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虹
金堂话“子”缀词研究
文马虹
(黑龙江大学 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金堂话属于西南官话的成渝小片。文章运用定量方法,对金堂话“子”缀词进行穷尽考察。在构词上,“子”缀词的词根语素包括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量词性和代词性语素。在词义上,与普通话相同的部分“子”缀词,出现了词义扩大、缩小和转移等情况。在功能上,“子”缀除了构词、变义、转类等基本功能外,还有小称与泛化等附加功能。
金堂话;“子”缀词;构词特点;语义功能
金堂话属于西南官话川黔片的成渝小片[1]。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学者崔荣昌先生开始对金堂方言的来源[2]、形成[3]及语音系统[4]做了翔实的调查和研究,梁珊珊[5]对金堂地区湘方言的语音系统的形成进行了解释,赵迎[6]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对金堂方言的体貌范畴进行了研究。从已有文献可知,方言的语音研究相对较为成熟,而词汇和语法研究相对较少,词缀研究更是少有提及。因此,本文将参考《四川方言词典》[7]《成都方言词典》[8]和《汉语方言词汇调查条目表》[9],在详细描写金堂话“子”缀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其在金堂话中的构词特点和语义功能。
“子”缀是金堂话常见的构词类型。据考察,金堂话的“子”缀词,这里用“A子”表示,共计575个。具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金堂话特有的方言词,称之为“A1子”;另一类与普通话在形式上相同的“子”缀词,称之为“A2子”。本文着重研究具有方言特色的“A1子”。
“A1子”是具有方言特色的子缀词。据统计,“A1子”有240个,占金堂话“子”缀词的41.74%。其中构成“A1子”的名词性词根语素、动词性词根语素、形容词性词根语素、量词性词根语素和代词性词根语素的数量分别为199、18、6、6、11个,分别占金堂话“A1子”总数的82.92%、7.50%、2.50%、2.50%%、4.58%。此外,金堂话“A1子”不仅构成抽象名词,具体名词(指人指物、处所和时间名词),还包括少量代词。具体情况如下。
1. 名词性语素+子
(1)抽象名词
谜子(谜语)/壳子(无关紧要的话;书刊或本子的封面;套在书刊或本子上起保护作用的书皮。)
(2)具体名词
a. 指人名词
亲属称谓:舅母子/姑爷子/姐子(姐姐)/哥子(哥哥)
一般称谓:新娘子/新郎子/土匪子/赖皮子/光棍子/长辈子/小辈子药罐子(经常生病的人)/夜猫子(熬夜的人)/瘟猪子(愚笨的人)/贱皮子(明知故犯的人)/内伙子(派别中内部人员)/龟孙子(做事缩手缩脚的人)/尖沟子(坐不住的人)/半截子(半大孩子)/散眼子(自由散漫的人)/月婆子(坐月子的人)/神婆子(算命先生)/憨头子(性格执拗的人)
b. 指物名词
①动物
牲畜:鸡子/鸭子/狗子/驴子/鸡鸭子/蚕子/羊子/鸡爪子/鸡冠子/猪蹄子/鸡母子(母鸡)/鸡公子(公鸡)
鸟兽:麻雀子/八哥子/鸦鹊子(喜鹊)/半壳子(贝壳)/鱼猫子(鱼鹰)
鱼虾虫类:蜂子(蜜蜂)/鱼子/虾子/蝉子/蜂窝子/苍蝇子/蚂蚁子/黄鳝子/牛蚊子(牛虻)/虫线子(蚯蚓)/土狗子(蝼蚁)/麻呱子(蟾蜍)/七星子(瓢虫)
②植物
豆类等农作物:芝麻子/萝卜子/油菜子/花生子/绿豆子/红豆子/黄豆子/黑豆子/谷壳子/荞麦子/高粱子/苞谷子
菜蔬:芋子(芋头)/蒜子/葱子/魔芋子/春笋子/竹笋子/冬笋子/葱叶子/花苞子/蒜苗子
树木:树子/树叶子/树林子/树苗子/树桩子/树根子/竹叶子/竹竿子/奶浆子(一种植物)/苦楝子(苦楝树的果)
瓜果:梨子/枣子/杏子/毛桃子/石榴子/葡萄子
③饮食
烟子/血旺子/粉皮子/浆子/酒曲子/脷子(猪舌头)/肉坨子(坨状的肉)
④器具用品
炊事用具:煤烟子/碳渣子/门栓子/门扇子/火塘子/钢管子/灶眼子(农村烧火时放柴的灶口)
生活用品:磨子(石磨)/桶子/眼镜子/手铐子/麻将子/算盘子/火炮子/灯影子/酒杯子/墨子(砚墨)/锄子(锄头)/笔头子/嘴头子/帕子(毛巾)/汤婆子(暖水袋)/尿罐子(夜壶)/筷箩子(装筷子的器物)/瓶盖子(瓶盖)/铁架子(铁架)/嘴笼子(牲口的笼嘴)/鸡笼子/撒拉子(唢呐)
