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理设计 教学有据可依

2022-06-06 22:29韩光明吴忠豪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2年4期
关键词:铁罐陶罐寓言

韩光明 吴忠豪

【课文简析】

《陶罐和铁罐》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寓言故事。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故事以对话的形式表现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便于朗读表演。文章表现人物性格的词语特别多,如骄傲、谦虚、懦弱等,理解这些词语是教学时必须特别关注和落实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 复述故事,理解寓意,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2. 朗读故事,随文学习并理解“骄”“傲”“恼”“怒”等11个生字,会写“骄”“傲”“谦”“虚”等12个字。

3. 了解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链接“快乐读书吧”,进行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

1. 复述故事,理解寓意,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2. 随文理解“骄傲、恼怒”等词语,会写“骄”“傲”“谦”“虚”等12个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评】韩光明老师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出发,抓住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讲故事,解寓意。他特别关注字词教学,将其放在故事讲述、人物性格理解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随文理解学习,降低了字词理解学习的难度。同时,主动链接统编教材的“快乐读书吧”,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1. 指导预习,读懂寓言故事。

2. 复述故事情节。

3. 朗读故事,随文理解“骄傲”“恼怒”等词语,会写部分生字。

一、預习导入,养成习惯

师:预习既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三年级必须学会预习,养成预习习惯。同学们预习课文了吗?怎么预习的?谁能告诉大家?

生:一读:出声读课文一到三遍,了解、熟悉课文内容。二标:标出自然段,把握课文脉络。三圈:圈画出生字词,多读、多认几遍。四看:看看课后练习,多关注、多留心。

师:老师再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预习一下,一读、二标、三圈、四看,预习完了要检查。

【评】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预习是学习习惯,更是一种学习方法。教师要明确预习的方法、目的和要求。久而久之,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受益无穷。

二、出示课题,学习字词

1. 教学字词,打好基础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陶罐和铁罐”。谁能告诉老师陶罐的“陶”和罐子的“罐”怎么写?

生:陶是左耳旁,右边是“淘宝”的“淘”的一半。

师:陶,左右结构,形声字,左形右声。要特别注意笔画笔顺,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书空。(教师示范书写、讲解,学生跟着书空)

师:陶罐的“罐”也是形声字,有没有同学说一下写这个字时须要注意什么?

生:“灌”的“三点水”换成“缶”。

师:灌溉要用水,所以用“三点水”。罐子最早是用陶土做的,是“缶”字旁。跟老师一起书空。(教师示范书写、讲解,学生跟着书空)

师:“缶”字有两个意思:用土烧制成的罐子,用泥土烧制成的乐器,这里取第一个意思。

【评】“陶”“罐”是要求认识的字,但不要求会写。这两个生字的偏旁容易写错,所以教师板书时要求学生跟着书空,花费时间不多,但有助于强化学生记忆,处理得当,非常有必要。

2. 梳理情节,说故事内容,练习朗读

师:预习了课文,谁能不看书,用几句话说说这篇故事的内容?

生:我们不能像铁罐一样骄傲自大,要像陶罐一样谦虚。

师:这是故事的意义,故事本身是什么?

生:国王的橱柜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瞧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过了很多年,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上,又过去了很多年,人们把陶罐挖了出来,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师:这位同学讲得很好,明了,简洁。

师:课文共有十七个自然段,请同学们齐读第一、十、十一、十七自然段。这四个自然段就基本可以将故事讲述清楚。

起因(开头):国王的橱柜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瞧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

经过(中间):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上。

结果(结尾):许多年过去了,人们发现了那个陶罐,铁罐却连影子都见不到了。

(全班同学再次齐读相关的四个自然段)

师:同桌之间相互练一练,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请第一位发言的同学说一说。

【评】寓言往往通过一个简短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教师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梳理故事情节,复述故事大意。通过两个学生的复述比较,指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与故事意思的区别。学生朗读以后,教师再要求同桌间练习复述,并特意指名开始说错的同学再复述一次。这样的环节设计显得很扎实。

3. 角色朗读,探究语言,体悟性格

(1)人物对话,关注重点

师:课文共有十七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基本上就能将故事讲清楚。其他段落讲的是什么?

生1:陶罐和铁罐吵架的经过。

生 2:第二至第九自然段是讲铁罐奚落陶罐的过程。

师:一人说是“吵架”,一人说是“奚落”。到底是吵架还是奚落?为什么?

生:“奚落”有挖苦、嘲笑的意味,“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是挖苦、嘲笑。“吵架”不一定有这个意思。

生:“住嘴”“你算什么东西”“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铁罐是在吵架。

生:铁罐开始是奚落陶罐。陶罐争辩以后,铁罐就和陶罐吵起架来。“有什么好吵的呢”,说明陶罐不想吵。

师:说得很好,对“傲慢”“奚落”“吵架”的意思理解得很正确。谁能用“和睦相处”说句话?

