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绍斌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身体健康。但是由于不了解相应的专业知识,在运动过程中不能按照相应的规律和节奏进行锻炼,如此极易发生肌肉损伤的现象。本文主要分析田径运动中造成肌肉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训练方式不当、长期进行训练等。根据损伤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疗手段以及预防措施,尽量减少运动过程中发生损害身体的现象,以期进一步提高田径运动的训练水平和效率。
关键词 田徑运动 肌肉损伤 训练方式
随着田径运动在市民中的不断普及,肌肉损伤已经成为当今人们广泛关注的内容。田径运动是开展其他各项运动的基础,由于该运动主要呈现动作难度大,训练时间长的特点,造成的各类运动损害逐渐呈现上升趋势。为减少运动伤害,要加强对该运动的正确认识,注重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在损伤已经出现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以尽量在不损害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使田径运动成绩得到明显的提高。
一、造成肌肉损伤的原因
(一)长期疲劳
在田径运动中,超负荷的强度训练极易引发肌肉损伤,但长期疲劳性的小负荷运动同样是引发肌肉损伤的原因。在长时间重复的机械运动下,经过不断地磨损或长时间疲劳,会使身体中各项肌肉的能力不断下降,从而不能负担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在田径运动中,跑步与竞走的运动员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存在肌肉损伤的现象,在人体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时,人体与地面几乎是处于垂直状态的,更加有利于被人体的骨骼吸收,且不对人身体产生危害。而在跑步运动中,人体与地面存在一定的角度,相对于人体静止时,跑步时所受的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逐渐加大,且腿所受的冲击力较大。在运动过程中,为减少冲击力给人体带来的损伤,一般是在运动中采用扒地式的滚动效果。由于运动时间较长,这种方式会随着运动员的体力逐渐下降,对身体的危害也逐渐增加,因动作的不规范导致肌肉损伤。此外,还可能因为运动员在跑步时,身体前倾,使支撑点的速度减小,同时缓冲能力也逐渐减弱,运动者所受到的冲击力逐渐增加,导致在运动中发生受伤现象[1]。当前的长跑运动中,大部分要求运动员采用小步伐高频率的跑步方法,这种方式有利于减少在运动过程中支撑点减弱的现象发生,防止肌肉损伤的情况。同时,在日常训练中,安排合适的训练时间,是减少受伤的有效措施。
(二)爆发用力
在田径运动中,下肢快速下压,上肢绕支撑点向前转动,是最经常使用的动作。如在跨越栏杆时,下肢迅速着地,上肢迅速向前移动,起跳时,着力腿用力蹬地以达到向前跳跃的动作。在这些运动中,想要得到让身体快速移动的效果,着力脚必须做到快速有力的蹬地,从而达到想要的效果,该种运动方法也就是利用杠杆原理。从医学上来说,由于韧带以及肌肉一般在人体关节附近会形成较短的力臂,相对于来自地面与支点的作用力,肌肉与关节形成的作用力相对较小。由此导致地面对人体会产生较大的反作用力,为了应对较强的外力,肌肉就必须产生较大的张力,来减少外力的影响。在运动过程中,为保证身体快速移动,需要强大的外力作为支撑,产生的张力相对较大。为了使张力的效果达到最大,促进身体能够快速移动,长期的爆发用力,容易使肌肉在快速的收缩发力的过程中受到超负荷运动的损伤,该种损伤方式一般发生在膝关节和踝关节部位。
(三)组织损伤
由于人体结构十分复杂,在身体中存在着一些特殊组织,而特殊结构极易在运动中发生损伤。人的下肢主要由4个位置紧密,且有较大柔韧性的组织构成,其依附在人体的骨骼上。在进行长期的训练过程中会使肌肉组织快速的增大,肌肉体积不断增加,但是肌肉附近的筋膜却没用足够的弹性支撑肌肉的不断增加。当肌肉处于收缩状态下,数量众多的小血管会随着肌肉工作而进行扩张,以增加肌肉的血液流量,肌肉体积由于血液流量的加大而逐渐增加。在这种状态下,极易发生部分肌肉组织缺氧,使身体细胞内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产生乳酸。体液会随着毛细血管渗入到身体内,产生肌肉水肿的现象。极大加强了肌肉间隔的压力从而对血液循环产生不利影响。长期以来,引发骨膜的炎症现象,使运动员的身体发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反应。身体内的特殊结构由于运动方式不当,极易使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发生意外受伤现象[2]。
(四)训练不当
在田径项目的运动过程中,大部分的动作与用力顺序及特征都符合人的身体结构以及生理条件。在开展运动时,应严格地按照相关动作要求及训练方式进行日常训练,一般情况下是不容易发生肌肉损伤现象。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为提高自己的成绩,一味地加强训练强度以及训练时间,是发生肌肉损伤的主要原因。在长时间的训练中,极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技术动作不规范,从而发生意外受伤。因训练方式不当而产生肌肉拉伤现象在运动员中不占少数。该种状态下而发生的受伤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以及外界因素有一定的影响。在传统的训练方式下,缺少对运动员心理状态以及科学训练方式的重视。近年来,经过广泛的调查显示,由于心理状态差、训练方式不当、前期准备不充足等,都会引发不同程度受伤情况。
二、肌肉损伤的治疗手段
