收入。另一方面发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优势,把农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村庄空闲地整合起来,积极盘活农村闲置集体资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例如箭坑村利用村集体经济产业扶贫项目,修缮整理闲置的学校,用于毛竹及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增加村财收入。
二、制约郑湖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村干部带动力不足
一些村自然资源充裕,但缺少带动发展的村干部,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如上洋村拥有丰富的山林资源,原为郑湖乡财力雄厚村,但近几年由于村干部管理不善,导致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
(二)地理位置条件制约
郑湖乡距县城39.3公里,交通不便,虽山林、田地资源较丰富,但多为山垅田,土地流转零散、不成规模,导致招商引资、发展企业的难度较大。
(三)资金投入不精准
上级部门在村级资金投入方面重“输血”、轻“造血”,主要在农村道路拓宽改造、河岸护堤修复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文章,而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层面投入较少,导致村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不足,成效不明显。
(四)发展人才匮乏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郑湖乡总人口约1.3万人,但长期在外务工、经营沙县小吃或进城安家的村民近万人,留下来的几乎为老人和儿童,这就导致村集体经济组织人力保障和人才储备不足,出现决策不科学、创新观念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小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五)资金监管有漏洞
目前郑湖乡经管站仅有1名工作人员,人员配备不足导致对村集体经济监管力度不够,再加上历史遗留问题,有些村资产管理制度缺失,理财监督小组派不上用场,出现了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甚至有些村集体资产被侵吞。
三、发展壮大郑湖乡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必须通过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壮大队伍力量、利用有效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加大扶持力度等措施,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力。
(一)强化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
郑湖乡党委、政府要提高站位,加强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村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细化《郑湖乡核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纲要(2020~2035)》、《郑湖乡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一乡一计划、一村一方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行政村,如郑湖村,要继续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做大做强做优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为薄弱的行政村,如高地、庆洋等相邻村,要突破单村孤立发展的局限,借鉴省外“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尝试抱团式连片共建,形成村集体经济发展合力。
(二)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创收模式
当前我国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资产租赁型、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入股分红型、休闲农业型、产业发展型等。各村要因地制宜,立足本村实际选好集体经济发展路子。一是以各村特色产业为基础,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形式,重点抓好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二是盘活村集体资产,开发利用好农田、荒边地、坑塘等集体自然资源,通过招标承包等形式开发经营,获取收益,使村级集体资源保值增值。三是成立村级专业合作组织,建立起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服务产业链,发展服务型集体经济;四是挖掘生态资源,通过打造特色农家乐、绿色种植采摘等项目,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力。
(三)强化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队伍建设
一是配强村两委干部。从实践来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必须要有优秀的党支部做坚强后盾,要打破行业、身份和地域界限,从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退休干部等人群中培养一批发展集体经济的领军人物,选用讲政治、懂经营、善管理优秀人才进村两委班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二是加强人才支撑。组建村集体经济发展宣讲队,定期开展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关政策宣传,鼓励在外大学生、乡贤能人返乡创业,为集体经济发展积蓄人才。三是强化业务培训。定期组织村干部开展经济知识、财务管理等方面培训,到集体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提升村干部管理经营能力,为他们谋划本村发展拓宽思路。
(四)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
一是做强传统产业。以郑湖老区福利果场现代化果园改造项目为契机,充分利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推动种植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水柿深加工产业建设以及休闲旅游和品牌建设的改造升级,做好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发展规划,推进板鸭、鸭蛋、毛竹等传统产业发展。二是推广智慧农业。发挥“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作用,通过平台提高郑湖乡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为郑湖乡特色农产品走私人订制模式打下基础,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打造区域品牌。继续做大做强郑湖乡“三子一吃”特色品牌,建立品牌产业链多元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点打响“郑湖生态绿壳鸭蛋”“郑湖无核水柿”“郑湖正宗板鸭”“郑湖高山水蜜桃”等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吸引客商入驻,有力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
(五)加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
一是加强政策扶持。上级部门要多出台一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政策,例如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推行的扶持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成效显著,与郑湖乡水柿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的“336”机制,解决了当地“乡缺资金、村缺项目、合作社缺平台”问题,挖掘水柿产业优势,5个村增加村财收入12.5万元以上。二是加强挂包扶持。继续发挥驻村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的优势,为挂包村争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扶持,推動村集体经济发展。三是加强社会扶持。社会各团体要多关注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科研院校要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例如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对郑湖乡乡村规划和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有力推动了全乡振兴工作开展。31E71DF7-4A34-4E4C-8E2B-F0902A04997A
(六)健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
一是加强考评机制。把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干部的任用、津贴挂钩,从集体经济中划出专项资金作为他们的绩效奖励,从而提升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二是完善激励机制。整合财政资源,对为集体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致富能手进行相应奖励,并优先推荐为村主干培养对象,进一步发挥致富能人领头雁的作用。三是强化监督机制。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及时向村民公开村务、财务,对消极怠政的村干部要进行约谈,督促村集体经济规范化、制度化运行。四是健全村集体经济分配机制。结合各村实际,明确规定村集体经济分配比例,把集体经济收入主要用于基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福利待遇等方面,确保村民享受到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提升村民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四、结语
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巩固基层政权的物质基础,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径,走好发展村集体经济这条乡村振兴必由之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班小莲.发展经济强村富民——隆安县南圩镇发展村级经济情况的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1(15):3-4.
[2]孙海荣.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策略研究[J].山西农经,2021(08):55-56.
[3]唐玉清.村级集体经济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21(12):37-38.
[4]袁丽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路径探析——以甘南县为例[J].农家参谋,2021(05):113-114.
[5]公茂峰.乡村旅游经济产业的优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08):114-115.
[6]陈磊.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思考[J].全国流通经济,2021(07):110-112.
[7]王贵媛.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J].中国集体经济,2021(07):1-2.
[8]崔超.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02):89-98.
[9]李韬,陈丽红,杜晨玮,杜茜谊.农村集体经济壮大的障碍、成因与建议——以陕西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21(02):54-64.
[10]郑永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策探析——以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21(04):225-226+230.
[11]于伟宣,戴云.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05):4-5.
[12]陆洪彩.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经济转型与发展研究[J].农村经濟与科技,2020,31(24):180-181.
(作者单位:沙县区郑湖乡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中心)31E71DF7-4A34-4E4C-8E2B-F0902A0499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