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视域下小学生朗读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2022-06-07 06:04廖蓉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5期
关键词:范读线下素养

廖蓉,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

朗读,是把无声的语言文字转化为有声的情感环境。朗读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基本方法。混合式学习是一种融合线上线下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意在整合二者优势,线上学习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线下学习可以进一步对线上学习进行深化。在混合式学习方式下,学生获得的信息资源更丰富、学习形式更多样、学习时间更灵活、反馈指导更及时。本文尝试以混合式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来探讨混合式学习视域下的小学生朗读素养提升策略。

一、研究学情,制定科学教学目标

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线下课堂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朗读活动较为单一,学生的朗读兴趣没有被激发,朗读不充分,不投入。因此,教师应运用混合式学习的优势,拓宽课堂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朗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朗读习惯,指导朗读方法。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课《花的学校》为例,这篇课文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散文诗。课文用拟人的手法,从儿童的思维视角展开了新奇的想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1]据此,可以设计如下朗读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熟课文。

2.邊联想边诵读,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语言的生动形象。

3.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诗中的美丽画面。

4.全员进行线上“朗读展示”,通过互相展示,互相评价等形式享受朗读乐趣,提升朗读能力。这四个目标从读通字词句到读出意境美,逐层深入。在线下教学中,由于时间限制,学生人数众多,教师能完成第一、第二两个学习目标,但后两个目标则无法落实。而在混合式学习视域下,通过结合线上学习平台,学生的朗读时间增加,朗读机会变多,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方式和手段更加多元,朗读学习目标得以达成。

二、以生为本,设计混合式学习模式

为了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建构,提升朗读素养,教师可以在混合式学习背景下设计新的朗读学习模式。

1.课前:学生线上自学,教师梳理问题

课前是线上自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设计并在网络平台发布线上朗读任务,同时,在附件中上传可供选择的数字资源,如电子教材、微课及朗读指导语音等。第二阶段,学生以朗读任务为导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网络平台灵活安排朗读练习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读学习方法,如“出口成章”等软件平台可支持范读反复听,读字、读词、读句子,分段练读,全文练读等多种朗读模式,满足不同朗读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三阶段,朗读练习完成后,学生提交朗读音频或视频。教师可以在线检查朗读作业、纠正学生语音、语调中的错误、对学生进行在线个别辅导,并对第二天的课堂朗读教学计划进行及时调整。

2.课中:延伸朗读任务,深化课文学习

课中是面对面的线下教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应丰富多元,可综合运用师生合作读、小组齐读、赛读、教师指名读等朗读形式。教学工具方面,可使用智慧电子白板中的“随机摇一摇”“举手”“抢答”等多种方式创设学生朗读机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创造朗读机会开展生生互动及师生互动。

3.课后:线上练读,自主拓展朗读

课后线上教学涉及四个方面。一是课后答疑,学生就朗读上的问题和教师在线互动。二是课后朗读作业,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练习感情朗读。三是拓展学习。教师给出拓展资源,如与课文主题或语文要素相同的其它美文,供学生自主练读。四是赛读。老师利用网络平台的“讨论”功能,发起课文赛读活动,学生在讨论区发布自己的朗读音频,大家互听互评,互相学习借鉴。

三、技术辅助,范读指导切实高效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对学生的朗读起着至关重要的示范作用。在传统线下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范读如蜻蜓点水,学生只听一遍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在混合式学习方式下,教师可以利用剪映等手机APP软件制作有声书,让学生预习跟读。有声书不仅真实再现教师的范读,而且插图的动画形式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发展脉络,增强与作者的情感共鸣。[2]有声书中随着教师朗读的语气变化,音乐、关键字词大小、颜色也随之调整,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反问、疑问、感叹等不同句子的语气。学生一边聆听教师范读,一边模仿跟读,一遍遍自我纠正,不仅关注每个字词的发音,还会关注每句话的轻重、停顿以及每句话传递的情感。

除了有声书,教师还可以录制朗读视频,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在课后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反复练读模仿。教师在为班级学生录制范读视频时,可以强调肢体语言和表情,用声情并茂的方式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渗透对学生朗读素养的培养。