⑤衣服穿戴
鞋帽:鞋底子/鞋帮子/鞋垫子/草帽子
衣服:线子/线头子/领口子/手帕子/针眼子/布襟子(条状的布料)
其他穿戴:脚链子/手链子/孝帕子(为纪念去世的长辈包的白色头巾)/袖笼子(袖套)
⑥身体
五官:翳子/酒窝子/肩窝子/眼珠子/嘴壳子/嘴巴子/耳门子(耳朵)/意子(眼白)
手脚器官:胃子/胆子/肝子/胯子/手膀子/手心子/肉皮子/手巴子(手掌)/身架子(身材)/手拐子(手肘)/手膀子(胳膊)/脚弯子(膝盖弯曲的部位)
⑦天文地理:沟子/石灰子/雨点子/星子星星/燕塘子池塘/雪弹子(冰雹)/冰块子(冰块)
c. 处所名词
①房子处所:庙子/窝子/洋房子/楼房子/草房子/戏台子/门缝子/猪槽子/水台子(茶馆)/草堆子(草堆)
②房屋结构:地皮子/门槛子/门帘子/门牌子/门板子/土坯子
d. 时间名词
今年子/明年子/去年子/后年子/前年子/往年子
e. 其他
漩子(旋涡)/泡子(泡沫)/纸飞子(纸条)/列子(队列)/米子(小而硬的粒状物)/脚子(地基;脚夫;液体里残留的沉淀或渣滓)/草把子(把状的草)
2. 动词性语素+子
(1)抽象名词:捆子(成捆的东西)
(2)具体名词
a. 指人名词
扒子(扒手)/费头子(调皮捣蛋之人)/讨口子(乞丐)/梭夜子(妓女)
b. 指物名词
①动物
猪拱子(野猪)/鱼摆子(鱼)/叫鸡子(蟋蟀)/盐飞子(蝙蝠)
②器具用品
挡子(幕布)/滚子(轮胎)/擦子(橡皮)/插子(插座)/抽子(抽屉)
③衣物穿戴
箍子(戒指)/钻子(背心)
④其他
飞子(纸条)/摇子(秋千)
3. 形容词性语素+子
(1)指人名词
子(得软骨病不能站立的人)/莽子(身材粗壮的人;不动脑筋的人)/闷子(内向的人)/结子(说话结巴的人)/齁子(有哮喘的人)
(2)指物名词:辣子(辣椒)
4. 量词性语素+子
(1)抽象名词:趟子(路程)
(2)具体名词
a. 指人名词:二杆子(街头混混)/二毛子(半通不通的人)
b. 指物名词:颗子(小的颗状物)/节子(猪小肠)/份子(礼金)
5. 代词性语素+子
(1)疑问代词:哪门子(怎么)/这回子(这次)/那回子(那次)
(2)指人代词:两爷子(父子两个)/两母子(母子两个)/几爷子(父子几个)
(3)时间代词:这会子/那会子/每年子/这阵子/那阵子
通过检索《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10]、《倒序现代汉语词典》[11]等工具书,部分普通话使用的“子”缀词在金堂话中也同样使用,共计335个,占金堂话“子”缀词总数的58.26%。其中构成“A2子”的名词性词根语素、动词性词根语素、形容词性词根语素、量词性词根语素的数量分别为240、47、26、22,分别占金堂话“A2子”总数的71.64%、14.03%、7.76%、6.57%。另外,与普通话相比,金堂话“A2子”的词义差异具体表现为词义缩小、词义扩大和词义转移(见表1)。
表1 金堂话的“A2子”与普通话的词义差异
表1 金堂话的“A2子”与普通话的词义差异(续)
调查发现,金堂话“子”缀词有以下三个特点。
金堂话的部分“子”缀词,还可以用重叠式名词表示,如“刀子”“坎子”“车子”重叠为“刀刀”“坎坎”“车车”等,词汇义基本不变。据文马虹[12]统计,这类词的数量有354个,占“子”缀词总数的61.57%。具体包括指物名词中的器具用品类的斧子、锥子、板子、梯子、钉子、尺子等;衣物穿戴类的领子、网子、帽子、裙子等;饮食类的饼子、串子、瓤子等;天文地理类的沟子、坎子等;交通商业类的轮子、轿子、铺子等;植物类的豌豆子、蒜苗子、树林子、果子等蔬菜树木名词。
从“A子”的构词语素看,词根语素“A”的性质多样,不仅包括常见的名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和量词性成分,还包括普通话中没有的代词性成分。金堂话“A子”的数量共575个,其中名词性词根语素、动词性词根语素、形容词性词根语素、量词性词根语素、代词性词根语素的数量分别为439、65、32、28、11,构成的“子”缀词分别占金堂话“A子”总数的76.35%、11.30%、5.57%、4.87%、1.91%。
可见,金堂话“A子”因词根语素“A”的词性不同而构词能力有强弱之分,从统计结果看,大致规律为:名词性词根语素>动词性词根语素>形容词性词根语素>量词性词根语素>代词性词根语素。
金堂话“子”缀词的指人名词的贬义色彩相对浓厚,具体表现为“A子”的词根语素“A”将人的性格、品质等不好的、有缺陷的一面提出来,作为整个“子”缀词的凸显方面。如“A1子”中的指人名词莽子、梭夜子、二毛子、费头子、二杆子、土匪子、赖皮子、瘟猪子等,“A2子”中指人名词败家子、骗子、呆子、矬子、卵子、婊子、锤子、半吊子、二流子等。
