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延边第二中学,吉林 延吉 133000)
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已经在全国普遍使用,新的高考改革也已经开始在全国推行。新教材的特点是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当中不是照本宣科和面面俱到,而是对教材信息进行高度整合,调动学生把教材内容当作材料积极动脑思考进行归纳、对比、概括、阐释,提高历史学科思维能力,提升历史核心素养。教师传统的讲授法无法满足要求,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其中情境创设是整合庞杂的历史信息和调动学生有效思维的有效方法,让枯燥的课堂教学生动起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创设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设定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以使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学习。创设情境大致有以下几种:创设悬念情境、创设信息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求异情境。高中历史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是故事情境、材料悬疑情境、实践活动情境、影音资料情境、问题情境等多种方式。
(1)创设情境有利于让学生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学习内容。杜威的“五步思维法”将思维活动分成了五步,分别是“问题、观察、假定、推理、检验”,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亲身经历产生知识的过程,从发现探索中生成知识。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追溯知识,提高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在深入情境中去的时候,学生能直观认识到知识如何应用,并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
(3)创设情境最大的魅力就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习兴趣。直接给出结论的设计学生没有参与思考而是被动接受,逐渐减少了探索问题的欲望,消减了求知欲和学习热情,逐渐也就没有了学习兴趣。
(4)创设情境可以直接让学生融入其中引起情感共鸣,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将悠久的历史拉近现实、贴近生活,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综合性的情感体验取代单一乏味的认知体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课标和核心素养统一的前提下,在着眼于调动有效思维和提高学科思维能力的基本要求下,突出自己的设计理念至关重要。每一节课都应有一个课魂,有了灵魂才能构建基本框架和丰富的内容。而课魂就是要为每一节课确立一个中心主题和一条主线,将散落的历史问题贯穿起来,打破教学的碎片化,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特别是新教材内容比较多,更加强调大概念教学、大单元教学,高度整合教材,进行深度教学、广度教学,因此主题和主线的设定就更加重要。
而在《国家出路的探索—洋务运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的方式就是创设情境,创设一条情境主线,让学生入境学习从而有代入感体验感,激发学习兴趣,让本来枯燥的知识点有血有肉、生动有趣。本课从题目的设定到导入的设计,到每个子目的引入都围绕一个主题线索,从课堂的实施效果来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很感兴趣。
而这条情境主线是以轮船招商局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为线索,将主题定为“轻舟泛落霞·巨舶映晨光”,寓意为即将衰亡的大清帝国因洋务运动而散发着最后的光芒,孕育着新的希望。并按照这条线索这个主题,和轮船招商局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和表现,意在折射出不同时代洋务运动的发展和结局,梳理出了四个部分,并用优美的语言为每个子目命名:乌云笼罩的江面——洋务运动溯源;夕阳西下的余晖——洋务运动开展(内容、进步性特点和积极影响);日落孤寂的小船——洋务运动结局(局限性特点和失败原因);黎明起航的风帆——洋务运动新生(历史功绩)。
一个精美的教学设计离不开好的呈现者,设计力和呈现力相结合才能打造一个好的课堂。而呈现力需要靠教师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其中教学语言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同样是一种情境,让学生不自觉地被吸引并主动融入课堂。语言情境的样式有很多,比如轻松诙谐、慷慨激昂、娓娓道来、诗情画意、涓涓细流。这就要根据每个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每节课的课型而定。而在《国家出路的探索——洋务运动》一课中笔者将文学和历史相结合、语言优美、写诗填词,创设诗情画意的语言情境,让历史课充满美感,展现学科交叉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厚重的历史增加一丝典雅范儿,形成专业底蕴与文学素养相结合的教学风格和魅力。