四、形式多样,朗读体验丰富有趣

在混合式学习方式下,学生不仅可以在线下的课堂朗读,在线上,学生也可以借助腾迅课堂等即时互动软件,在线上和一个或几个同学合作读,和老师合作读,平台可以录制学生的朗读音频,通过回放功能学生可以反复收听……学生还可以给自己朗读的课文手绘插图,学生不仅是一个朗读者,还充当了一本有声书的设计者、配音者,在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既提升了朗读的兴趣,也培养了语文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在朗读教学实践中设计如下朗读活动:

(1)“云上领读”:除了在线下课堂领读、齐读,学生还可以在“云上”早读。在居家学习期间,虽然不能见面,但班级领读员在“云教室”带领全班同学朗读,班级朗读氛围依然浓厚。

(2)“声临其境”:除了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在“声临其境”活动中,学生可以认领角色,通过“出口成章”等APP平台为课文和课外书配音。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朗读作品生成链接,在班级群同大家分享。教师还可以把学生朗读的视频录制下来,发布到“抖音”APP及班级微信视频号,让学生的朗读作品被更多人看见。学生还可以通过“点赞”的方式票选班级最佳配音达人,促使学生在朗读时更加精益求精。796DE19B-FDC4-421F-BF24-F1DB28474622

(3)“家庭朗读会”:家庭良好的朗读氛围和家长的参与,不仅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还能促进亲子间的交流。“和爸爸一起读故事”“和妈妈一起读诗歌”“家庭课本剧展播”……学生因为这样的活动爱上朗读,进而爱上语文。

(4)“共读一本书”:孩子们都有共同喜爱的课外书,在“共读一本书”活动中,同学们可以各自认领一本书中的一个章节朗读并录音,把大家的朗读录音集结起来,就能生成全班同学专属的有声书。这样的活动既能保持学生阅读的热情,又能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当朗读成为一种习惯,学生的朗读素养就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得到提升。

朗读原本是线下课堂上的一个学习环节,在混合式学习方式下,朗读可以衍生为任务驱动下的多种有趣的活动,不仅培养朗读素养,还包含对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训练。学生在丰富的朗读情境中敢于朗读,乐于朗读,竞相赛读,提升的不只是朗读的素养,语文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五、科学评价,助力学生素养提升

学生在朗读中有哪些优点?有什么不足?学生应该怎样改进?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帮助学生明确自身问题,找到学习方向,从而更好地提升朗读素养。而科学、多元的评价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良方。

1.大数据让评价更细致,更精确

传统线下课堂,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相对笼统,如“读得流利”“声音很洪亮”等等,而在混合式学习方式下,学生朗读后得到的评价更加细致和精确。当学生在“出口成章”等APP平台每朗读一次,平台就会根据“朗读流利度”“朗读清晰度”“朗读准确率”“语速分析”“音量分析”等五个维度自动综合打分,并将学生读错、读得不清楚、不准确的字标红显示,为学生及时修正问题指明方向。

教师可实时监测平台数据,为得分较高的学生通過送“小红花”“点赞”等小学生喜欢的方式给予鼓励和肯定,对得分较低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对其录音进行分析,找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集中或个别指导。

2.多元方式让评价更全面,更综合

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课堂相结合,朗读评价可以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产生,可以在任意时间段发生。如学生在“出口成章”等学习平台录制朗读音频并发布之后,学生、教师和家长都可以收听并进行评价。其中,老师的评价会指出学生朗读时具体的优点和不足,为学生指明进步方向。学生通过互评,互相学习和借鉴同学朗读的优点,在评价同伴朗读的过程中,自身的朗读素养也得到提升。家长评价时会更关注孩子每一次的进步,给予孩子更多鼓励和赞赏。经过多元化的评价,学生评价自己、评价别人、被别人评价,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如何提高朗读能力。[3]

当然,学生朗读素养的提升与教师的指导和示范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朗读水平,学生的朗读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炜.一对一教学环境下iPad辅助朗读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328):74-79.

[3]马晓楠.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提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796DE19B-FDC4-421F-BF24-F1DB28474622

猜你喜欢
范读线下素养
“线上+线下”混合式体操教学的应用研究
线下疫情亏损,线上虚假繁荣,中国手机行业已“寒气逼人”
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
ONE⁃M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