运动中,不同程度的受伤现象经常发生,发生肌肉损伤后及时采用科学的治疗手段,是最大程度降低运动员身体健康的主要手段。目前,对运动损伤的治疗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物理治疗法。由于运动过程中,会使肌肉力量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在发生肌肉拉伤后,使用强度较小的训练方式进行运动,能够有效地修复损坏的肌肉。在对肌肉进行修复的基础上,使用强度中等的运动方式,能够使运动员的肌肉水平达到受伤前的状态。在受伤前期注重训练的强度减少,防止二次拉伤。磁疗主要包括复合磁疗、静磁疗法等多种磁疗方式,该种方式能够使毛细血管得到增生,具有有效的消炎止痛的作用。在对软组织进行治疗时,该种治疗方式的效果较好,有利于让身体的各项机能恢复到受伤前的状态。
第二,中医疗法。中医疗法主要有针灸疗法、按摩法、刮痧法、刀疗法四种方式。针灸法能够缓解大多数的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通过多种针灸方式对慢性的组织损伤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该种治疗方式在发生运动损伤一天后的效果最佳。按摩法主要用于对肌肉损伤中后期的恢复中使用。通过专业的按摩,使身体中各项经络变得畅通。经过按摩,能够刺激新生的毛细血管逐渐成熟,形成胶原纤维,利于肌肉的恢复。同时,通过按摩,能够改善肌肉粘连的现象,对肌肉进行松解、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起到减轻肌肉水肿的作用。刮痧法主要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通過刮痧,将身体中等瘀血排出去,让全身的气血得到畅通。刀疗法主要通过将针刀刺入皮肤内部,对患病组织进行切割和剥离,使全身经脉更加畅通,达到止痛的作用。
第三,中药疗法。该种治疗方式能够起到内外兼治的作用,治疗效果明显。中药的外用药主要包括各种膏药、喷雾、外敷药膏等多种方式,内服药主要有丸剂、汤剂、散剂等方式。在中医的医学理论内,认为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是治疗肌肉拉伤的最佳方式。在受伤早期服用中药,可以更好地保护身体中的各处血管,在发生炎症的情况下,更好地吸收药物,减轻肌肉疼痛,损伤中后期服用中药能使肌肉组织重新生长。在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后服用中药,能够有效地加强肌肉功能,缓解肌肉疲劳现象。总之,在各个不同阶段服用中药,都能对身体产生不同程度的缓解效果。
第四,西药治疗法。受伤前期使用消炎药物,能够使炎症的发生速度减缓,通过服用消炎药物,减少促发炎症的物体出现,对各组织的增生情况得到抑制。想要快速地恢复肌肉水平时,可使用相应的药品,加快肌肉愈合的速度,加快对肌肉的修复,使其恢复到受伤前的水平。西药的服用,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加快愈合速度,在运动损伤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3]。
三、肌肉损伤的预防措施
为减少在运动中发生肌肉拉伤,从而影响运动员的身体状况以及运动成绩。要注重对肌肉损伤的预防措施。
首先,加强相关人员的思想教育。无论是教练还是运动员,要全面认识到肌肉损伤产生的不利影响。加强教练的思想认识,以制定正确、科学的训练方案。提高运动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明确运动损伤给自身健康带来的消极影响。通过教练与运动员对预防肌肉损伤措施的全面认识以及对预防知识的全面掌握,提高预防重视程度、改善原有的训练方式、不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达到减少运动损伤发生几率的目标。
其次,提前做好热身准备。在运动开展前,充分做好热身准备,尽可能使全身的各个关节都能得到充分运动。在整体热身结束后,对局部容易受伤的地方进行局部热身。注重把握热身的时间,一般情况下,热身时间应大于十分钟,在较为寒冷的季节,可适当地延长热身时间。严格控制热身时间,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再者,注重运动后放松。在运动结束一段时间内,尽量做一些强度较小的运动,减轻肌肉的紧绷,起到放松肌肉,恢复肌肉弹性的作用。在训练结束后,做与训练方向相反的拉伸动作,减少因长期一个方向而给肌肉和关节带来的压力,减轻肌肉损伤的情况。在运动过程中,要遵循运动规范,根据自身的情况对运动强度及运动项目进行调整。
最后,合理安排训练内容。教练要对运动内容及易发生损伤的部位充分了解。明确相应的预防手段,在制定训练方案时,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保证训练方案的科学、合理。让运动员在规范的训练方式中得到成绩的提高。同时,注重对技术动作的规范,减少因动作不规范而产生肌肉拉伤的现象[4]。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减少田径运动产生的一系列危害身体健康的现象出现,要充分了解有关田径运动的相关知识,科学地进行训练。避免因长期训练、爆发用力等不科学的训练方式而造成的肌肉损伤。在训练开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加强对肌肉损伤的预防,在已经发生损伤的情况下及时进行治疗,并降低训练强度。采用科学的训练方式,减少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下,取得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徐柔,国伟.田径运动中常见损伤文献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29(11):4-6.
[2]唐勋.高中体育特长生田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的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20):149-150.
[3]金艳.现代田径运动训练中的问题及改善对策[J].田径,2021(08):58-59.
[4]李图南.田径运动训练中损伤的成因与预防刍议[J].体育风尚,2021(0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