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存银 冯瑞瑞
摘要:目的:分析胺碘酮用于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2年2月本科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病人88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用胺碘酮,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从总有效率上看,试验组97.73%,和对照组81.82%相比更高(P<0.05)。分析不良反应,2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用胺碘酮,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
关键词:快速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冠心病;胺碘酮
医院心血管内科中,冠心病十分常见,病因主要是冠脉管腔闭塞或者狭窄,可使心肌因缺氧/缺血而出现坏死的情况,并能引起心律失常等问题,若不积极干预,将会导致病人的死亡[1]。目前,药物治疗乃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一种重要干预方式,但不同的用药方案在疗效上存在差异。本文选取88名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病人(2020年1月-2022年2月),着重分析胺碘酮用于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1月-2022年2月本科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病人88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女性21人,男性23人,年纪在40-78岁之间,平均(63.95±6.74)岁。对照组女性20人,男性24人,年纪在40-79岁之间,平均(63.57±6.12)岁。病人经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无过敏史。2组年纪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预激综合征。(2)窦房传导阻滞者。(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者。(4)窦性心动过缓者。(5)肿瘤者。(6)认知障碍者。(7)过敏体质者。(8)甲状腺功能减退者。(9)精神病者。(10)中途转诊者。(11)肝肾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试验组用胺碘酮,详细如下:胺碘酮,单次用药量150mg,用5%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对病人施以静脉注射治疗,需于10min之内注射完毕,严密监测病人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体征,若未好转,可以60min为周期注射1次,每次用药量在74-150mg的范围之内,需确保总用药量低于450mg,待连续治疗2-3d后,指导病人口服胺碘酮,每日用药量为600mg,待病人心率稳定后,减少用药量至200mg/d。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普罗帕酮,单次用药量7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0ml)进行稀释,然后再对病人施以靜脉注射治疗,需于7min之内注射完毕,严密监测病人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体征,若未好转,可以10-20min为周期注射1次,但要确保总用药量低于210mg,若病人症状未缓解,需调整为静脉滴注治疗,控制滴速在0.5-1mg/min的范围之内,待连续治疗2-3d后,指导病人口服普罗帕酮,每日用药量为450mg,待病人心率稳定后,减少用药量至300mg/d。2组的疗程都是28d。
1.4 评价指标[2]
1.4.1 参考下述标准评估疗效:(1)无效,症状未缓解,心电图未改善。(2)好转,症状明显缓解,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3)显效,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对总有效率的计算以(好转+显效)/n*100%的结果为准。
1.4.2 统计2组不良反应(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等)发生者例数。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SPSS20.0,t对计量资料( )检验,χ2对计数资料[n(%)]检验。若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从总有效率上看,试验组97.73%,和对照组81.82%相比更高(P<0.05)。如表1。
2.2 不良反应分析
从不良反应上看,试验组的发生率是2.27%,和对照组9.09%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如表2。
3 讨论
临床上,冠心病十分常见,以呼吸短促、胸痛与胸部压迫等为主症,而心律失常则是本病比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可引起胸闷、心悸与乏力等症状,需要积极的干预,否则,将有可能会导致病人的死亡[3]。胺碘酮乃多通道阻滞剂之一,能够抑制K+、Ga2+和Na+等离子通道,并能消除折返激动,延长有效不应期,对心律失常进行有效的抵抗[4]。对于此项研究,分析疗效,试验组比对照组高(P<0.05);分析不良反应,组间数据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综上,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用胺碘酮,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任双玲,薛培举,杨广明. 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加用胺碘酮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1,27(2):188-191,195.
[2] 卢守明. 胺碘酮在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21(5):11.
[3] 冯显莉. 胺碘酮用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 健康必读,2021(11):22-23.
[4] 王宏. 急诊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