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涛
摘 要 随着职业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当前高职体育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职业素质,明确可行教学目标,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优化学生学习体验;针对学生不同差异,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保障学生体育素养发展等方法,以此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意识,使其毕业后能更快适应岗位,奠定职业可持续发展基础。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学生体育素养 职业能力 培养
高职院校要意识到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只有学生的体育素养达到更高的层次,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工作以及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学生要想在事业方面有一番作为,在学业方面能够功成名就,这一切的荣誉与成功都要建立在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的基础上。所以学生要充分意识到加强体育素养和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学校应该积极制定崭新的教学措施,让学生真正成为素质教育下的受益者。
一、体育教学对高职学生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较差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如今的就业市场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自信心和积极的心理素质。在教学中,通过讲述运动员的感人故事,激励他们勇于面对失败和挫折,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二)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因此,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活动,还是游戏的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些都需要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和任务,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交流技巧。
二、高职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设备、场地缺乏
一些高职院校因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不足,未积极投入足够教育经费去完善体育教学环境,以支持课程教学的开展。这会直接导致体育课上面对教学器材不足、基础硬件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影响学生体育运动。例如,体育活动场地小,没有标准的足球场、田径场、篮球场等,排球、足球等一些体育器材无法满足学生体育运动需要,这无疑会打击学生体育运动热情。
(二)缺乏职业能力培养内容
学生毕业之后是否具备职业能力是高还是低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就业发展情况。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多忽视了高职院校本身的独特性,其体育课程改革往往一味地进行标准化建设,盲目套用普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导致在这一过程中高职学生体育教学工作脱离实际,导致课程教学无法达到目标。目前,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纳入职业能力培养指标,导致很多学生对于职业的特点认知存在很大的不足,很容易导致学生由于职业知识不足而受到了损害,影响高职学生职业体育素养的培养,这是目前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的客观缺陷。
(三)体育素质教育的目标不明确
学生毕业之后是否具备体育素养是高还是低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就业发展情况。可是就我国体育学科的教学工作现状来看,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忽略了培养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改革,其体育教学目标主要是着力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而忽视了针对性的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的设置,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实现预期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同时,当前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的展开随意性较大,认为只要能够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和能力目的就行,缺乏职业化、系统化的体育素养培养的目标指导,导致无法针对性地把握学生的体育教学进度,也就无法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和目标。这是當前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客观存在的一大弊端。
三、基于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职体育教学策略建议
(一)构建体育课程的科学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体育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关键是要从认识上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认识,改变师生的体育教育理念,使之与学校的体育素质、职业能力培养相适应。因此,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建立科学的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将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纳入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从而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师生对于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认知。同时,高职院校在建立科学的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除了进一步丰富高职体育课程评价内容之外,还应根据具体的体育教学计划,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有效衡量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教学掌握程度。此外,可以通过构建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估系统,努力在学校与企业间建立起与之对应的职业发展关系,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高职教育的成绩,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体育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
首先,职业学校的学生自身心理特点、身体素质、爱好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比如一些身体素质较好、身体素质较好、身体素质较好、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体育老师可以为他们安排排球、跳高、篮球、跳远等体育项目,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简单来说,体育教师在制定“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教学策略的时候,需要深入了解高职学生职业的特点,并结合其实际情况,来开展体育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其次,高职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的是劳动密集类工作岗位,工作时间和强度都加大,这就需要高职学生具有坚韧的意识和不断拼搏向上的精神。所以,无论是什么职业的高职学生,都需锻炼其意志力和坚定道德品格,有需要时可创设困难情境或增加练习强度,从而促使高职生学会面对困难、突破困难。例如,体育教师可组织一些跨栏、障碍跑等体育活动,或者带领去进行拓展训练,爬山、定向越野等。如此,有助于消除高职学生的消极懒惰心理,刺激其不断去挑战极限,实现自我跨越,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是未来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重要保证。
(三)改革教学评价方法,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通过体育教学来强化学生遵守规定的意识,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培养激流勇进的精神和突破困难的能力,教师也可让学生参与一些体育竞技比赛或户外体育运动,将其表现列为评价内容之一。更重要的是依靠一系列合作学习来强化学生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积极改革,纠正过去只注重学生体育考试成绩的片面性。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要突破以往传统单一化的评价模式,构架起一种全新、复合性的评价体系,使该多元化评价模式能更好的契合学生,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体育素养及职业能力。如此,学生在比赛竞技活动中既能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又能提高学习评价,并在保障体育素养发展的同时,强化职业能力。
(四)改变教育理念,确立切实可行的教学目的
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与时代特征相结合,适时地进行创新与优化。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才能大大提高体育教学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对不同的学生才去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做到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体育职业知识。学生才能够对自身的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进行清晰定位和评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本身的情况去开展不同的体育项目。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对体育教学投以足够的重视,将其和学生体育素养、职业能力融合在一起,在能力强化掌握、身体素质锻炼、健康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依照职业特征、职业方向以及岗位标准来针对性开展体育教学。例如,足球运动,既要教授学生踢球能力技巧,又要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秉承不轻易言败的意念。简单来说,学校可依靠内部研讨和兄弟院校沟通等渠道来拓展多元化教学理念,彰显教学包容性,同时组织教师接受培训学习,深厚知识内蕴,提升综合素养。例如,为强调健康的重要性,呼吁高职学生减少熬夜、不规律的生活方式,需积极宣传健康知识,普及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科学锻炼良好生活习惯。带动学生自觉性,鼓励其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从中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拥有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为自己制定一份体育锻炼计划。职业不一,未来面对的就业岗位与岗位要求不同,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也不一样,所以,需要体育教师在了解该职业对体育素养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性开展相关训练,如预防职业病、调整心态、强化责任意识等。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可行教学目标非常有必要,这样可以提高广大学生的自身综合体育素质,为广大学生以后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使学生能够树立一个终身运动的良好观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乃至未来的社会中,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不仅是各行各業主要追捧的对象,也是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是社会吸收人才的主要渠道,因此有必要深化教学内部改革,将职业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内容。职业能力是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前提,对知识的了解和能力的掌握也都是在学校完成的。为了迈向今后的工作岗位,高职院校的学生一定要以职业能力为主要学习方向,具备相关能力,以便在未来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东升.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分析[J].体育风尚,2020(04):186.
[2]浦莉娟.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幻画报,2019(12):197.
[3]张博.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3):191-192.
[4]赵金哲.知识经济时代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3):184.
[5]欧美平.基于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27):168.
[6]牛彬彬.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育课件的发展探析[J].学园,2017(21):56-57.
[7]任海龙.高职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意义分析[J].中华少年.201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