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萍
心脏植入永久起搏器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1],自1958年世界首例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后,起搏器植入技术飞速发展,经静脉导线植入是目前起搏技术的核心手段。虽然越来越多的心律失常病人得到及时救治,但是相关的并发症却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有研究报道,植入传统起搏器病人中,9.2%出现起搏阈值不良、起搏导线脱位、感染等长期并发症,9.5%~12.6%出现导线相关、囊袋血肿和气胸等短期并发症[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无导线起搏技术应运而生,该起搏器相较于传统起搏器,浓缩了传统的脉冲发生器、导线、电极三部分结构,将装置以微缩金属胶囊包裹,在胶囊下部伸出电极,使用金属尖叉固定在心室[3]。无导线起搏器使用寿命长,无须全身麻醉,也无须考虑由于囊袋和导线而引发的并发症,不影响病人活动,减轻了病人痛苦,是起搏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进展之一[4-5]。本研究旨在比较心律失常病人在接受起搏器治疗时选择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单腔起搏器治疗的临床效果。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4月于我院接受永久起搏器治疗的病人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起搏器类型不同分为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组(36例)和传统单腔起搏器植入组(72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20~91(68.6±13.4)岁。传统起搏器植入组:男39例,女33例;年龄34~91(70.7±11.2 )岁。入选病人在术前均有心动过缓相关的症状,包括不同程度头晕、胸闷、心悸、气短、乏力、晕厥等。参加本研究的所有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性别、年龄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入选病人按照手术计划施行手术,无导线起搏器组选取股静脉为穿刺点,植入Medtronic 公司生产的Micra起搏器。术后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使用盐袋加压止血4~6 h,制动12 h,术后如无特殊情况第3天出院。传统起搏器组局部麻醉下通过穿刺左侧腋静脉送起搏导线至右室间隔部,固定起搏导线,电刀分离囊袋,把起搏器与起搏导线连接送入囊袋固定,逐层缝合。术后绝对卧床72 h,局部沙袋压迫12~20 h,术后第8天拆线出院。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和3个月门诊随访的起搏电学参数。电学参数中阈值与置入术中比较增幅≤1.5 V,感知R 波≥5 mV,阻抗300~1 500 Ω,为起搏器电学参数理想且稳定[6]。
2.1 两组间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导线起搏器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传统起搏器组明显缩短,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起搏器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电学参数比较 两组起搏阈值、R 波感知及导线阻抗均在理想范围内,无起搏阈值明显升高等情况。详见表3。
表3 两组电学参数比较
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心脏退行性病变导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越来越多,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常规的手段是植入永久起搏器,目前全球每年植入永久起搏器的病人约 125万例[7]。而传统心脏起搏器由于囊袋及导线的关系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概率也随之增加。美国美敦力公司生产的 Micra无导线胶囊是目前国内唯一使用的、最新的心脏起搏仪器[8],其不需要制作囊袋,也不需要经静脉的导线,通过导管微创以微缩胶囊的形式直接进入右心室,植入病人的心腔内,体积较传统起搏器减小了93%,重量仅为1.75 g,集脉冲发生器与起搏电极导线于一体,还能兼容1.5 T和3.0 T全身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平均寿命长达 12 年以上,几乎具有单腔起搏器所有的功能。目前,无导线起搏器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有效地减少了传统起搏器相关并发症,许多临床研究也证实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该起搏器在全球上市前的临床研究证实其降低了48%的主要并发症,植入成功率高达99.2%[9]。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穿刺成功率、电学参数稳定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传统起搏器组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较无导线起搏器组长 。分析原因为无导线起搏器组不需制作囊袋,不需植入导线,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手术时间,避免了与囊袋和电极相关的并发症。另外,传统起搏器组术后需卧床72 h,7 d后拆线,而无导线组术后制动12 h,避免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从而使其住院时间较传统起搏器组缩短。本研究中,无导线起搏器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大多为2~4 d,但其中2例为无导线起搏加心房颤动消融联合手术,术后住院时间为11 d,使得无导线起搏器组术后住院时间整体延长。另外,国外相关研究报道,无导线起搏器并发症发生率约为4%,其中,0.7%为包括动静脉瘘和假性动脉瘤在内的血管并发症,0.3%为血栓栓塞[10]。国内研究也发现血管并发症为无导线起搏器的主要并发症,其中,穿刺点血肿发生率为3.8%,穿刺点动静脉瘘为 1.3%[11-12]。本研究中,无导线组1例病人术后穿刺处血肿,护士及时发现后通知医师,给予重新加压包扎后好转。由于传统起搏器要制作囊袋,植入导线,所以传统起搏器组出现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囊袋血肿2例、感染1例、电极脱位1例,经处理后均好转出院。
综上所述,无导线起搏器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卧床时间短,感染风险低,避免了传统起搏器囊袋和电极相关的并发症,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