汉语词缀有成词、转类、变义、增义和衍音等功能[13],成词是金堂方言“子”缀的最基本功能,“A子”中词根语素“A”在金堂方言中为不成词语素,需与“子”结合构成附加式的名词或代词。此外,金堂方言“子”缀的转类和变义功能也表现明显。
“子”缀是名词性词缀的标志,动词性语素、形容词性语素或量词性语素加“子”缀后,转指成与词根语素“A”有关联的人或事物名词,如:票-票子、垛-垛子、煤烟-煤烟子、眼皮-眼皮子。动词性语素加“子”后转指成相关动作范畴的人或事物,如:筛-筛子、锯-锯子、剪-剪子、磨-磨子等。形容词性语素加“子”转指成相关性状范畴的人或事物[8],如:疯-疯子、乱-乱子、呆-呆子、乐-乐子等。
金堂方言的“子”缀还有变义作用。一方面体现在词根语素“A”加“子”后的“A子”与“A”语素完全不相关的意义,如:脚-脚子、壳-壳子、对-对子、串-串子、罩-罩子、头-头子、起-起子、钻-钻子等。另一方面是金堂方言与普通话相同的“A子”在词汇义上有差异,具体表现为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如表1所示。
1. 小称
吕叔湘认为,“子”和“儿”原来都有带“小称”的意味,可是现在已经不很明显,尤其是“子”字[14]。赵元任也认为,虽然“子”的本义是指“孩子”,但作为后缀却没有指小的意思,或轻松的口吻,只有名词化作用[15]。然而,金堂话中的子缀词“A子”的小称意味明显,石毓智认为,小称标记的基本功能,是把三维物体的尺寸往小处说[16]。因此,金堂话中能表小称的“A子”一般是表具体事物的名词。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词根语素“A”指一些物体的首、尾、尖端、枝节等突出部位的名称,“A子”就含有小称义[17],如:尾子-末尾部分;头子-物体顶端或末梢部分,线头子-线的顶端;须子-零钱;尖子-物体锐利的末端或细小的头儿;脚子-液体里残留的沉淀或渣滓;苗子-初生的种子植物;米子-小而硬的粒状物;颗子-小的颗状物等;另一方面,体现在金堂话中能够重叠为“AA”的“A子”词上,词语重叠是一种表达量变化的语法手段,“调量”是词语重叠的最基本的语法意义[18],一般说来,金堂话“A子”能够重叠为“AA”的如桌子-桌桌、罐子-罐罐、镜子-镜镜、架子-架架等器物用品类名词,语义量减少且表小称,这与连城客家话中“子”加在名词后起小称作用类似[19]。
2. 泛化
金堂话中“子”缀词的语义出现泛化的现象,所谓的泛化是指不同的概念或相近的概念使用相同的词表达,不严格区分细小概念的差异[20]。“子”缀对金堂话中表同类属的事物泛化现象较多,如“网子”,泛指一切网状物品,如渔网、蜘蛛网、发网、球网;“板子”泛指一切材质的版状物体,如木板、钢板、铜板、天花板;“皮子”泛指一切皮状物,如饺子皮、果皮、肉皮;“捆子”泛指一切成捆的东西;“瓤子”指“瓜果皮里包着种子的肉或瓣”。
本文考察了金堂话中的“子”缀词,并详尽列举了具有方言色彩的“子”缀词。相比普通话,部分金堂话“子”缀词的词义出现了扩大、缩小和转移等情况。而且,“子”缀词的构词语素包括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量词性和代词性成分。除成词、转类、变义等基本功能外,金堂话的“子”缀词还有小称、泛化等附加功能。总体而言,通过对金堂话“子”缀词的描写,可以进一步了解金堂话的具体词汇面貌及周边西南官话的语言特点和语义功能,以期为成渝小片地区的其他方言词汇研究提供参考。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语言资讯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2.
[2] 崔荣昌. 四川省境内的湘方言[M]. 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6.
[3] 崔荣昌. 四川方言的形成[J]. 方言,1985(1):6–14.
[4] 崔荣昌,李锡梅. 四川境内的“老湖广话”[J]. 方言,1986(3):188–197.
[5] 梁珊珊.四川金堂湘语语音研究[D].西南大学,2016:5.
[6] 赵迎.方言接触视角下的四川湘方言体貌范畴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7] 王文虎,张一舟,周家筠,等.四川方言词典[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