生: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

生:邻居吵架,爸爸去劝说,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

【评】教师抓住两个学生发言的差异,引导学生深入比较“奚落”和“吵架”的区别,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感性理解“傲慢”“奚落”“吵架”等词语的意思。再要求学生用“和睦相处”说话,在实践运用中理解词语意思。在具体语境中教学词语,有利于学生对词义的理解。这个环节的设计,反映了教师对词语教学的重视。

(2)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性格

师:我们读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你愿意扮演哪个角色?说明理由。

生:我演陶罐,因为陶罐谦虚。铁罐太自大、傲慢。

生:我推荐×××演铁罐,他最会表演。

师:好!其他同学读旁白,并兼任评委,评评谁是最佳演员。

(学生分角色朗读)

(3)体会词语、标点符号的用法,探究人物性格

师:你们认为“陶罐”“铁罐”两位同学谁读得好,为什么?

生:我认为“铁罐”读得好,“陶罐”感情不到位。

生:“铁罐”读出了傲慢、盛气凌人。“陶罐”读出了谦虚、温和,但“陶罐”的声音有点儿小,放不开,还可以再大声点儿。

师:“陶罐”和“铁罐”怎么读好?从课文词语中可以找到答案。看看哪个同学能够找到。

(学生默读、讨论、交流)

生:铁罐:傲慢、轻蔑、恼怒。

生:陶罐:谦虚、争辩。

师:谁还有补充?

生:和睦相处、不再理会。

师:你为什么补充这两个词语?

生:因为铁罐奚落陶罐,和它吵架。这些词语写出了陶罐心平气和,不计较,不想吵架。

师:你说得有道理。朗读时除了注意词语外,还应该注意什么?

生:注意标点符号。铁罐说了四次话,有六个感叹号,感情特别强烈。陶罐说了三次话,只有一个感叹号。

师:分角色朗读,要抓住表现人物性格、神态的词语,还要关注对话中的标点符号。请同桌间再练习朗读,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同桌间再读再演,全班同学再体会)

【评】通过人物对话刻画人物性格,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点。教师抓住课文的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并且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陶罐与铁罐的不同性格。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语言,从词语和标点符号的运用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4. 在具体的语境中落实写字

师:同学们体会到了陶罐、铁罐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通过朗读,理解了谦虚、傲慢、懦弱等词语的意思。现在拿出写字本,写出、写好“骄傲、谦虚、懦弱、代价、尘土、提出”六个词语。

(学生认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评】在学生朗读课文、学习词语、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随机书写六个词语,这几个词语基本覆盖了课后练习要求书写的生字,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写字的重视。课程标准规定每堂课安排十分钟的时间写字,可是中高年级语文课上,舍得花时间安排学生写字的教师凤毛麟角。这节课教师重视字词教学,重视学生写字,是值得关注的。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1. 复述故事,培养语感。

2. 认识寓言,理解寓意,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与短处。

3. 阅读链接,拓展阅读。

一、探究题目,理解寓意

师:请问课文题目“陶罐和铁罐”可以换成“铁罐和陶罐”吗?请大家讨论交流,并说明理由。

生:题目不能随意换。陶罐是正面人物,铁罐是反面人物。

生:故事结束,陶罐还在,铁罐没有了。故事是想让我们向陶罐学习,学习它的谦虚、善良。

师:陶罐的谦虚、善良从课文哪里能找到?

生:谦虚表现在:“不敢,铁罐兄弟。”善良表现在:“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不行了。”

师:前面铁罐一而再,再而三地奚落陶罐,但它不计前嫌,被挖出来之后还想着铁罐,称它为“我的兄弟”。

师:大家都不喜欢铁罐,它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学生讨论,发言交流)

师:故事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不能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否则就会像故事中的铁罐一样,盲目乐观,最后是会出问题的。生活中,我们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评】学习寓言要读懂故事,还要关注寓意。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在咀嚼品味语言细微差别的同时,层层揭秘,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口头表达,讲述故事

师:这么有趣的故事,这么深刻的道理,回家一定要和自己的家长或者邻居小朋友分享。我们先在课堂上练习一下,好不好?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读故事,同桌间再相互讲讲这个故事。

(学生读课文,同桌间练习讲故事)

师:请两个同学上台讲这个故事,大家点评,看谁讲出了陶罐和铁罐的性格。

(学生交流、点评)

【评】复述故事非常重要,小學生的语言学习就是要从模仿开始,模仿、运用课文中积累的词语和句式,培养语感。复述时,学生还可以亲身感受陶罐的谦虚善良、铁罐的傲慢和盛气凌人,从而明辨是非,得到教育。复述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回家将学到的故事讲给家长或邻居小朋友听,课堂上先进行练习,这样带着真实任务的练习,能激发学生的复述兴趣。先自己练习,接着同桌交流点评,最后全班展示、点评,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练习的机会,保证课堂内有真实的学习行为发生。

三、明了寓言的特点,拓展阅读

师:《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请一个同学读资料。

寓言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讲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有人说,寓言是“穿着外套的真理”。还有人说,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故事就好比身体,给予我们的教训是灵魂。没有了寓意,也就没有了寓言故事。世界上有三大寓言发祥地:古代中国、古希腊、古印度。

师: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寓言故事,不少故事后来成为家喻户晓的成语。谁能说出几个?

