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幼儿园场景化课程开发模式研究

2022-06-06 07:22李曼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0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李曼

【摘要】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课程建设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模式。本文在分析场景化课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点基础上找准两者间的共通性,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的原则和路径,结合案例从五个环节讨论具体的建构策略,旨在探讨如何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形成育人合力,为德育和场景化课程研发提供新参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场景化课程;课程开发模式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作为基础教育奠基阶段的幼儿园教育,应主动承担发展和培育幼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当前中小学、高校主要以“课程思政”的模式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资源,价值观育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相比之下,幼儿园课程领域的相关建设和研究却比较滞后。因此,新形势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是必然趋势和重要内容。

(二)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3-6岁是个体社会意识形成、道德判断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抓住该关键期对个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促进幼儿萌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积极的意义。另外,从儿童的发展需要和教育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应从幼儿园阶段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做好幼小衔接。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场景化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要求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拓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提倡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和文化环境的熏陶作用,如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等,无一不在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精神,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承担起时代的历史使命。

(二)场景化课程的特点

场景化课程最先由日本著名教育学者多田孝志提出,“学习不仅是预设的教学内容背景下的偏重知识、实现预定好的学习,而是要超越教师的框架,即使是在学科之外进行选择的场合也能灵活应对的教育系统的构筑”。相对于传统课堂,场景化学习模式带来的新的课程样态为:

1.学习场景由固定变为泛在。传统的学习绝大部份发生在教室里,而场景化课程将学习空间拓展到了幼儿真实的生活环境,如,幼儿园公共区域、家庭、博物馆、公园、场馆、地铁站等任何可以为学习提供资源的物理空间。

2.对学习者的个体需要更为重视和满足。基于什么人在什么时间、空间开展什么活动的场景化思维,强调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有利于主动和深度学习。

3.资源由静态单一变为多元丰富。统一的讲义、PPT、教学具等不再是唯一的内容和资源,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让课程资源从幼儿园有限的空间拓展到大世界。

4.学习的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幼儿开展浸入式学习,幼儿园、家庭、社区场景中真实的人、事、物和情境都是“活教材”,给幼儿直观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与良好的行为倾向。

(三)两者的互通性

将场景化课程学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特点进行对比,发现两者除了学习对象的范围不同以外,在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学习网络构建等方面均可互通和契合。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场景化课程开发的可操作性

(一)课程开发遵循的原则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场景化课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征,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场景化课程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思想品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林岚在《幼儿园场景化课程:内涵、结构及特征》指出,“场景化课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展开,课程研发侧重将爱国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元素的本地场景纳入其中,突出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本课程的研发以“以德为先、立德树人”为目标导向,落实于设计、实施、评价的每一个环节,力求体现时代的背景和社会发展。

2.基于从本园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遵循幼儿园真实且具体的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充分考虑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结合国企办园优势,如,广电集团下属的各类型科技馆、展厅等(广电科技综合馆、广电运通智慧科技展厅、广电海格北斗导航科学馆等),这些场馆本就是粤港澳青少年爱国实践基地,既是科技创新的学习场景,也是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质资源。

3.基于场景化学习特征的原则。研究者把学习场景定义为“学习者及其关联存在物的关系的总和,由学习者、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学习活动四要素构成。在现代学习实践中,学习形态呈多元化学习场景融合的态势,具体表现为学习场景要素的虚实融合、学习者角色多元化、学习时空多元交错和学习活动多样化特征。刘铭、武法提在《场景化学习服务模式构建研究》中提出关于学习场景的模型的建构图(见图1)。

(二)课程研发的路径及策略

1.确定研发路径

根据泰勒的目标课程理论,将课程研发分为四个基本阶段:学校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提供什么经验可以达到目标?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怎样确定这些目标已经达到?本研究采用该模式,并根据课程开发的原则进行了进一步拓展,将课程研发的路径设置为:分析场景特点、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实施场景化课程,评价项目化学习五个步骤。63112B04-0033-4315-8EBE-70BE01B015DD

2.梳理具体策略

(1)分析场景特点

分析场景特点是场景化课程研发的关键环节,活动前教师要系统地分析场景,做好充分的调研计划,使课程设计更具针对个体学习的有效性和体验性。场景特点分析包括两个部分:一要分析场景要素,包括场景适合的年龄阶段,性别分布、经验水平、学习时间的设置,学习空间的分配,学习材料的遴选、个性化学习的方式等,简单地说,就是运用场景化思维思考谁在什么时间、地点运用什么材料开展怎样的活动。二要分析育人元素,充分挖掘场景中的建筑风格、人物、材料、环境、多媒体设备等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以及思考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可能性。

