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022-06-07 06:24徐进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创新意识趣味性

徐进

【摘要】数学作为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培养的基础性学科,担负着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角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已经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和教学目标.本文对促进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如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在数学课堂学习方面的创新意识等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趣味性;自学能力

数学是一个需要逻辑思维的学科,它相比于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知识更加抽象.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弱,学习数学相对难一些.教育研究者的实验表明,小学阶段的学生数学认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既能够掌握数字或者物体被修改后回到最初状态这样的知识,又懂得条目的数量和长度是否与物体的排序和外观相关,他们能够按照物体的大小、形状或者其他特征进行排序.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怎样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成了教师研究的重要方向.

一、创新意识的内涵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所提到的创新意识指的是学生不拘泥于原有的知识,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判断,会质疑,会创新,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实就是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各种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迫在眉睫

(一)教师的教学方式重讲授、轻思考

教育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已经过了几千年.历经变革,教育到了现在似乎遇到了瓶颈.在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有的教师仍然注重自身的讲解,而不习惯引导学生去思考.这表现在课堂的方方面面,例如,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最常说的是“听懂了吗?”“听明白没有?”“对不对?”“是不是?”等,很少会问学生“你知道这里为什么这样?”“你觉得还可以怎么做?”等类似的问题.这不仅会让这一堂数学课的教学效率变低,而且会让学生养成一种“教师说是对的就是对的”的认知习惯,这种思想上的习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抑制作用.

(二)时代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接班人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句话在网络上已经不是什么新句子了,但它一直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人类不要故步自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以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的教师应该明白,教育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三、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针对如何才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在一线工作的教学经验和访问调查结果总结出以下几种具体办法,供各位同人和对教育感兴趣的社会人士参考研究.

(一)从教师思想入手,改变教师的教学思维

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也是总所周知且都认同的.“主导”已经说明教师在教学中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因此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让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思想决定了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会使用哪些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自我学习提升、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新思想与新知识、教育部门组织教师进行各类相关研究等方式可改变小学数学教师的常规教学思维,让其认识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用更宽广的视野看世界,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

(二)从教学方法入手,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积累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苏格拉底关于促进学生学习理解的“产婆术”、现代的合作学习法等.教师可以将各种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情境创设教学、导学案预习等)合理地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达到自己预设的教学效果.当然,如果能够在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出更符合现代社会,更符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会是美好的结果.

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是说一堂课用的教学方法越新颖、越多种多样就越好.“合理”是判断一堂课是否选择正确教学方法的关键.怎样的课堂才可以算作合理地运用了各种教学方法的课堂呢?比如,以“时、分、秒”中的“秒的认识”这小节知识为例,针对这节知识,教师可以在简短的基础知识讲授的基础上,选择问答和情境体验两种教学方法.首先,以情境体验的方式,教师播放春节大家一起倒计时的视频,让学生跟着视频里的人一起倒数10秒.然后,教师简单讲解关于时间——秒的知识,包括秒的定义、一分钟等于六十秒和时钟上的秒针三个知识点.最后,以问答和情境结合的方式对秒的长短进行体验.例如,教师提问:“哪名同学知道十秒钟我们可以做什么事情?”学生会有各种答案,教师可选择其中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各一个进行讲解,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秒的概念.

(三)从学生心理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成就感”是一个人去完成某种任务的驱动力.成人也许会因为各种现实原因而做出不符合成就感的选择,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自我满足和在意其他人评价的重要时刻,那么自身完成任务的成就感、长辈夸奖的成就感和同龄人崇拜的成就感成为其学习的强大驱动力.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好学生的成就感,可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为了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获得成就感,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是让学生时刻有成功的体验.这个成功的体验从何而来呢?当然是从一次次的任务中去获得.比如,在学习“毫米”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在课前可简单提问:“同学们,知道自己长得有多高吗?”“有没有请爸爸妈妈给自己量身高呢?”等.学生能够快速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是一种成功的体验.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尺子为身边的事物(桌椅、课本、头发等)量长度,然后将数值分享给大家,这也是一种成功的体验.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为爸爸妈妈讲解自己在课堂中学到的关于“毫米”的知识,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展示给他们,这更是一种成功的体验.