首先,结合本课的情境主线和本课的立意,确立了诗意化的主题“轻舟泛落霞·巨舶映晨光”,并将其命为副标题,同时还充分体现了本课的主旨。并且还为每个子目赋予文学化象征性的标题,分别是“乌云笼罩的江面”“夕阳西下的余晖”“日落孤寂的小船”“黎明起航的风帆”,四句的意象正好符合四个子目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融入情境
其次,导入的导语、过渡语句和描述时的语言表达,根据不同需要变换语言,有时诗意委婉,有时慷慨激昂。比如第二目情境引入的时候说“如一抹夕阳西下的余晖温暖了颓废的大清帝国。”在第二目从洋务运动的基本概况到分析积极影响时说“这场洋务运动给满目疮痍的国家带来了哪些温暖和新的希望呢?”在第四目播放完孟晚舟视频之后,以孟晚舟为例说明企业和国家之间关系的时候,转换成慷慨激昂的语言,这样描述“一个心怀家国的企业家因强大的祖国做后盾而平安返乡;同样一个企业家也为了保卫祖国的核心技术,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顽强坚守!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这抹中国红是全中国人民血脉相连汇聚成的最美的颜色;在中国现代化发展中我们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现代化发展,民族振兴应当是每个中国人共同的夙愿。
最后,笔者在课堂小结之后选用了宋词当中的一个词牌子“江城子”自创填了一首词,如下:
江城子·叹洋务
三千数载一朝凉,左英虏,右熊皇,万里江山,
无处道衷肠。天朝遗梦终难守,勤远略,务夷洋。
黄浦巨舶尚起航,器如霜,又何妨!旧制不遗,
何日济炎黄。虽败甲午犹揽月,启新政,现晨阳!
此词概括了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扣住主题,并升华主题结尾,展现教师的文化底蕴和文学功底,从学生的互动反馈来看达到了比较好的课堂效果。
学生参与度最高的就是实践活动情境,比如现实考查和采访等实践生活情境,也可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多媒体图片、视频案例,从历史的经验中解决现实问题,引起情感共鸣。
(1)展开采访实践活动,点燃课堂,达到共情
在第四目谈洋务运动对于今天的现代化发展有哪些启示时,播放了学生采访所在学校优秀校友,国内知名企业家,也是笔者所在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秘书长的视频对话,结合徐秘书长的教诲,思考并讨论现代化发展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从课堂实施效果比如学生的表情和惊叹声中可以看出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感受到到成就卓越企业家就在学生身边,他的贡献就在每位同学的生活中,还是本校毕业生,树立了榜样,增强了自豪感,而且亲切地与师生对话,将历史与现实生活有效结合起来,点燃课堂,进入一个高潮,深刻地达到了情感共鸣。这种让学生参与和实践的采访活动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情境和实践情境。
(2)以今寻古,以古鉴今,创设生活情境
古为今用,继往开来是历史的功用;学史明智,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指导现在和将来,发挥历史的垂训功能,是历史学的最大价值。因此,以今寻古、以古鉴今、贴近生活,寻找身边的历史,探寻生活中历史的踪迹是设计亮点。开篇以招商局集团导入上海轮船招商局,进一步导入新课洋务运动,以今寻古,从现实出发走进历史,激发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本课的教学设计最后落在了第四目的启示上,第四目就是在前三目的基础上谈启示,体现历史的垂训功能。分成了两个部分联系现实,第一部分介绍洋务运动给今天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物质遗产,仍然延续至今并且发展渐强的企业有哪些,列举了江南造船有限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和身边的历史如洋务企业上海洋炮局的延续长安汽车。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特别展示了他们的心理老师开长安汽车的照片,从身边的生活中探寻历史;
第二部分让学生结合采访视频和洋务运动的经过、结果谈给我们今天现代化发展的启示,又通过老师的总结扣回本课课题洋务运动的内容,尽力做到张弛有度。
PPT 展示小区业主群讨论供暖问题的聊天截图,结合供暖问题和拉闸限电措施,中美贸易战、金融战问题谈开发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图片如下:
结合我们身边的生活中的鸿星尔克、蜜雪冰城的例子(PPT 展示图片),说明他们有着家国担当为河南水灾做出了突出贡献,并播放孟晚舟归国视频,升华到现代企业国家命运相连的高度,然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一段关于现代化发展的论述总结继续升华,涵养家国情怀。
(3)运用多种史料,创设问题情境
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史料实证意识,要提高学生解读史料、论从史出的能力。本课运用了丰富的课内和课外史料,运用了文字材料、图片、实物不同种史料,提高学生解读各类史料的能力。比如在分析洋务运动特点、洋务企业的进步性特点时都配合了图片史料。通过呈现史料设置探究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是激起思考、提高分析历史问题能力的关键。
