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资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2-06-09 11:38:02张颖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微视频资源教学应用高中物理

【摘要】本文论述微视频资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认为教师要科学设计并适时播放微视频,提出在物理教学中整合微视频资源、优化微视频播放、共享微视频信息、创新微视频制作、延伸微视频应用等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 微视频资源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8-0076-03

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引入微视频助学手段,能够发挥其“短平快”的特点,对学生的感官形成冲击,启动学生思维、调动学习主动性、协助合作互动,帮助学生快速高效地学习新知。微视频在导学阶段、案例展示阶段、重点难点突破阶段、实验任务执行阶段、课堂训练阶段等播放,都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新知学习内核,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微视频的特点和优势

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视频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物理新知。因为微视频内容集中、目标单一且投放精准,所以学生对用微视频传授新知兴趣颇高,如果教师能制作一些符合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微课视频并适时播放,就能促进学生更加高效、深刻地理解物理新知。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微视频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一是目标单一精准。微视频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设计,其目标更为单一,能够对准学生思维形成“点状”冲击,学生接受起来更为自然,其教学效果更为突出。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对物理概念、物理定理、物理实验、物理操作、物理现象等展开重点解读,如果单凭口头讲述,学生则难以形成有形认知,但借助微视频则能够针对某个知识点展开精准设计,而且是立体展示,所以教学优势明显。

二是方式灵活多变。微视频不是简单录制教师的授课视频,而是对资源的整合优化应用,对某些内容进行集中处理,其篇幅虽然短小,但包含的内容却十分丰富,这是一种新型信息技术的最优设计,所以其教学效果也是非常理想的。教师将PPT、动画、互动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快速进入物理学习的核心区域,同时其操作简单易行、形式灵活多变,因此深受师生欢迎。

三是资源丰富多样。微视频制作需要的材料很多,教师借助网络开展信息搜集和资源整合,能够获得海量信息的支持。如果教师能够做出科学筛选,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自然能够给学生提供最佳的视频画面,对学生形成多点激发,启动学生的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视频给学生传授一些学法、技巧和经验,对学科学习形成强大的支持。

微视频与学科的对接要契合,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视频制作、视频播放、视频观看、视频评价、视频应用等环节做出积极努力,为学生顺利启动学科思维创造条件。教师在不同教学环节播放微视频,能够为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让学生自然进入深度学习的核心区域,在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二、微视频资源的应用

(一)整合微视频资源,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

教师在设计物理学科教学环节时应有资源整合意识,对相关内容信息进行科学整理,为学生带来适合的学习任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微视频制作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教师借助多种渠道搜集相关素材,确保微视频制作顺利开展。首先,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筛选制作微视频需要的信息素材。教材是学科教学的基本载体,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为开展深度教学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其次,教师借助网络搜索功能能够获得海量信息支持,但学生对这些海量的信息没有正确的辨别能力,也无法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处理,这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再次,教师向其他教师借鉴一些素材和经验,也可以为微视频制作提供信息支持。最后,教师通过学情观察,与学生展开直接对话,也能够获得一些学情信息,为微视频制作提供第一手材料。

如教学“时间与位移”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微视频,对本课内容中的矢量、标量、路程、位移等物理概念进行专项梳理。在微视频中,每个概念都运用一些具体的案例做辅助解读,学生观看视频后,对直线运动的位置、位移,以及时间与位移的关系,路程与位移的异同点等都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有这样一道例题: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如何才能准确描述某一时刻的位置和一段时间的位移,需要采用怎样的方法?任务出示后,学生开始梳理信息并认真思考,教师适时给出提示,从而顺利进入例题解析环节。教师利用图示予以辅助引导,学生都能够圆满地完成习题练习。

如此教学,教师利用微视频进行引导,对一些物理概念做出集中处理,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特别是推出物理课例后,学生能够借助微视频进行对应解读,大大提升了辅助效果。微视频不仅能够展示知识点,还可以结合生活案例进行延伸对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学生对微视频有主动观看的兴趣,其教学启发作用更为显著,使课堂教学环节得以顺利推进。

(二)科学播放微视频,帮助突破教学难点

微视频制作完成后,教师需要寻找适合的播放时机,以发挥微视频的最佳助学作用。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首先,在课堂导学环节投放微视频是比较好的时机。教师先播放微视频内容,设计具体的要求,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微视频预习新知,顺利启动学生的学科思维。其次,在物理实验操作之前播放微视频也是一个绝佳的契机,学生对物理实验充满期待,但知识储备和实验能力都严重不足,如果教师能够借助微视频做补充操作,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了解相关情况,势必能够形成重要的辅助效果。最后,笔者认为在课堂训练环节播放微视频,也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启发,确保训练的顺利进行。

微视频播放时机的选择最为关键,教师要做好教情和学情调查,以便做出最佳选择,以提升微视频的助学作用。如教学“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在课堂导学阶段,先利用现场操作的形式,让学生认识自由落体运动,如将一根羽毛和一根木块放置同一高度,让其自由落地。学生能够很明显地看到羽毛下落的速度比较慢。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羽毛和木块会同时落地吗?学生开始互动交流,纷纷展示自己的观点。为了验证实验猜想的正确性,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真空管实驗微视频,当空气阻力消除后,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其下落速度相同。在这段视频中,教师还加入了中国空间站中的一段视频——宇航员在太空中打乒乓球,一个人来回接球,乒乓球在空中缓慢移动。学生从这些视频中获得学习启示,对自由落体运动有了全新的认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教师准备对自由落体运动做真空实验展示的微视频,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观察机会,特别是中国太空站中的相关画面,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视频内容真实可靠,能够促使学生思考所学内容,从而逐渐生成新的学习认知。教师在现场实验操作之后播放微视频,然后对现实生活现象展开对应解读,引导学生从生活到微视频,再从微视频到生活,不断碰撞学科思维,最终生成新的学习认知。

