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传伟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行,以及随着我们国家进入了全面小康社会,现在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数学这门学科更是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数学不仅仅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也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并且古往今来,数学都是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学科,无论从幼儿时期还是青年时期甚至于工作之后都离不开数学的使用和学习,数学也在我们的生活中起了十分广泛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能够培养好学生的思考力,对于家长、老师甚至于学生自己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学好数学,不仅仅能够提高学习兴趣,还能够很好的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习数学思维,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很好地提高学习质量,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思考力
引言
众所周知,数学教育也是在教育改革课程中重要的课程之一,使用正确的方式向学生传递数学知识,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所以应该重视小学数学的学习。数学思考力是新时期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在于引导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所以未来的数学课堂教学致力于在课堂上透过数学知识的教学培养孩子的数学思考力,从而达到让学生会思考问题的目的。
一、会发散思考问题,培养发散性思考
培养学生多项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性思维,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考能力的基础阵地。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的教学中,不拘泥于课本知识本身,进行一定量的扩展,因为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许多老师更偏向于以灌输式为主的学习方式,这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缺少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学生长期发展来说,可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如果能够让学生养成提前预习,并在课堂上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这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小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小学生的专注度以及思考能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还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信程度。举个例子来看,在学习关于“分数的意义”相关内容的时候,当老师讲完基础知识之后,可以利用题目来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强化训练,进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数学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比如,可以设定以下问题:将一个西瓜平均分给16个学生,每个学生分到的西瓜是总数的几分之几?三个学生得到的西瓜占据总数的几分之几?等等问题,通过这样层次递进的问题,能够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感知和理解,能够将他们的思维打开,更好地培养发散性的思维,进而更好地进行发散性问题思考。
二、会逆向思考问题,培养逆向思考力
面对数学学习过程中相同的知识点,数学老师不仅仅要提供正向单一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提升,还需要结合数学学科抽象等个性化的学科特点,进行更加有效的难点训练学习,更好地处理好数学学习中的困难。通过更加多样化合理的题目训练,能够对学生的逆向思考力进行有效训练与提升。逆向思考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老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合的优化创新。举个例子来看,在学习关于一个小数处以一个小数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被除数小于除数的问题,得到的商的部分是零,而且要写在个位之上,有的学生会存在商的整数部分是多个零的问题。所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老师可以设定出乘法的逆向思维题目进行练习,这样学生不仅仅可以更好地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也可以牢固掌握乘法知识,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更加有效的。
三、会关联的思考问题,培养关联性思考
数学中有很多的知识点都具有关联性,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知识点来对学生进行关联性思考力的培养与提升,这样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进一步提升数学学习的效率,这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进步等都有很大的帮助。举个例子来看,在学习关于位置和方向相关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学生自己上学的路径进行一个关联性的情境设定,让学生学会区分位置和方向,提升他们的关联性思考力。
结语
小学数学教育由于它特有的性质,对小学数学教师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一名具有良好品质的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强烈的责任感以及事业心往往是他们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只有他们真正地做到加强自身的素质,真正地做到以身作则,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并且应该和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老师应该自觉地融入到孩子中去,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课堂学习的指导,以趣味学习的方式促进孩子们的学习数学,为培养孩子们的数学能力创造良好的开端。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视野,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美好,不断地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中需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使得小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的提升,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本文系中山市教育科研2020年度一般项目课题“普通民办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思考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202008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文涛.论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12):53-56.
[2]郑文忠.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与学,2013(1):266-268.
[3]宋向前.有效教學的理论与实施策略[J].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24(9):176.
[4]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63.15A0E3DE-89BD-4769-8613-3B612B0331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