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进课堂,审美乐之旅

2022-06-06 06:24曾晓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0期
关键词:审美体验流行音乐京剧

曾晓莉

【摘要】京剧进课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诸多争议。从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代表,先行一步走进校园未尝不可。如何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发现京剧的“美丽”,接受京剧,从而接受传统戏曲文化?笔者认为,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入手,借助“戏歌”这一演唱形式连线戏曲艺术与流行歌曲,可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引领其高层次地鉴赏音乐,丰富其音乐文化知识,提高其音乐艺术修养。

【关键词】京剧;审美体验;流行音乐;戏歌

“教育部将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

“京剧进课堂”引发诸多争议,笔者却认为借“京剧进课堂”这一契机可让传统音乐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发现京剧的“美丽”,发掘京剧的魅力,接受京剧,从而接受传统戏曲,完成“校园歌曲→流行音乐→戏歌→京剧→传统戏曲”这一“数据传播途径”的链接,从而让学生品味到经过五千年的积淀与锤炼的传统艺术的“真善美”。

一、“校园歌曲→流行音乐”,引导审美趣味向纵、横扩展

美学界流行着一句话:“趣味无争辨。”一个人对音乐的喜恶也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应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引导和教育而放任学生整日沉迷在喧嚣的重金属和萎靡呻吟或嘶竭呐喊之中。《新课标》的核心就是“审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趣味是狭窄的,教师有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学会审美,让他们的审美趣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

1.流行歌曲入选教科书,为其走进校园开辟“绿色通道”

校园歌曲活泼清新,是小学课堂教学的主流。但流行音乐中也不乏健康励志的佳作,可以成为我们丰富课堂的一大陴益。如,在人音版第十册第中就加入了《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流行歌曲,早在2001年上海也将《蜗牛》《好大一棵树》《水手》《真心英雄》等流行歌曲选入了“二期课改”初一上学期使用的音乐教材。这些歌曲以积极向上的歌词、流畅优美的旋律获得教育界的普遍认可而跻身教材,为流行歌曲进校园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流行元素,引导学生审美趣味向纵、横两方面扩展

《让世界充满爱》被誉为是“中国大陆流行音乐‘里程碑’”式的作品,编录在人音版第十册“欣赏聆听”部分。笔者特地向学生详细地介绍了这一组歌产生的社会背景:“1986年,郭峰创作了组歌《让世界充满爱》并大胆提议由百名歌星演唱一歌献给国际和平年,打破了此前大陆因‘反对精神污染’不允许3个流行歌手同台演出的规定。这次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联合国也在向全球播出的特别节目中介绍了这部组歌。”此歌如此辉煌的“历史”让学生心中充满了对作者对歌曲的崇拜及敬仰,无不认真学唱。于是,优秀作品的旋律美,歌词美,节奏美、力度美……音乐的基本要素轻松高效地被学生所接受和掌握。

借助流行音乐并正确引导,为学生打开多元的音乐世界的大门,为使更加古老的传统艺术被学生所接受奠定基础。

二、“流行音乐→戏歌”,时代感与民族性的完美结合

新课标明确提出,应“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借助“流行歌曲”可在教学中将“时代”与“民族”完美结合。

1.以流行音乐中的“戏歌”为突破口,将时代感与民族性完美结合

流行音乐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堂,使教学内容生动多彩且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谈到“时代感与民族性的完美结合”,首推流行乐坛倍受青睐的戏歌。何谓“戏歌”?它被当今乐坛称为一种新的演唱形式,介于戏曲和歌曲之间,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音乐结合的产物,戏中有歌,歌中有戏,既有浓郁的戏曲韵味,又有时尚的歌曲元素,成为现今最受关注的事物。在音乐课堂中,笔者以戏歌为突破口,将最富时代气息的流行歌曲与传统的民族艺术完美结合在一起。

2.通过问卷调查“投石问路”,为戏歌登场作铺垫

在教授人音版第十册第6单元《京韵》前,笔者先在一个班进行课前2分钟的问卷调查,将现今比较流行的戏歌,如,周杰伦的《龙拳》、吴克群的《将军令》、陶喆的《苏三说》,以及书本上的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我是工农子弟兵》列举出来让学生对听过的歌曲画勾。

收上问卷发现,几乎每一首戏歌学生都画有“√”,但教材上的两个选段却基本无人听过。虽然遗憾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但戏歌广泛的“群众基础”正说明了“以戏歌为切入口连线京剧”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戏歌→京剧”,成功切入行之有效

