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2022-06-06 05:35王俊胜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古诗古诗词初中语文

王俊胜

摘 要:中华民族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将其与古诗词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使得学生感受到作者的创作意图与背景,感悟诗词语言,承担起诗词传承与发展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主要阐述了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9.026

初中古诗词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引导其感受仁人志士的伟大胸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体会作者创作过程中的细腻情感,感受传统文化的重大价值,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

一、古诗词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初中课本中收录了许多诗人、词人的经典作品,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杜甫的《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研究古诗词除了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外,对于诗人所处朝代背景和历史进程的研究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通过诗人描绘的场景,展现当代的民俗风貌或历史事件。初中课本中古诗词的内容丰富多样,有景色描写、爱国情怀、忧国忧民、田园乐趣等,熟知并理解这些作品,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写作水平和鉴赏能力。目前,古诗词学习在初中阶段占据重要地位,能够促进学生文学素养、道德品质的提升。古诗词与传统文化关联紧密,将我国传统文化与古诗词教学相结合,能体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也得到实现。初中古诗多为五言、七言绝句,要求押韵,词有词牌名,词的表现形式和句子长短不受拘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喜爱并宣传传统文化。古诗词对于背景、历史刻画得较深,从诗人的角度看待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产生的影响,具有深刻的研究意义。另外,古诗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具有学习和借鉴意义。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字字珠玑,展现了我国的传统风貌和文化特点,从描述的画面中感受到深远的意境。在学习古诗词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理解感悟诗词的情感,进而加深对友人、故乡、祖国的依恋,从人生哲理中有所顿悟,树立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古诗词的背诵,忽视了学习的兴趣

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会将古诗词教学的工作重点放在知识点的讲解上,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及注释,一板一眼地讲解其内涵、中心、情感和表现手法,系统化的古诗词学习过程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忽视了兴趣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古诗词教学时间是有限的。通常情况下,教师会首先向学生讲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快速完成背诵任务。另外介绍作者生平及课文注释,详细讲解某句诗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将分析结果抄录在课本上,考试时默写下来即可。接下来,教师会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并根据学习任务的完成质量布置相应的作业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以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丧失了主动思考能力,无法融入创作过程当中,对学生情感的发挥具有重大的限制。实际上,古诗词兴趣的培养是提高学生主动性的有效途径,需要将此作为重要支点,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2.重视解说古诗词,忽视了意境的感受

古诗词具有十分丰富的背景知识,蕴藏着作者十分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对诗词内容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诗词意境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沉浸在教学情景当中,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信息,实现综合发展的目标。

3.古诗词教学的过程十分枯燥

初中语文古诗词含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感受诗词的情感与意境。当前的教学过程十分枯燥,教学过程缺乏先进教学技术的融入,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热情较低,审美水平亟待提高,教学质量较差。

三、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从实际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语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完成古诗词教学任务时,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与热情,引导其弘扬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在讲解关于《观沧海》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三国演义》中的知识,使得学生对曹操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使其理解该诗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该首诗气势磅礴,体现了作者的宽广胸襟,需要以此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与体会。在学生完成朗读任务时,教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发音、节奏及情感,引导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脑海中构造古诗中展现的情景,表达自身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初中学生具有独特性,教师需要做好因材施教的工作,尊重學生个体之间成长的差异性,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例如,在学习古诗《望岳》时,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积累文化常识,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第一,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作者杜甫的生平信息,使得学生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第二,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词内容,可以向学生展示泰山的图像及视频,使其感受到自然风光的特别之处,在内心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第三,教师需要深入剖析故事的内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古诗,使其理解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增强其情感体感,掌握作者的心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诗情画意

初中学生理解简单凝练、意境丰富的古诗词时有较高的难度。教师需要在剖析古诗词的含义之后,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吸取其中的精华,提升其精神境界。为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感受古诗词作品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提高古诗词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例如,在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脑海中想象的画面描述出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交换各自的思想,深入理解本诗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个维度营造出与古诗内容相对应的氛围,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古诗教学的质量。

在感受古诗的创作背景之后,教师需要继续深入,引导其感受古诗的灵魂所在。例如,在学习《春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描述读完诗句之后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使学生感受到古诗内容的丰富性,提升自己的境界。

3.开展专题活动,渗透古诗词的相关内容

传统文化具有巨大的生命力,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感受文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巨大魅力与价值。例如,在中秋节期间,教师可以开展“赏月”的专题活动,鼓励学生吟诵关于月亮的诗词,抒发自己的情感,体会作者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如思乡心切等,弘扬家国情怀与爱国主义精神,滋养学生的心灵,使其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拓展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延伸文化领域。例如,在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需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所处的困境,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感,感受到仁人志士的伟大。为此,可以开展“探寻伟大古人”的专题活动,使得学生从课外读物当中寻找到自己的偶像,感受仁人志士的丰富内涵,用实际行动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拓展学生学习的领域,提高教学质量。

