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冬奥文化与张家口本土文化的融合再创新

2022-06-07 19:07:15魏雨蒙
体育时空 2022年8期
关键词:本土文化

魏雨蒙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4-020-02

摘   要  冬奥会是张家口地区发展的重要机遇。然而,如何实现文化“变现”助推张家口城市文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挖掘张家口本土文化与冬奥文化相契合的精神内涵和具体元素表现加以结合,多路径实现文化融合,做好本土文化的整合创新与输出,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精准投放相关文化讯息,以实现张家口文化发展的一次华丽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本土文化  精神契合  融合再创造

位于京、冀、晋、蒙交界的张家口市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更是一座“以河为脉、以山为骨、以绿为体、以文为魂”独具特色、魅力四射的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1]。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张家口考察工作时曾指出:张家口举办冬奥会要科学规划,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文化资源,坚定绿色、健康、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让张家口的城市文化深入人心。

一、本土文化的内涵分析

“文化”出于《易经》贲卦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即文化是点化人的生活中及一切生活中所涉及的外物,以使之具有无限的道德意义。

本土文化从字面来看,即由本土人民共同组成的文化。从时间和空间的多维角度分析,本土文化是既有历史传统的沉淀,也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发展,不局限于传统文化,而是各种文化经过本地区人民的习惯和思维方式沉淀进而重新阐释的文化。同时随着地域之间的界线模糊,本土文化已不是绝对的本土化,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与其他先进文化实现融合及自我更新。

二、张家口本土文化的构成要素

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的张家口历史源远流长,加之作为拱卫北京的重要军事要地,悠久的历史和战略位置使張家口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土文化元素,具体可以概括归纳为五大类,分别是:历史遗迹文化、边塞文化、运动休闲康养文化、地方民俗文化以及新科技文化。

(一)历史遗迹文化

张家口市现存人类历史遗迹,包括泥河湾文化、三祖文化、辽太子城遗址、元代遗址。其中辽太子城即崇礼太子城地区,曾为辽太子耶律倍居所,现处于冬奥核心区域,在保护基础上建立了太子城小镇,涵盖了冬奥颁奖广场、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度假酒店群、冰雪特色配套区等开发建设内容,是本土文化元素与冬奥实践融合发展的典范。

(二)边塞文化

张家口因其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形成了以大境门为核心的边塞文化。“境门”,意为边境之门,不仅体现军事重镇“武文化”的铁血,也包含着“商文化”的魅力。起自张家口大境门终至俄罗斯恰克图的“张库商路”就是其历史见证,它始于元,盛于明清,衰于民国,马克思《资本论》曾记载了描述了一条欧亚贸易商道,就是张库商道。

(三)运动休闲康养文化

张家口依托自然条件,形成了春赏花、夏避暑、秋观景、冬有雪的适宜环境,空气质量在京津冀地区更是首屈一指。作为京津冀的后花园,张家口借助自然环境逐步形成了配套的休闲康养文化。沙城、怀来的葡萄酒产业、北部丰富的地热温泉资源、崇礼度假小镇都是其重要体现。

(四)地方民俗文化

张家口地处蒙汉过渡地带,又是中国人口迁移大事件——走西口的重要中转站,游牧民族的南迁,和中原政府戍边移民。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文化互相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文化符号。典型的有蔚县剪纸、崇礼金银饰品、打铁花、宣化景泰蓝等艺术形式。

(五)新科技文化

纵观千年历史,战争与纷争就在这片土地上周而复始,使这里的文化、人文精神实现了凤凰涅槃[2]。此次冬奥会的承办更是张家口推到了世界眼前。城市发展离不开科技助力,依托新能源工程、高铁建设及云计算技术,张家口形成了以风力发电、京张高铁和阿里张北云联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新科技文化元素。

三、冬奥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现状分析

奥运是世界性的文化传播活动,通过奥运场馆、吉祥物、徽标、歌曲、服饰、海报及其他文创产品,奥运精神依托建筑、绘画、雕塑、文学及音乐的艺术形式实现具象化。而这一过程正提供了一种将冬奥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发展的可能。

(一)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张家口市虽然历史悠久,但经济发展未见起色,2020年被评为四线城市第59位。此次协办冬奥会机遇当前,应以此为跳板实现弯道超车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张家口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更适宜发展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这就需要实现冬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创新,冬奥搭台,本土唱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文化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文化融合需要经历接触、撞击和筛选整合三部分。从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中选取具有某种契合性的文化元素,进行融合发展再创造。张家口本土文化前文进行了归纳,这些元素能充分的体现奥运文化的精神内涵,为文化融合提供了可能。

1.多文化碰撞的结果。奥运是为了不断挑战人类极限,更是为了宣扬全人类平等与和平的产物。奥运的产生究其根本就是为了不同人种肉体竞赛和世界多元文化碰撞。而张家口的产生与发展也与各民族间交流有很大的关系。张家口的边塞文化元素正是民族融合碰撞的写照,大境门也见证着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的交锋,连接我国北方和蒙俄的陆路商埠,是贸易互市的“融合之门”。

2.奋勇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奥运正是人类向极限发起的一次次挑战。张家口人民也是凭着不认输不放弃的精神,一次次在战乱后重建家园,创造了凤凰涅槃的城市。詹天佑完全自主技术建造的京张铁路正是不断超越的精神写照,而如今京张高铁正用中国速度向先辈致敬,向自我挑战。6316EE3E-390C-4355-81EF-9E64DC6C3B7D

