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构思,让习作泛起“波澜”

2022-06-09 09:45吴燕琦
民族文汇 2022年18期
关键词:波折重组立意

吴燕琦

摘 要:当下小语习作教学大多中规中矩,学生的习作一板一眼,仿似加工厂里批量生产出来的“批发货”。素材雷同,写法相似,大多缺乏独特的构思,新奇的立意。学生的生活经历都很平凡,我们可不可以教给他们一些打破常规的构思方法,反向立意,让普通的素材也能泛起珍贵的“波澜”,写出有深度的习作来?

关键词:创新,构思,立意,波折,重组

引言

面对普通的生活素材,我们如何交给学生一些有新意的构思方法,打破常规思维,对素材重组、立意,写出有波折有起伏的新奇习作来,是本论文要探讨的问题。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板块,是检验学生语文知识积累和语文实践能力的一个“实习基地”。当下许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固守陈规,陈俗烂套,就像教育专家郭根福描述的那样:“写好人好事,就是‘五子登科’——推车子,让位子,捡包子,扶瞎子,抱孩子。”教师的作文教学成了一成不变的公式化教学,学生笔下的作文也是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和奇巧的构思。学生往往没有了写作兴趣,更谈不上热爱写作了。

如何改变这样一种窘迫的习作局面?只有打破常态化的习作教学,不走寻常路,敢于创新,無论素材的来源,还是习作的构思上,都要求新突变,才能改变老生常谈的话题,才能让学生有提笔的兴趣。《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中说:“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句话强调了“创造性表述”,可见,改变小学生习作现状,必须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一、反其道而行之,呈现“另类”之美

许多老师喜欢按照我们“理解”的方式,水到渠成地教作文,学生也习惯了按部就班地写下去,于是我们看到了“意料之中”的作文过程,也看到了“理所当然”的结局。其实,作文的立意、构思,只有达到意料之外的效果,才能引发读者好奇和兴趣。逆向而行,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一种不错的习作教学方法。

以“俗语反说”作文为例——

什么是俗语?俗语是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它往往蕴含着一些生活道理,如谚语、惯用语和口头常用成语等。比如,“竹篮打水一场空”,“开卷有益”等。这类俗语也是可以用来作为习作素材的,但如果就是按照俗语的意思来写,缺乏新意,结局没有期待。而“俗语反说”,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反向立意,逆向而写。竹篮打水真的就是一场空吗?未必,甚至有可能打到满满一篮子水;开卷就一定有益吗?不见得,甚至是开卷有害呢!这种反向立意,就很新奇,学生一定好奇心十足,乐于参与交流构思作文的过程。当然,反向立意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来支持,这样的作文才有可信度。这类作文有两种写法,一是编故事方式,二是分析方式。

1.编故事方式——《竹篮打水真的一场空?》,竹篮是可以打到一篮水的,先明确立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去构思,谁去打水?为什么要用满是窟窿的篮子去打?他都想了些什么办法去打水?结果是怎么打到水的?教师利用一个个连串的问题设置,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来完善故事的过程和细节。用泥巴糊窟窿,可能一开始能打上水,可一会就漏了;拿纸塞窟窿,可纸很快会湿,就会滴水,甚至湿纸会掉落;用巨大的荷叶铺在篮子里,终于打上了水。教师再引导学生交流具体的细节,注意人物的心理、语言等。

2.分析方式——《开卷未必有益》,开卷不一定是有益的,甚至有害,这是本文的立意。分析的方式类似于议论文的写法,首先说说“开卷”的意思,并说说“开卷”可以给人带来益处,之后提出观点:开卷是否就一定有益呢?不一定。接着是具体论证:从哪些方面可以证明开卷未必是有益的呢?先让学生讨论再来汇报交流:一是书有好坏之分,选择了不健康的书只会使人变坏;二是书海茫茫,毫无目的地读书也是毫无收益;三是不加思考地读书,只是一个书橱;四是光读一些消闲性的书,只是浪费时间。这四个方面可以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论证“开卷未必有益”。最后深化观点并提出建议,应“开”好“卷”,有目的地“开卷”,有思考地“开卷”,不读无益的书。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这类“俗语反说”作文教学,相信学生会有极大的兴趣,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逆向逻辑思维,写出一些有看点的作文来。

二、形成人物落差,树立人格高峰

生活现实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时候我们会误会某个人,认为他(她)的身上有些毛病,可后来的事实证明不是,是我们误会了,他(她)反而是一个有着高尚品质的人。“人物形象落差”,就是在写人的作文里,我们先写一写他的“缺点”和“毛病”(当然这一定是误会),后来某种原因才发现真相,其实他的身上体现出来的是值得称赞的优点或品质,让人物形象形成反差。从被误会,到真相揭开,需要“我”自己通过某种方式去发现,比如跟踪、看到一张写满事情真相的纸条或者某个人告诉“我”真相等。同时,“我”的态度变化成为行文线索,奇怪、埋怨、甚至怨恨,到后来的感动、惭愧。

这里可以采用 “问题指导”,也就是将作文的具体方法、策略融化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串中,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习作、完成构思的过程。“问题指导”,交给学生的是正确的作文思维路径,思维的改变必然带来作文的飞跃。

三、巧设故事悬念,推动行文波澜

“巧设故事悬念,推动行文波澜”,是将平淡无奇的作文写成有曲折有起伏又有深度作文的最好方式。“悬念”,就像魔术,在习作中的前面大部分内容里只描述表象,而把谜底放在文章末尾才点出,用一个悬而未解的“谜”在作文开头埋下伏笔,为后文的谜底作铺垫。这样就避免了一面平镜似的作文,能让作文产生一层层的波澜,能极大激发阅读者的好奇和阅读兴趣,吊足阅读者的胃口。小小的“悬念”方法,能将平常小事写出波折和深度,使习作免于流于庸俗。

作文之法,千变万化,郭沫若曾说过:“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教师要善于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敢于创新习作构思,当学生们囿于作文樊笼,感觉四面窗门紧闭的时候,适时为他们推开一扇柳暗花明般的习作之“窗”。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郭根福:《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网络文章类

[2]薛法根:《让儿童获得作文的自由二》,道客巴巴

猜你喜欢
波折重组立意
高山雪峰历险记·(第4章)波折重重
爱的波折
耐撕
十字路口
说“立意”
把握题意 求深求新
论新材料作文讲评课的三个环节
把作文教学的根深扎进阅读教学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