(三)共享微视频信息,拓宽生本学习视野

高中学生运用网络信息早已成为常态,对信息共享也更为熟悉,教师在微视频制作、播放、讲解、评价等环节,组织学生观看微视频、讨论微视频,都是典型的信息共享行为,能够让学生在信息共享过程中建立学习认知。物理概念解读、物理实验操作、物理生活应用,这些教学操作都需要方法和技巧,教师利用微视频进行演示和展示,都能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学生在方法共享、经验共享基础上开展创造性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其学习品质。微视频还可以作为远程教学材料对学生展开网络教学,其信息共享特征更为鲜明。

共享微视频,教师要做好具体引导,让学生找到共享的契机,从而在讨论和运用信息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如在教学“弹力”时,教师先播放微视频,让学生认真观看生活场景——运动员拉弓射箭,当弓箭发生形变时,自然产生弹力,弹力产生需要一定条件,弹力有一定方向。然后教师拿出橡皮筋,让学生认识弹性形变,当橡皮筋发生形变时,还能够恢复原状,这样的形变是弹性形变。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弹性形变的概念,教师利用微视频展示当桌面受到压力时,又或者当玻璃瓶受到挤压时,都会发生微小的形变的现象,告知学生,这些形变是肉眼看不到的。因为学生对这些内容都比较感兴趣,所以会很仔细地观看动画视频,然后对相关概念进行深入解读。微视频能够将生活现象、实验细节进行放大处理,用动画形式进行定位展示,让学生有真实的观察机会,特别是动画模拟实验,没有观察死角,还可以反复播放,这些都是微视频的优势,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四)创新微视频制作,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教师制作微视频时,要有创新意识,通过精选微视频制作内容、升级微视频展示形式,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提升课堂教学品质。第一,教师深度研究教材内容,对物理学科知识进行梳理,对相关概念、定义、实验等内容进行合理规划,选择适合的内容制作微视频,让学生在观看微视频中接受这些知识点,丰富其知识储备。第二,教师要对教辅材料进行筛选整合处理,借助网络搜集相关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优化配置,为微视频制作提供信息支持,以提升微视频制作的品质。第三,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对学情信息开展摸底调查,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微视频,以提升微视频的适配性。

制作微视频需要素材支持,也需要方法支持,教师要发挥关键作用,在信息共享、内容解读、观看要求等方面科学设计,让学生自然进入观看微视频环节。如在教学“摩擦力”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先推出实验任务:有一个小木块,如果用弹簧秤来测木块在水平桌面由静止到运动的摩擦力,应该如何操作呢?学生集体研究实验方案,教师适时给出一些提示,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微视频,展示整个实验过程的设计和操作,以及数据记录和计算等环节。因为要进行实践操作,就要掌握更具体的操作方法,所以学生会特别投入地观看视频。微视频播放完毕后,学生对实验操作环节进行梳理,对实验数据进行讨论。实验正式开始后,学生因为有观看微视频的经历,所以这个实验操作非常顺利。

由此可见,教师推出实验任务,在实验操作之前播放微视频,让学生直观观察实验,学生从微视频中获得的信息更为丰厚,为后面的实验操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实验任务和微视频高度契合,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体验也比较深刻,但微视频不仅展示实验的过程,也可以引发学生生成更多新的想法,所以其助学作用更为显著。

(五)延伸微视频应用,促进学科认知内化

微视频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有广泛应用,教师要有延伸应用意识,在学科训练设计环节,有针对性地播放微视频,或者是借助网络交互平台,不定时播放微视频,让学生借助网络展开远程学习和训练,为学生课外学习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学科认知的顺利内化。微视频篇幅短小,操作灵活,内容集中,教师在不同环节进行播放,能够顺利启动学生的学科思维。特别是在课外训练环节播放微视频,实施远程教学,从线下走向线上,其教学效果颇佳。

教师要对学生的训练基础和学历水平做出客观评价,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训练,利用微视频进行调度,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内化微视频内容,习得新知。在教学“力的分解”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力的分解进行概念解读,对“分力”“力的分解”等内涵和外延展开深入分析,然后再利用一些现场实验进行演示,给学生提供直观学习的机会。在延伸训练设计环节,教师利用微视频做翻转课堂设计,要求学生借助网络交互平台,观看这些微视频,对微视频展示的生活案例做具体分析,从而深刻理解“分力”“力的分解”等内容。学生进入微视频观看和网络交互环节,教师主动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对微视频展示案例进行具体讨论,使得课堂教学得到无限延伸。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求学生搜集生活中的一些案例信息,并将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制作成微视频并发送给教师,让教师在课堂上播放展示,深入探究力的分解现象进而促进学科认知的内化。

总而言之,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微视频内容,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大的帮助,教师要重视微视频的资源整合、内容选择、形式设计、实践应用,以发挥微视频的最佳助学作用。微视频有直观性、共享性、互动性、应用性等特点,教师要在微视频制作、微视频播放、微视频应用等环节做出积极努力,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顺利进入核心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学科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健.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实验课中的应用研究:以“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外力的关系”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1(30).

[2]王永威,张田田,陈秋宏,等.微视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物理教學探讨,2021(9).

[3]赵愉航,郭伊彤,杜秀云.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21(10).

作者简介:张颖(1989— ),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从事高中物理教学与研究。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微视频资源教学应用高中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关于微视频资源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策略分析
中职物理教学中微视频资源的应用初探
浅谈微视频资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56:58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2:40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7:00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