4.品味古诗词的语言,感受传统文化

古诗词的语言是呈现传统文化魅力与价值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做好总结工作,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内涵与价值。古诗词中经常运用修辞手法,将字词连接在一起之后便创建出了与众不同的境界,给人欣赏的空间。

例如,在学习李煜的《相见欢》时,仅仅凭着“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话便展现出作者所处的情景,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使得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苦楚。景物是诗词情感表达的重要寄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策略,理解脍炙人口的佳句。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背诵过程在所难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背诵经典诗句,使其在背诵过程中深入理解传统文化,激发自身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5.拓展思维,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有独特的押韵方式、写作格式和韵律,一般用来记叙、写实、描绘风景、抒情,等等。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较强,经过小学阶段的培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力。在古诗词教学中,可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拓宽知识面,增加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在讲述写景类型的古诗时,可让学生勾勒出描写的画面,进一步感悟诗句之美。

如杜甫《望岳》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一句,岱宗是泰山之称,泰山为五岳之首,“青未了”描绘泰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山色苍翠之美,“阴阳割昏晓”形容泰山的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之差,“荡胸生层云”描绘泰山之高,周围有层层云雾环绕,以及诗人在看到如此巍峨的高山后心神摇荡之情。如此布局与描绘,可由学生发挥,想象泰山壮丽的景色,使诗句变得生动形象,通过诗人的描述绘画插图,帮助记忆与理解古诗。

6.运用情感,渗透传统文化

初中阶段,教师需在课堂中发挥引领、带动的作用,激發学生的思维,教授其学习方法。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因此需要在引导下完成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信任教师,有助于课堂质量的提升。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分享个人经历,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在教学中融入个人情感,比起古诗的背景,贴近现实的经历更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氛围中。

例如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课,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古诗后,简要讲述诗的主题,即朋友间的送别之情,可穿插个人经历,如大学毕业后对室友的思念,讲述与室友相处的欢乐时光,以及对于往昔的怀念之情。以个人实例作为感情理解的基础,有助于学生快速沉浸于古诗描述的离别之景中,更好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此时,再进行古诗翻译,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翻译,补充缺失的部分,使其对整首诗的掌握更加透彻。由于代入个人实例作为情感讲述的基础,增加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使教学顺利开展,提高课堂效率。将情感渗透进古诗中,对于学习古诗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情感的渗透,使其充分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加深对古人情感的认知,了解送别之情的表现手法。

7.依据信息技术,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古诗学习较为枯燥,在朗读诗文后进行翻译、情感释义与中心思想的升华,即结束了古诗词的学习。仅依靠流程化的学习方法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古诗词的内涵,被动接受知识,印象较浅,学习效率较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首先,在网络上下载配有背景音乐的诗文朗诵,朗读者在音乐响起后,带有感情地朗诵诗文,使学生沉浸其中。背景配乐往往贴合诗文表达的情感,朗读者语速的变化及情感的表达贴合诗文的情感,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情感的转变。另外,可搜集图片、视频,使学生对作者的写作背景有大致的了解,增加与作者的共情能力,设身处地通过作者所处的背景和经历领悟其情感,更加透彻地理解诗的内涵。

例如在讲解《卖炭翁》时,仅仅依靠翻译无法使学生理解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可以寻找图片、视频,展示卖炭翁的生活情况,图片结合文字进行理解,底层人民经过一天的劳累后,收入微薄,穿着单薄的衣服,吃着仅能填饱肚子的食物,在寒冷的冬天到处奔波。“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没有抵御寒冷的棉衣,但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气更加寒冷。通过图片与视频,展示十指黝黑、满脸炭灰、两鬓斑白的老伯形象,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苦,揭露当时社会的等级差异和不公正,批评统治者未能做到忧国忧民。通过图片,使学生感受卖炭翁的希冀与希望破灭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对底层人民的深深同情与对统治者的憎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为祖国的建设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使枯燥的课堂生动形象,卖炭翁的形象栩栩如生,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关系紧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撑,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养分。当前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为此,需要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使其感受到传统文化中语言、情感表达的独特魅力,主动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使得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提升其文化素养,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唐舒敏《品味古典诗词意蕴  传承中华文化精髓——从传统文化视野谈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育功能》,《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2] 唐舒敏《品味古典诗词意蕴  传承中华文化精髓——从传统文化视野谈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育功能》,《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3] 何娟《任务驱动下古诗词整合教学的价值追求——以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登高诗”整合阅读为例》,《教育科学论坛》2021年第25期。

猜你喜欢
古诗古诗词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踏青古诗词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我和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