1.以戏歌作品为梁,搭起通向京剧的通途

有问卷作底,笔者先从陶喆的《苏三说》讲起,一曲唱罢学生听得如痴如醉;紧接着播放京剧名段《苏三起解》——学生愕然发现“好像是一样的旋律”。这时,笔者再向他们解述何谓“戏歌”,《苏三说》结合了什么样的流行元素(RAP),又借用了哪一出京剧名段的主旋律(《苏三起解》)……

2.以戏歌为例,赏析介绍京剧中的基本知识

当学生基本能接受一些精彩的京剧选段后,如何让学生主学习京剧的基础知识呢?

备案一:周杰伦。他在小学生中拥有无数的“粉丝”,并在《以父之名》《龙拳》演唱会版中就曾反串京劇青衣的唱腔,《我的地盘》更是把京剧元素与流行hip-hop风格结合。备案二:陈升。他在京味十足余韵悠长的《One night in beijing》变“声”京剧老生……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后开始热烈地讨论“何谓青衣,何谓老生”,水到渠成地引出京剧行当的生、旦、净、末、丑等基本知识。

3.以戏歌为线,串联欣赏感受京剧的魅韵

要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面,少不了介绍戏歌的由来:1989年,“戏歌”开山之作《故乡是北京》将京剧与歌曲揉捏在一起;随后《前门情思——大碗茶》《唱脸谱》都是以民间说唱“京韵大鼓”的基本音调为基础谱写……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不少学生告诉笔者:“第一次发现原来京剧这么有味道。”

是啊,为什么之前一直没觉得“多美的精彩艺术中华瑰宝就连外国人也拍手叫好一个劲的来称赞”?《新课标》明确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我们的新生代对这美轮美奂的国粹无动于衷,这和社会大环境及我们平时工作做得不够密切相关。试想学生在没有接触过,不能理解其艺术魅力的情况下怎么能发现京剧的“美”呢?因此,正需要我们正确指引,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的目的。

四、“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相通百花齐放

1.艺术相通,京剧与其它戏曲顺利过渡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无数绚丽的艺术瑰宝等待我们去弘扬和传承。除京剧外,中国还有上百种戏曲种类,如,粗犷豪放的秦腔、优美细腻的越剧、通俗易懂的黄梅戏,还有那令人绝倒的川剧……虽然京剧与其它剧种有不同的语言、唱腔,但是表演手法基本一样,有着很多相通的地方。于是,在京剧介绍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顺利过渡到昆曲、川剧、越剧等传统戏曲。

2.以京剧为基础,传统戏曲粉墨登场

在学生对京剧的认知基础上,笔者继续推荐更多戏歌风的流行歌曲,并将其融入的传统戏曲元素提取出来向学生详细介绍,如,屠洪刚的《中国功夫》融入了京剧曲拍《将军令》的元素;再如,林子祥《男儿当自强》(京剧曲拍《将军令》);高枫《大中国》(东北秧歌和江苏《茉莉花》);陈红《常回家看看》(东北二人转和评剧的曲调);零点乐队《谁说女子不如男》(豫剧)等,向学生介绍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使其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京剧进课堂”伊始,不少人认为“京剧只是戏曲中的一种,教育行政部门指令性规定让京剧进课堂,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嫌”,也有人说“艺术推广一定要契合当地文化”……笔者认为,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首先在校园推广,先行一步未尝不可。在“京剧进课堂”尝试的成功基础上,我们就可以结合当地特色推广地方传统剧种,让中国五千年来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复旦大学社会学专家于海说:“文化的传承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漫长的熏陶和积累过程,只有建立在兴趣和生活实践需求上的文化传承才有生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流行音乐”这个兴趣点,给学生创设更多的音乐审美体验,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以流行歌曲为媒介,以“戏歌”为切入口来成功连线戏曲艺术,从“校园歌曲→流行音乐→戏歌→京剧→传统戏曲”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愉快的体验。我们应教会学生正确审美,让学生从早期被动地“体验美”→“接受美” →中期能够“发现美”→“认识美”→后期主动“创造美”→“表现美”→“享受美”,在审美体验的潜移默化中培養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审美体验流行音乐京剧
理解流行音乐的变化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京剧人设》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浅谈审美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童心 童眼 童耳
关注审美体验,让阅读变为“悦读”
浅谈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