生:守株待兔、南辕北辙、叶公好龙。

师:本单元“快乐读书吧”中就有“叶公好龙”这则寓言。

师:“快乐读书吧”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寓言宝库的大门。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读读中国的寓言和外国的寓言。看看谁是我们班的“寓言阅读大王”。

【评】教师出示资料,简单介绍寓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结合单元导读和“快乐读书吧”,提示中外寓言的发展,引导学生打开寓言宝库的大门,开启中外寓言阅读之旅,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总评】

长期从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大学教师,引领教学固然重要,如果再能深入一线,给学生上课会更有说服力。这堂课反映了教师的语文学理观,其教学有据可依。

首先,抓字词。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三年级是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起始年级。上课伊始,教师就紧紧抓住学生的预习,“一读、二标、三圈、四看”,专门留出时间,盯着学生预习,然后检查。这样的环节设计,瞄准的是一些没有预习习惯的学生,促使他们从小养成预习习惯,不输在起跑线上。

这篇课文的字词教学任务很重。教材要求认识的生字有11个,标注拼音的生字其实有31个;词语表中列出的新词有16个,但难理解的词不少于30个,比如“奚落、争辩、和睦相处、羞耻”等,这些都是词语表中没有列出的词语。教师采用的方法是学生先自己朗读、讲述故事,再结合对课文人物性格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反复接触这些新词,通过不断体会,逐步理解,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语文课一直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教师对这一字词教学原则是有非常深刻的理解的。

另外,这堂课的写字练习也值得称道。当下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会把重点放在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上,放在语文要素的教学上,中高年级语文课上很少安排学生写字,不重视写字教学。小学阶段如果不重视写字练习,到了初中、高中,学生写字的机会更少,可能一辈子都写不好字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每节课要有十分钟写字时间,需要每个语文教师重视、落实。

其次,抓语文要素的运用。使用统编教材时,教师往往会将单元语文要素作为每篇课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花费大量时间,甚至分析寓言与神话、民间故事的区别,等等。这堂课教师花费在单元语文要素上的时间并不多。第二课时设计了理解寓意的板块,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故事的寓意。再结合“快乐读书吧”板块的内容,提供一段关于寓意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读资料、读寓言,丰富对寓言这种文体的认识。三年级学生认识寓言文体,只要求初步建立一个概念,是对陈述性知识的初步掌握。有教师将时间花在认识寓言文体特点,分析寓言与神话、民间故事的差别上,其实基本上是把时间扔到了水里。要认识寓言的特点,必须大量阅读,反复接触各类文体,才有可能真正区分出文体的细微差异,这绝非三年级小学生能够区分清楚的。还有指导学生学会读寓言的方法,要掌握这种程序性知识,必须以能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为前提,需要高阶思维的介入。授课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单元语文要素不深挖细掘,不过度扩展,点到为止,把时间花在朗读课文、词语书写、故事复述上,这实在是非常有效的做法。

最后,抓故事复述练习。课后练习中没有复述要求,授课教师却将复述作为教学重点,用时不少。离开单元语文要素,添加复述的要求是否合理?我们以为不仅合理,而且非常有必要。现代语文教学强调阅读是基础,阅读可以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这当然不错,但忽略了问题的另一方面,即语文课用于学生进行表达练习的时间严重不足,这是许多学生语文能力不过关的直接原因。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是专门的技能,须通过大量的表达实践才能真正过关。当下语文课,教师讲语文知识、读写方法策略多,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实践少,这样的顽症一直难以根治,直接原因是教师将语文课片面地理解成阅读课,忽视了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复述故事是一种非常简单而且有效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途径,很值得提倡。复述不仅增加了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练习的机会,还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有课文内容的支持,学生有话可说,无须另起炉灶寻找说话内容,降低了难度;二是有课文语言的支持,有利于学生将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积累语言运用经验,促进语言发展;三是在复述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会更加主动地读课文,促进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因此,结合课文阅读,教师挤出时间指导学生进行复述练习,是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非常有效的手段,怎么提倡都不过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了两次复述练习:第一课时用几句话说说故事内容;第二课时复述故事,看谁能讲出陶罐和铁罐的性格。两次复述前后联系,要求逐步提高。值得关注的是,在第二次复述时,授课教师巧妙地创设了一个真实的任务情境:回家把故事講给家长或邻居小朋友听。将一次复述故事的练习转变成一个真实的学习任务。这样一个明确而富有意义的学习任务,能激发学生讲故事的积极性,很好地凸显了语文实践性的特点。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疆汉、维、哈小学语文教科书范文系统比较研究”(课题编号:FHB150442),国家民委课题“新疆使用国家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教学案例资源建设与运用”(课题编号:2021-GMD-084)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铁罐陶罐寓言
陶罐(外一首)
写好人物神态,彰显人物性格
时装寓言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装在陶罐里的春天
对话显“品格”
值钱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
自制陶罐
A FABLE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