首先,设置悬疑问题创设导入情境,引人入胜。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也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导入需要引人入胜、激发兴趣。因此围绕主题,介绍“中国有一家企业,它是第一央企,日赚4.3 亿,第十八代掌门人还是血战长津湖的英雄将领彭德清;它涉及的业务遍布全国,总资产逾十万亿元,超过了俄罗斯2020 年全国的GDP,富可敌国却极其低调;它旗下的银行都连续七年登上世界500 强的席位,赚钱能力超越了腾讯、阿里这两大互联网巨头。”学生们普遍感到很惊讶,然后趁机让同学们猜测它是哪家企业,这就是悬疑问题情境,一下子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揭示答案,追溯它的起源,揭示轮船招商局的历史和今天,走进洋务运动的学习。
其次,创设材料和问题情境,连接课堂环节。依据前面所说的课程设计线索,在每个子目学习之间展示轮船招商局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表现、特点的材料作为每个子目的引入,设置悬疑,一步步梳理国家出路探索的历史轨迹。比如第一和第二子目的衔接处,PPT 展示洋务运动期间轮船招商局建设成就的文字材料,如下: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872 年李鸿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为保险、通讯、煤矿开采、金融等领域投资建设,如一抹夕阳西下的余晖温暖了颓废的大清帝国。除此之外,洋务运动还有哪些方面的成就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引入第二个部分洋务运动的开展的学习。
第二和第三子目的衔接处,PPT 展示材料介绍招商局80 年代末90 年代初陷入困境的历史,揭示世界形势的变化,甲午战争的爆发及洋务运动的破产。引导学生循着日落孤寂的小船,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结局。(PPT 材料如下:)
第三和第四目的衔接处,PPT 展示轮船招商局现代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文字材料(PPT 材料如下):
说明洋务运动虽然破产了,但是洋务企业并没有全面终结。轮船招商局从晚清到民国,又穿越至现代,新中国成立后被改组为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改革开放后成立了招商局集团,并创立了招商银行,直至今天成为第一央企。进一步指出除此之外,洋务运动还留下了哪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引导学生一起乘坐黎明起航的风帆,领略洋务运动的新生。
再次,科学合理设置环节问题,在探究中调动有效思维。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通过讲故事或丰富材料的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之外,让他们充分参与进来,通过解读史料在探究和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和自豪感,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又树立了学习本学科的自信心。因此教学要注意问题引领,问题式教学是生成知识、调动积极性、提高学科能力的重要方式,效果远远好于一味地讲授式教学。每个子目都是设计了层级问题,按照问题—发散—收敛—综合这样的模式去推进。设计问题时遵循了最近发展区的原理,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逐步突破,最终突破教学重难点。比如第二第三目都是先设置问题分析洋务企业的特点,再根据上一个问题设置问题,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提升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方面的核心素养。第二、三、四目均设计延伸拓展环节,目的是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开拓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认知。比如在第二目总结了洋务运动是早期经济、军事、教育现代化的开端之后,进一步深入解释什么是早期现代化;第三目在分析了洋务企业局限性特点和失败原因之后,进一步分析地主阶级探索国家出路的努力,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并展示梁启超的评价,揭示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并训练学生辩证评述历史事物的能力,并涵养家国情怀。
综上所述,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有效思维的必要手段,打造一节精品有效思维课堂需要精心创设各式情境。高中历史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是故事情境、材料悬疑情境、实践活动情境、影音资料情境、问题情境等多种方式。本文以《国家出路的探索——洋务运动》一课为例,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和实施策略,例如创设主题灵魂和情境主线、创设语言情境和生活实践情境等的具体应用办法。创设情境的内容和方式是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的,因此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道路是漫长可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