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的策略研究

2022-06-06 05:35张小荣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体验式法治道德

张小荣

摘 要:体验式教学是小学道德和法治教育课程的创新举措之一。新课改背景下,传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难以符合教学实际,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展开思考,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依托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丰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助力学生深层次掌握相关知识,获取良好的发展。体验式教学符合小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更是完成该教学目标的保证,需充分抓住“体验”的关键点,结合实际学习内容,创设特定情境,展开教学,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小学 道德与法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9.037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目的在于为培育学生优良的品德、爱国情怀,更注重学生自身的实践体验。实际教学过程中,需充分将理论知识与生活体验相结合,获取较佳的教学成效。体验式教学模式主要为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事物,将日常生活的体验、感知融入实际教学中,保证学生在实际感知中有所体验,培养其良好的道德情感,健全学生的人格,为其后续良好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体验式教学方法更注重学生自身的感受,选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使原有复杂的道德和法治内容以形象、直观的情境充分展示,促使知识更加生活化、具体化,助力学生有效掌握相关法治知识,获取良好的教学成效。

一、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特征及价值

(一)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特征

1.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教学的主体目标是学生,教学活动的实施均需以促进学生个体良好的发展为基准,体验式教学是通过设计教学情境,开展多个教学活动,保证学生的感知和体验,充分发挥自身情感。小学道德和法治体验式教学强调教学情境设计,学生充分通过生动情境或活动感知教学内容,逐步将所学知识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良好的法治观念。学生需充分强调自身的主体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价值观的形成。

2.注重学生的亲历性

亲历性特指学生心理情感和实践活动的亲身经历,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心理情感的亲历,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学生全面参与,获取情感体验,形成深层次的感悟,构建较佳的道德信念,进而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时,需积极结合学生自身特征选取相关内容,调动学生自身的情感,鼓励学生相互间沟通,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共鸣。另一方面,实践活动的亲历性。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需始终以教学目标为核心进行设计,学生可在活动中感悟知识,完成教学后,将知识予以内化,若学生自身并未亲身历经,遇见突发性问题,内心难免存在疑惑,需教师适当在课程上给予指导,促使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

3.教学情境的生活性

从本质层面分析,道德和法治课程教学是生活化的,此类特征可促使学生亲身感知教学内容,实践活动和情境设计均需与生活实际相连接,进一步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德育开展过程中,若单一阐述理论,学生可能掌握其表面意思,但无法感知其内涵。教师需充分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做好教学设计,使学生通过实际体验开展课堂学习。

(二)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为,教师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充分依托多元化的方式构建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该环境中不断学习,感知体验生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生进一步产生心理共鸣。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需强调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需注重实践性,积极选用体验式教学。

1.升华学生的理性认知

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结合学生自身感兴趣的情境,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此揭示相应的知识内容,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目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将抽象、复杂的内容直观化和简易化,丰富学生的认知,学生脑海中构建相应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在持续学习和实践中升华为理性认知。

2.锻炼学生的综合创新思维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展音乐欣赏、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学生自主性参与多元化活动的基本需求,积极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扩展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知识,培养其正确的道德思想理念,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目标为师生协同完成教学任務,教师始终作为课程的合作者及指导者,构建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表扬,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将其自身情感融入学习中,教师应积极观察学生的心理和情绪波动,选取适合的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助力学生主动接受相关知识。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保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以此为核心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小学作为健全学生人格的关键时期,在相关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需充分强调教学方式的合理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仍存在部分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足

外部环境对小学生自身价值及道德判定的干扰愈发凸显,小学阶段作为德育及法治教育的关键环节,若未对其进行合理引导,学生自身思想道德易产生偏差,影响学生未来全面的发展。当下道德与法治并未纳入成绩考核范围,部分学生和家长对其并未高度重视,进一步影响了教学的脚步。

(二)缺失道德与法治体验实践

小学生自身道德与法治的培养,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持续性开展深层次的内化过程。实践作为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更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表现,当下教师对其价值有所忽视,实践活动缺位,学生仅局限于掌握理论知识,影响最终的教学有效性。

三、体验式教学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实践策略

(一)创设情境,开启体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教学情境设计需充分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目标开展,综合性考量学生自身心理特征,充分结合日常生活,如此方可设计科学化、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促使其积极参与实际情景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解读和感知,充分开启体验之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体验活动之前,需充创设较佳的情境,为学生的参与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进一步唤醒学生自身情感的共鸣和内心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

1.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课堂的体验感

学生自身成长空间与自身生活环境存在密切的关联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属于潜移默化的,生活是学生最佳的教育课堂,教师可充分通过分析小学生自身特征和认知规律,创设与之相吻合的生活情境,进一步调动学生自身的创新和表现意识,丰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其自身的法治观念,素材源于生活,教师应善于实现教学的生活化,进一步促进体验式教学,引领学生有效进入实际情景中加以感受。

