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平
“快乐读书吧”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从低年级的“和大人一起读”到中、高年级的“快乐读书吧”,整套教材形成了紧密联系的小学阅读课程体系,展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阅读发展梯度。该板块的设置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的各个学段有效开展课外阅读课程呢?笔者对小学三个学段的读前指导、读中推进、读后分享进行了实践探究,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读前指导,第一要义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读前指导是开启学生阅读的第一步,只有让学生对即将开始的閱读旅程充满期待,才能激发其阅读的积极性。
小学低学段学生识字量少,还不能独立阅读,需要借助教师和家长的力量。部编版教材“快乐读书吧”对一年级上学期学生的阅读书目没有明确的推荐,只要求学生感受读书的快乐,激发其对读书的期待。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快乐读书吧”只提倡学生读童谣和儿歌,也没有明确的书目推荐。从二年级上学期起,“快乐读书吧”就对学生的阅读做了明确的要求——读5本短篇童话和4本儿童故事。结合该学段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我在读前指导课采用了动画或猜谜语的方式教学。例如,在一年级《小猪唏哩呼噜》教学中,我先播放小猪的动画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想知道这只可爱小猪的故事吗?”引起学生好奇后,我再出示图画书《小猪唏哩呼噜》,告诉学生我会在每天的午读时间和他们一起读这个故事。该学段的读前指导课除了要陪伴学生进行阅读,还要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如怎样认识封面、怎样看目录、如何爱护图书等。
小学中学段学生识字量增加,有了一定的阅读兴趣,可以尝试让其单独进行阅读。部编版教材“快乐读书吧”推荐三年级学生读短篇童话和寓言,四年级学生读神话和科普类作品。据此,该学段的读前指导课应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主,可以将童话书的封面、作者或书评等作为导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推荐《木偶奇遇记》这本书时,我先展示书的封面,让学生猜猜这是谁,他会遇到哪些奇遇。这样的导入调动了学生的阅读主动性。该学段的读前指导还要注意渗透阅读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预测故事情节,展开想象把自己带入故事,联系生活经验领悟道理、关注人物等。
小学高学段学生识字量大,且养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完全可以进行自主阅读。部编版教材“快乐读书吧”推荐五年级学生读民间故事和中国四大名著,六年级学生读儿童成长故事和世界名著。据此,该学段的读前指导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围绕主题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五年级下期推荐阅读《三国演义》,笔者提出的阅读主题为:《三国演义》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得出:“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该学段的读前指导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特殊文本的特点及阅读重点。例如,民间故事的特点是口头传播,结局圆满,要学习领略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章回小说的特点是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要借助写作背景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读中推进,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读中推进是落实学生进一步阅读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是该环节的重中之重。
小学低学段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制力差,课外阅读习惯尚未养成。这就要求教师和父母务必坚持陪读,且在陪读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行为,及时鼓励、表扬学生。在课内,我们可采用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教师朗读、学生指读的形式,与学生共同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课下,我们提倡亲子阅读,教师要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课上课下双线阅读,推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小学中学段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制力,比较容易养成课外阅读习惯。在低学段培养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阅读方法,养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故该学段可借助阅读登记卡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阅读登记卡通过记录每次阅读的书名、阅读时间、阅读页码及评价,可以清楚反映学生的阅读轨迹,从而督促学生培养持续阅读的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高学段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习惯基本养成。推进该学段的课外阅读,除了让学生借助阅读登记卡进行自我督促,还可通过阅读课上分章节阅读、讨论不同的阅读主题等,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读后分享,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读后分享是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评价和激励,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小学低学段学生,教师可以采用评选读书小能手、发放读书小红花的方式激励其进行读后分享,也可以开展我为故事画张画、我来说你来猜、童谣接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信心,提高其阅读能力。例如,在《小鲤鱼跳龙门》的读后分享环节中,笔者让学生画一张小鲤鱼跳龙门的儿童画,再用大拇指、感叹号夸一夸小鲤鱼的顽强拼搏精神。
小学中学段学生的读后分享形式多样,可以做一做手抄报、讲一讲小故事、演一演小剧本等。例如,学了《画蛇添足》的寓言故事后,笔者让学生演一演情景剧。小演员们表演得惟妙惟肖,观众们沉浸其中。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不仅体会到阅读的趣味性和愉悦感,还提高了阅读能力。
小学高学段学生的读后分享,可以将课外阅读进一步延伸。例如,读了《童年》后,笔者引导学生拓展阅读高尔基的《在人间》《我的大学》,让学生体会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和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使学生的心灵和作品碰撞出火花,从而加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又如,读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后,笔者首先让学生把故事排演成话剧进行表演,使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接着让学生通过续写故事、创编情节相似的故事、写心灵日记等,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
综上所述,依托“快乐读书吧”,积极进行课外阅读的读前指导、读中推进、读后分享的探索,有利于使小学课外阅读课程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快乐阅读。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依托‘快乐读书吧’实施小学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C2102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