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园林 朱强
摘 要:基于项目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是指在语文作业设计时,采用项目化的活动形式,设置具体的生活情境,把对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积累训练融入具体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完成情境任务,整合习得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从而构建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项目化设计初中语文作业,可以改变“双减”前语文作业注重基础忽视能力,只管拿来忽视个性的做法,让语文教学不再有只管成绩不管素养的尴尬。因而项目化设计语文作业既能达成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也能较好落实国家的“双减”政策,还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业设计 项目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9.025
2021年7月,“双减”政策的公布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其中对于作业,中央明确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这就为基础学科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书面作业的时长不能超出文件的规定要求,教师不能随意占用學生的时间;另一方面,完成作业的同时不能缺失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是说,不能仅完成显性的作业,还有隐性的作业。因而笔者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探索,以语文作业的设计为抓手,以项目为载体,力求使初中语文教学保量保质。
一、“双减”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状况
1.基础型作业较多,拓展型作业较少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衡量语文教师教学业绩的一个量化标准是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因此语文教师在平时的作业设计方面更多地强调基础知识的积累。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反复练习,确实能提高语文成绩。而拓展型的作业,一方面无法进行量化,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在初中语文考试中此类题目占比不大,大多数学生通过训练就能掌握基本的答题套路,运用套路去做这类题目能拿一半以上的分数,所以平时的语文作业设计很少考虑这类题型。
2.“拿来主义”较多,个性化作业较少
如今,各种教辅资料种类繁多,语文教师只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指定学生购买对应的材料,省脑省时,何乐而不为呢?这些拿来用的语文作业,固然有设计者的匠心独运,但这些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考虑题型适合大多数的学生,怎么可能兼顾到学生的个体特点呢?另外,互联网的资源共享,让许多语文教师可以直接下载名校名师的试题,有的语文教师把下载来的试题直接打印给学生,根本不考虑此类题目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以作业的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
3.作业类型单一,知识本位倾向严重
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当堂进行检测的各种练习,课外作业是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是检测学生是否学会了课上知识点的一种方法。大多数人认为作业是对课堂教授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因此教师要想学生提高语文成绩,设计的作业要是巩固语文课堂所授的知识,完成教教材的任务。这就是语文作业更倾向于语文学科知识的巩固训练,这样设计的作业类型必然是单调重复的,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能起到积极作用吗?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项目化”的必要性
1.实施“双减”政策,要求语文作业减量增效
“双减”到底要减什么?中央文件《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题目就告诉了我们答案。其中减轻过重的作业负担就是要求教师不能让学生有机械的无效的作业,更不能布置重复、惩罚性的作业。把学生从过多的无意义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用来学习,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另外,过多的重复惩罚性的作业定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久而久之,他们会想出各种办法来应付、逃避作业,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会越来越小,直至消失。项目化作业就是在有限的作业里,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增强学生的积极主动意识。
2.培养“核心素养”,要求语文作业系统进阶
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要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光靠单一重复的识记、套路式的答题是不够的,必须有系统进阶式的作业训练。而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来源于杜威的“做中学”的理论,强调真实的生活情境,问题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创作,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解决一个个问题,以完成最终的项目。这个学习理论可以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因此教师自觉设计成系列、分阶段的项目化语文作业,可以帮助学生使用思维工具呈现概念与概念的关系,逐步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为学生搭建发挥创造力的平台,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3.实现教学转型,要求语文作业的整合聚焦
语文课程改革20年来,“主题”“专题”“模块”“学习任务群”等术语纷至沓来。仔细推敲,这些术语都指向了整合聚焦。聚焦知识的某一层面,按照聚焦点来整合教与学的内容。《2017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18个学习任务群,这实际上指明了语文教学必须把整合聚焦的思维放在首位。项目化学习不同于传统学习零散知识点的模式,它是引导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运用,而要实现这个教学任务,教师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所预授的知识进行整合聚焦,从这个层面上讲,项目化学习既是学习方法,也是教学方法。因而语文教学中运用项目化的形式是切合教学改革思路的。语文教与学的桥梁之一就是作业,因此,作业设计和实施的质量,不仅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维度和衡量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尺度,还是体现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志,更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核心因素。作业的整合聚焦,事关教与学能否成功转型,而项目化的理念设计就是把整合聚焦思维放在首位,如果在语文作业设计中运用项目化,可以水到渠成地引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整合聚焦。