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会沟通与交流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提出相同的问题,分别交由不同学生进行回答,学生因自身成长环境、认知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最终呈现的答案不尽相同,最终小组展开讨论分析。通过该项活动的开展,学生可充分从交流和沟通中明晰学习知识的关键要素,学生可通过实践明晰自身沟通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培养良好的交流能力。

2.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体验场景氛围

体验式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可充分依托良好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扮演相关角色,实现情境再现,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自身情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或通过角色互换,促使学生感知不同角色的情绪和心理,以此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

如五年级下册中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的教学中,教师可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感知良好秩序的重要性。邀请学生模仿超市排队,扮演付钱消费者,一位学生扮演插队者,再请一位学生扮演收银者,有序付钱过程中产生插队者,打破了良好的秩序,影响了整个付钱的效率,邀请各位扮演者分别谈谈自身的见解和感受。同时,邀请同学进行角色转换,如此可促使学生深层次感知排队的优势,掌握良好的公共秩序需大家构建,是文明行为的体现。获取较佳的真实情感,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相关规范,进一步增强学生自身的品质。

(二)融入情境,参与体验

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作为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前提,基于合理的教学情境,进入师生共同参与体验环节。该环节教师可分别选取小组辩论赛和分享经验的方式,对学生内心产生的困惑进行分析,促使学生纷纷发表见解,最终形成合力,确定相应的解决办法。

1.通过小组辩论赛的方式参与体验

小组辩论赛主要是针对同一个问题,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小组,不同小组所持有的观念不一,充分依托自身不同观念的碰撞,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事物的特征,开展理性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针对同一件事情,学生所持有的态度和观念存在差异性,通过小组辩论的方式,促使学生相互间互补,促使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

如三年级上册生命最宝贵的教学中,为使学生从本质上感知生命的可贵,积极组织一场以“生命是坚强还是脆弱的”为主题的辩论赛。2020年的一场疫情,多少无辜生命逝去,感受处于病毒面前生命的脆弱;但抗疫路上多少人勇往直前,凸显生命力的坚强。将学生划分为两组展开辩论。需强调的是,辩论赛时,教师需积极给予引导,促使学生深层次感知生命坚强而又脆弱的内涵。

2.小组经验分享方式参与体验

小组分享经验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际分享,教师结合学生自身学情和教学难度,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促使学生对材料提出问题,充分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分享自身真实的感悟和体验,最终选一名代表阐述,发言完毕后,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如四年级上册健康看电视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感知电视媒介为人们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危害,所以其为一把双刃剑,请学生们进行思考如何科学地安排时间,掌握看电视的方法和原则。为学生提供时间开展交流讨论,请小组选取代表分享最终讨论的结果。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与小组其他成员展开分析及讨论,引领学生在实际交流和分享中汇总经验,掌握观看电视的方法和原则。小组交流经验,选出代表进行分享,只有学生充分对相应的问题提出自身的见解,才能有话可说,积极分享,从而为学生提供发言的空间和机会,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三)提出问题,巩固体验

以问题为核心出发点,积极引领学生参与实际教学情境中,用问题完成教学,为学生增设相应的悬念,如此,小学道德和法治课堂教学才更富有活力。高质量的课堂问题可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自身的实际交际能力、思考能力。如何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实际状况,引入合理化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原有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性学习,在持续性思考中领悟各类知识,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问题需结合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实际为基准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问题,遵循深入浅出的基本原则,促使学生可将自身的生活及课堂所学的知识融合,独立提出相应的答案,实现学生体验的目标。其次,实践过程中,需充分保证问题的引入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考空间,实现学生的二次思考。最后,提出问题需有目的性。教师设计问题需始终遵循简明精准的原则,学生可直接从问题中获取关键点,引领学生做好探究分析。问题还需具备目标性,学生方可直奔主题,针对当下学生的解讀水平,提出合理且精准的问题,可助力学生强化自我体验,个体感悟更具深刻性,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检测效果,实践体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肩负重要的教学任务,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学生可感知知识,在掌握实际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强情感认同,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从课堂表现,或与家长进行沟通,布设相应的实践活动检测教学成效。

如三年级上册家是温暖的地方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身心正处于发展状态,难以感知父母对其的爱,课后,教师可布置主动帮助父母承担家务;主动关心父母,并记录父母的感受,随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依托此类方式,学生更懂得爱是相互的,应学会向父母表达自身的爱,促使家庭更加和谐。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进一步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培养其自身的创造性,增强师生间的关系。体验式教学始终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方式,从形象、生动的情境中感知和汲取知识,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立军《探讨“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明日》2019年第39期。

[2] 王宪强《“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施路径》,《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第8期。

[3] 骆飞龙《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的误区及对策》,《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9年第9期。

[4] 许丽《面向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新思路》,《启迪与智慧》2019年第5期。

[5]欧亚《体验式教学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环球慈善》2019年第5期。

猜你喜欢
体验式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