然后是运用鼓励、赞扬的语言.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赞美的语言可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但是教师要注意,鼓励、赞美的语言不是随意说的,而是应该具有针对性.比如,一名学生在教师还没有讲“测量”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准确地换算米、分米、厘米、毫米.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说:“这名同学学习很认真,大家要向他学习.”第一次对这名学生也许有效,但是第二次如果教师还这样说,这名学生就会没有什么感觉了.但是如果教师这样说:“××同学在老师没有讲解的情况下自己提前学习了测量的知识,并且能够快速地进行各个长度单位的换算,说明他有认真学习,并且学得很牢靠,同学们要向他学习,这样,下一个单元我们大家都来预习,看看谁能做到最后.”这样不仅表扬了这名同学,而且激励了其他同学的斗志,从而对教学效果起到积极作用,一举多得.

(四)从课堂氛围入手,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興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好老师.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可以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而活跃的课堂不仅是引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燃爆器”,而且是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的良好沃土.在这样的沃土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快速运转起来,各种有趣、有用的点子接连不断地迸发.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入趣味性的游戏,可使课堂变得既有趣,又能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学好,并灵活运用.比如,在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知识内容时,由于正常的减法运算既无趣,又枯燥乏味,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加入游戏环节,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准备不同数字和颜色的卡牌,然后将卡牌打乱分发给学生,可让学生选择出牌的顺序,但要提出要求:后一名学生出的牌必须是前面两名学生牌上数字相减的得数,谁先将自己手中的牌出完,谁就是最大的赢家.在这样的两位数减法练习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热情都很高.由于旁边人的催促,学生思维在不停运转,这对学生运算思维起到了很好的锻炼作用,这种思维的发展非常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注重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取得多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种需求,那就是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心理需求更加强烈.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满足学生这种心理需求的目的.例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算一算、想一想等途径完成教学任务.课前,教师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的纸盒子、一根细铁丝、一块橡皮泥带到教室备用.教学中,首先,教师可让学生观察一下自己准备的长方体,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然后,教师可让学生用细铁丝把橡皮泥“切”成一个长方体;最后,教师可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下长方体橡皮泥的12条边,思考总结出其中的规律,达到初步认识长方体的目的,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等概念.课后,教师可安排学生动手做一个正方体的纸盒,根据课本知识自己认识正方体.这样,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

(六)强化数学技能培养,加强学生深度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技能的培养对其深度学习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深度教学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应用变换理解方式这一教学方式,从而进行有效教学.在数学课程中,一些数学问题需要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才可以有效解决.因此,变换理解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内涵.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关内容时,教师需要巩固之前学习过的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知识,并准备一张白纸(平行四边形)为道具,然后进行提问:“如何才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答案,如数格子等.之后,教师可以将平行四边形进行裁剪.这一操作既可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又可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恍然大悟:“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可以相互转化.”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对这个平行四边形进行裁剪与拼接,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其形状发生了变化,但面积仍然相等,由此可见,前后图形一定存在着某种关系,大家可以动手实践,更加深入地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对图形进行拼凑,可拓展数学思维,明确数学思想的重要性.本次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研究图形面积的灵活性,使其以后更好地进行梯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的学习,提升其数学的学习能力.

四、结束语

数学是一门对人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都很有帮助的学科,而从小学数学中学到的知识通常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部分.小学教师应该将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部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独立出来,并将其在实践的时候融入课堂.如果教师能够做到,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热情,同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王晓琴,王永松,王新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29(4):92-96.

[2]张少华.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J].学周刊,2016(1):96-97.

[3]谢长营.培养创新意识 提升数学素养[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6(11):67-68.

[4]王红刚.构建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下),2013(1):105.

[5]王伟荣.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文渊(高中版),2018(11):66.

[6]刘景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新课程(上旬),2016(4):50.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创新意识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探究初中语文活动课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