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杰
口腔正畸即利用口腔正畸技术矫正牙齿形态异常、牙齿排列不齐等过程,包括种植义齿、配戴矫治器、牙齿修补等;通过口腔正畸,能够纠正牙齿排列不规律的现象,降低牙齿清洁难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牙龈红肿、牙石沉积等,并且可以纠正错乱的咬合关系,解除咬合干扰[1-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牙齿正畸已经成为维持口腔健康中重要的一部分。在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中,其口腔情况、年龄、矫正方式等存在差异,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颌间牵引、口外弓支抗等是以往临床使用较频繁的正畸手段,均较为传统,其正畸效果存在不确定性,舒适感较低,不易被人们接受[4,5]。微型种植体支抗是一种新型的口腔正畸手段,所使用的种植体直径通常<2 mm,植入部位几乎不受限制。有学者认为,将微型种植体支抗运用在口腔正畸中,其操作步骤较简单,安全性较高,并且易取出,在患者牙齿矫正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6,7]。基于此,本文就进行口腔正畸时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正畸效果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对象为2019 年6 月~2020 年11 月本院72 例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将入院时间为2019 年6 月~2020 年2 月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入院时间为2020 年3~11 月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每组36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15 例;年龄18~45 岁,平均年龄(31.44±4.59)岁。观察组男23 例,女13 例;年龄18~43 岁,平均年龄(31.36±4.5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的前提下开展。
纳入标准:①口腔卫生良好者;②有口腔正畸需求者;③临床资料完整者;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处于牙周炎活动期者;②伴有严重营养不良、血液病、结核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③语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者;④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矫正。常规消毒后,充分冲洗患者的口腔内部,予以局部麻醉,选取盐酸利多卡因(重庆迪康长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0020860,规格:5 ml∶0.1 g)作为麻醉药物,在患者口腔内使用Nance 弓作为加强支抗,口外支抗则选择横腭杆,牵引力保持在200~300 g/侧。
1.2.2 观察组 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矫正。通过X 线片观察患者的牙根位置、形态、周围组织结构等,将1.6 mm×6 mm 的微种植体钉置入膜-牙龈交界处,注意切开牙槽黏膜,把控力度,避免软组织受损,检查种植体是否松动及与牙根的贴合度,予以抗感染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正畸情况,在X 线头颅侧位片下测量患者磨牙移位距离、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下齿槽座角;对比两组的咀嚼效率、咬合力、语言功能评分、固体功能评分;利用牙周探针与显示剂评估患者的牙周健康指标,包括龈沟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记录两组的口腔感染、牙龈炎、矫正不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正畸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磨牙移位距离、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下齿槽座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磨牙移位距离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小,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下齿槽座角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磨牙移位距离小于对照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下齿槽座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正畸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正畸情况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两组咀嚼效率、咬合力、语言功能评分、固体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咀嚼效率、咬合力、语言功能评分、固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咀嚼效率、咬合力、语言功能评分、固体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咀嚼效率、咬合力、语言功能评分、固体功能评分比较()
表2 两组咀嚼效率、咬合力、语言功能评分、固体功能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牙周健康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龈沟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龈沟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牙周健康指标比较()
表3 两组牙周健康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微型种植体支抗是正畸和颌面矫形治疗成功的关键,能够弥补以往传统正畸中的Nance 弓、横腭杆等的不足,降低矫正难度,减小创伤性。有不少报道指出,通过在口腔中植入微型种植体,能够增加上下颌间的垂直距离,有效压低磨牙,修复效果良好[8,9]。本研究结果中,治疗后,观察组的磨牙移位距离小于对照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下齿槽座角大于对照组,咀嚼效率、咬合力、语言功能评分、固体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在于,微型种植体的体积较小,可灵活植入牙根间,置入口腔内部后,不会影响患者的面部;可最大限度降低对患者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等的影响。将微型种植体置入患者膜-牙龈交界处后,并不依赖于骨结合进行固位,所置入的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可产生机械铆合力,以提供稳定的支撑力,确保正畸效果[10]。本次研究结果中,治疗后,观察组龈沟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在于,微型种植体的材料为金属钛,具有很高的生物相容性,植入口腔内后能够创造良好的牙周环境,以减少牙菌斑。并且微型种植体对牙体具有保护作用,可促使破骨细胞凋亡,为牙周健康的恢复提供保障[11]。微型种植体的植入方向稳定,植入后可避免在种植窝内发生移位、晃动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矫正不适。微型种植体的植入与取出步骤简单,能够减小牙周组织的损伤,容易被患者接受,同时便于牙齿的清洁与维护,能够避免牙龈炎、口腔感染等[12]。
综上所述,微型种植体支抗可改善口腔正畸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提高其咀嚼、语言功能,其正畸效果显著,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