[8] 李荣. 成都方言词典[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资料室.汉语方言词汇调查条目表[J]. 方言,2003(1):6–27.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纂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11] 梁兴哲.倒序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2] 文马虹. 金堂方言重叠式名词类型及其他[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5):72–79.
[13] 侯超. 汉语词缀的功能与皖北方言的“子”尾[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3):177–182.
[14] 吕叔湘. 中国文法要略[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1.
[15] 赵元任. 汉语口语语法[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21.
[16] 石毓智. 表现物体大小的语法形式的不对称性——小称的来源、形式和功能[J]. 语言科学,2005(3):31–41.
[17] 刘纶鑫. 江西上犹社溪方言的“子”尾[J]. 中国语文,1991(2).
[18] 李宇明. 论词语重叠的意义[J]. 世界汉语教学,1996(1):10–19.
[19] 戴庆夏. 社会语言学概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119.
A Study of Suffixes “Zi” in Jintang Dialect
WEN Ma-hong
(College of Literatur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 China)
Jintang dialect belongs to the subgroup Chengdu and Chongqing of Southwest Mandarin. The paper uses quantitative methods to exhaustively investigate the suffixes “Zi” in Jintang. In terms of word formation, the root morphemes of suffixes “Zi” include noun, verb, adjective, quantifier and pronoun. In terms of lexical meaning, some of the suffixes “Zi”, which are the same as those in Mandarin, are enlarged, narrowed and transferred. In terms of function, in addition to the basic functions of word formation, semantic alteration and class transformation, the suffixes “Zi” also have additional functions such as diminutive and generalization.
Jintang dialect; the suffixes “Zi”; word formation features; semantic function
H172.1
A
2095-9249(2022)01-0073-06
2021-01-14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L20BYY005)
文马虹(1993—),女,四川金堂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
〔责任编校:吴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