3.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的体现。奥运五环紧紧相扣,虽然体育无国界但运动员有国籍,赛场比拼的不只是运动员的“硬实力”,更是国家民族间“软实力”的较量。张家口只是一个小小的山城,但自古以来却有无数慷慨悲歌之士为抵御外敌,保卫这身后的大好河山而流尽最后一滴血。

(三)文化融合的现实困境

1.冬奥产品所承载的文化元素格局更为宏大。张家口作为一个协办城市,冬奥产品的设计理念更多着眼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北京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很大程度占据了冬奥产品所能留给举办地自己特色的元素的空间。

2.本土文化元素群众基础较差。由于张家口本身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知名度及群众普及程度低,本土文化历史遗迹多乡土气息浓郁。崇礼区吉祥物“冲冲”难与冰墩墩相提并论。

3.融合方式单一。文化融合路径多为将本土文化元素与奥运元素结合,例如在场馆设计、吉祥物原型、奥运影视作品等中加入张家口的形象等。这些元素与元素的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升知名度,“搭奥运顺风车”的效果,但无法在后奥运时代实现持续发展。

4.疫情防控需要。全球新冠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召开如此大型的国际赛事,冬奥会对采取闭环管理、减少观众等对策,有效防控疫情传播,确保了安全办赛。最大可能地减少人员流动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但在客观上却不利于张家口当地形象的树立和推广,也减少了本雪季实际游客量。

四、融合再创造新路径探索

(一)融合再创造的基本原则

冬奥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再创造不是漫无目的简单结合,而是要紧密围绕其最终目的进行的,应秉持以下两项基本原则。

1.元素融合基础上追求精神契合。由于现实桎梏,简单元素结合的方式可以作为一种基础手段加以运用,无法实现文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应在打造具体元素的基础上追求两者精神层面的契合。精神契合可以为受众群体进行初步筛选,例如会持续关注张家口冬奥赛事的人员大概率热爱运动或富有冒险精神,对其进行崇礼夏季户外运动赛事的推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两种路径并行。元素融合作具备成本底、推广便利、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可以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在短时间内做到大范围覆盖。在群众了解冬奥资讯、冬奥文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到张家口本土文化的渗透。在敲开门的同时坚持衔接性融合,整合创新后的本土文化顺势夺取人们眼球。

(二)衔接式融合具体路径分析

1.深挖本土文化,做好继承发展。深度挖掘现有典型本土文化深层次精神内涵,构建人文理念打造文化品牌。对于历史遗迹文化积极申报文化遗产,做好保护及数字化复原工程,通过历史文脉保证张家口文化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2.凝练主题,形成集群发展。张家口文化资源丰富,但独木难成林。应结合受众群体喜好,打出组合拳。以奥运为抓手,充分利用京郊的区位优势、自然环境良好的先天条件以及社会大众对健康休闲的关注,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休闲带,形成“一带五区”的全域、四季、智慧的文旅活動新格局[3]。

3.丰富营销手段,实现跨界共赢。综合利用官网新闻、自媒体热点、线上线下互动活动等营销形式,打造“文明发源地,生态之城”的城市品牌。例如结合大境门长城的边塞文化,可以组织汉服文化节重点推出甲胄演武场景,提升青年群体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了解与喜爱;借鉴“一墩难求”的冬奥吉祥物设计理念,丰富具有崇礼文化特色的周边玩偶及盲盒开发。

4.定位目标市场,实现精准投放。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面对的信息量是巨大的,目标受众定位明确才能节约宣传成本和时间,实现效益最大化。引入大数据分析,对本土文化咨询、文体活动进行喂养式,即分析用户及其好友的日常关注点,对推介信息进行精准投放。

5.借助新媒体,迎合发展潮流。进入自媒体时代,传统官媒也逐渐更接地气。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也应注意使用新媒体,可以开设专门的抖音、B站账号,在线上发布一些短视频,与用户进行实时互动,既拉进关系又可以实现潜在文化渗透。例如2019年有用户在网上发布汉服滑雪视频,单一视频全网播放量突破三百万。

★本论文为2020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探析冬奥文化与张家口本土文化的融合再创新》项目号:20200605016最终成果。

参考文献:

[1]许晓云,李静雯,尹项迎.消费社会背景下地域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研究[J].艺术设计,2017(12):3.

[2]刘虹霞.张家口地域文化元素在2022年冬奥海报中的应用[D].保定:河北大学,2016.

[3]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一带五区”河北打造推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休闲带”[EB/OL].www.hbjjrb.com/system/2020/09/02/100435605.shtml.6316EE3E-390C-4355-81EF-9E64DC6C3B7D

猜你喜欢
本土文化
用本土文化精髓助力传统媒体转型升级
新闻世界(2017年1期)2017-01-20 18:54:48
基于本土化设计的逆本土化设计研究
基于公益讲座在本土文化建设的创新模式探析
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综合课的教学效果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0:33:34
管窥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1:30:21
基于国内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的现状与思考
反观中国电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22:38
青田本土文化和中学篆刻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
考试周刊(2016年67期)2016-09-22 18:16:39
润物细无声
考试周刊(2016年58期)2016-08-23 06:55:20
活用教材,让学生成为本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