针对大班的广电运通“智慧科技场馆”课例里,我们的调研针对场景要素分析有五个维度:1.主体维度方面:有22个家庭报名参与课程学习,其中男生有14个,女生有8个,85%的家长全能够全程参与课程学习,有35%的幼儿对人脸识别感兴趣,20%的幼儿对指纹识别感兴趣,有35%的幼儿对地铁系统感兴趣, 剩下10%的幼儿对ATM机感兴趣,有2位专家可以参与活动指导;2.时间维度方面需要考虑参观前、参观中和参观后三个时间段,场馆参观时间安排在12月中旬上午,时长为1小时左右;3.空间维度方面包括幼儿园教室和公共区域、场馆和网络虚拟空间等;4.材料维度方面场馆展品不仅有最新的智能识别、智能机器人、自动购票检票等多种智能产品,也有某一技术的几代产品陈列呈现进步和发展及技术研发宣传片等;5.在活动方式维度方面可能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如,幼儿园和场馆等分别考虑适宜的方法和途径。针对育人元素分析主要结合展厅中的人、产品、环境等都传递出的文化讯息,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育人元素挖掘和分析。

2.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设计是课程开发的关键,对课程内容、课程方法和课程评价具有导向作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场景化课程目标的设计要把握两个策略:1.体系上体现层次性。《(新时代学校细想政治理论可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小学重在培养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幼儿园则应跟小学做好一体化衔接,形成一个幼小递进的逻辑结构,即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萌发。具体策略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发展目标对应分解,如,对应价值观个人层面重点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本土文化的情感,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对应社会层面重点在参与集体活动中养成自主、自律、自尊、自信,理解规则和任务的意义;对应国家层面重点了解祖国、家乡、科学技术等的发展变化,有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的幸福感和荣誉感。2.内容上体现全面性。既有认知方面“知识、能力”的发展目标,也有契合价值观体系的德育目标。比如,在《我是广电智慧小工匠》课程案例中,我们制订的德育目标为:1.通过操作体验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智能监控等设备和智慧场景,激发对“科技改变生活“的兴趣和认同感;2.通过技术攻关人员的故事分享,理解感受奉献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萌发对先进的尊敬和爱戴之情;3.通过线上线下参观,了解几代智能设备更新迭代,萌发对祖国科技创新的自信和自豪感;4.围绕“我的科技创作游戏”,培养任务意识和探索精神。

3.设置课程内容

课程开发中,课程内容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开发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场景化课程内容体系要根据目标的指引,通过直观的、生活化、情境化的体验激发和丰富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体验。具体策略要厘清价值观元素与五大领域学习内容之间的关联、梳理各价值观元素之间的关系,实现价值观与认知发展互相促进和有效融合。如,《我是广电智慧小工匠》课程案例中设置的课程内容有:“场馆文化”浸润、“研发案例”移情、“人物故事”励志、“参观约定”守则、“专家对话”激趣、“工匠创作”体验等。

《我是广电智慧小工匠》课程内容

4.实施场景化课程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发挥企业园的资源优势,充分实践场景化学习特点,采用“网络+场馆+游戏”多场景融合方法实施课程,主要有三个环节:1.线上参观确定活动主题。学习地点在幼儿园教室,以集体学习的方式运用VR、视频对话等信息技术让幼儿对场馆中的人、物、空间等有初步的感知,激发兴趣,从中发现有价值的课程主题,并通过调查、问题导向、同伴分享、家长互动等方式获取初步的经验。2.场馆实地考察。学习地点在场馆,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实地到场馆参观、访问,并以绘图、测量、图表等方式记录,产生新的问题和想法。3.游戏实践。游戏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学习地点在幼儿园室内外空间。幼儿个性化的经验及发展都通过绘画、建构、扮演、角色等游戏进行表征和表达。如,《我是广电智慧小工匠》课程实施中,依据以上的课程设计,在2021年上学期对大班幼儿实施了该课程,第一个环节报名的22位幼全部参与,第二个环节分成了三个学习小组:指纹识别、地铁站和智能监控机。三个小组在教师、家长和专家的支持下完成了指纹锁、地铁闸机系统和智能监控机的制作,并分别“安装”在班级区域、教室和幼儿园公共区域,应用于游戏和生活中。课程在推进和实施中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能干的“小工匠”,在各种学习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将感受场馆文化、学习专家探索创作、克服苦难解决问题、遵守文明参观规则、爱戴专家、和谐合作等情绪情感实现了体验和升华。

5.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的基本问题,在实施场景化学习的过程中,几乎每个环节都伴随着评价活动。评价方法主要以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为主。选用调查问卷、作品分析、观察记录、随机访谈、反馈互动等方式评价学习过程。评价的主体不仅局限于教师,还有家长、社区工作人员及幼儿自己。评价的内容主要围绕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如,《我是广电智慧小工匠》的两个评价维度:知识技能和外显的品德行为发展,通过家长访谈、前后调查问卷的对比,多样化作品分析等都显示出了较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春海,王悦悦,叶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幼儿教育重要论述的思想探源、内涵及时代价值[J].现代教育科学,2021(5):60-65.

[2]沈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幼儿园教育的思与行[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24-29.

[3]张琼.场景化课程:从问题到路径[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9(6):20-23.

[4]林岚.幼儿园场景化课程:内涵、结构及特征[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9(6):15-19.

[5]郭欣悦,吴峰,邵梁.职业教育虚实融合场景化学习活动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2):131-136.

[6]李佳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1.

[7]刘铭,武法提.场景化学习服务模式构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1(1):87-92+114

[8]李晶晶,王占锋.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实施路径研究——以《桥梁工程技术》课程为例[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4):52-55+7563112B04-0033-4315-8EBE-70BE01B015DD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思考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高职院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合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