三、初中语文作业设计“项目化”的基本方法
1.抓住教材目的任务,架构整个学期语文作业的“项目”系列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为例,本册书有一个“新闻”活动探究单元,而整个初中阶段共设计了四个活动探究单元,八上的“新闻”,八下的“演讲”,九上的“诗歌”,九上的“戏剧”,可见编者设置这个单元的目的是希望教师不能像过去那样偏重阅读、理解、鉴赏的语文教学形式,还应当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感知语文。基于对这个编写意图的理解,在本册书的整体作业架构上,笔者以“新闻”为主,其他语文知识为辅,以此把八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整体“项目”化作业设计为六个项目:项目一是“采访一位‘名人’”;项目二是“召开一次记者招待会”;项目三是“设计一次研学活动”;项目四是“探寻影响中国‘山水山园诗’发展的五个人物”;项目五是“举办一次辩论会”;项目六是“策划一场读书报告会”。这六个项目围绕的是本册书六个单元目标任务来确定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他的知识树将会长成什么样,教师首先得培育这个树干,而在开学初,教师架构一个学期的作业“项目”系列,就明确了这个树未来应该长成的样子。
2.依据“项目”目标任务,制定学生有主导权的作业活动流程
“双减”的目标是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们的学习在自我要求下进行。那么,如何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生呢?这就要根据具体的“项目”目标任务,制定学生有主导权的作业,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比如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的第一个项目作业中,笔者设计了以下4个活动,活动一是编写采访提纲,活动二是模拟采访(毛泽东、莫言、鲁迅、居里夫人、周亚夫等),活动三是撰写人物通讯(对采访的人物进行专门的书面报道),活动四是交流分享活动成果(小组合作展示,加以点评)。这四个活动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能自主地学习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出现的知识,能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了解书中出现的人物及其事例或品质。此外,还鼓励学生开发其他学习资源,为了更好地展示,学生个体或小组会主动了解这些人物其他的事例或品质,以便更好地写作人物通讯,这样就悄无声息地践行了“用教材教”的语文教学理念。项目活动的流程实质上就是把传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教学任务巧妙地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来实现,每个活动都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能触发学生主动寻找恰当的途径方法来完成知识的学习,实现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形成。
3.牢记语文教学目标宗旨,设计提高语文素养的作业“项目”
语文学科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而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学习,在此基础上还要推进学生的深度阅读,也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成长,从而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因此,作为教师,必须通过作业的形式引导他们真正实现阅读。这就要求语文作业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不能忽略语文的基本特性,而是要引领学生真正走进语言文字中。
比如设计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三个项目作业“一次研学活动”,研学活动的地点是三峡、承天寺、赵州桥、卢沟桥、苏州园林、开封,活动一是设计一条科学合理的研学路线,这一方面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和其他知识,一方面是训练学生有条理地介绍要说明的事物,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整合其他的人文学科知识;活动二是设计某一研学点的导游词,导游词表面上是引导学生对该地有一个了解,更深层面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家写作的意图,理解该地的历史文化内涵;第三个活动设计是“旅游项目推荐会”,完成这个活动,学生不但要理解课文,还必须查阅资料,进行小组合作,这样才可能对某地有一个全面且有特色的介绍;第四个活动设计是摄影展,研学结束后,如果你选用一张图片来展示你的研学收获,你会选用哪一张?为什么?用文字加以阐述。这一系列的活动有听、说、读、写四个环节的语文基础能力训练,也能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阅读,促进语文学习的真发生。
四、初中语文阅读作业设计“项目化”的注意事项
1.语文作业设计“项目”活动要有可操作性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要求项目化设计作业不但要考虑语文综合知识能力的巩固提高,更要考虑怎么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因此语文作业设计“项目”活动要有可操作性,不能脱离生活实际,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
如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二个作业项目为“召开一次记者招待会”,如果不对学生进行过程指导,学生就无法进行具体操作。因此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一是小组设计记者招待会的主题,如“长征”“诚信”“身边的文化遗产”“跟作家学写作”“昆虫世界”和“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等,而这些主题的确定是围绕八年级上册语文书上规定的学习任务确定的。二是推选发言人。这个过程是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发言人必须对所要发言的内容有明确的认识,不能一知半解。围绕这个任务,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学习、讨论,以免被记者问倒的情况发生。三是推选小组代表记者。记者如何准确提问,提问必须切中要害,这就引导小组间先明确问题,然后推选代表。四是活动展示。某小组召开某一主题的记者招待会,其他小组代表记者提问,然后全班评价反馈。这个活动是四个小组轮流举办记者招待会,每个记者招待会的具体主题不重复。活动实践具有操作性,学生才可能在具体活动中学习语文,构建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
2.语文作业设计“项目”要兼顾小组成员的异质性
传统的语文作业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独立完成,缺少对合作学习的训练。现在的小组项目化作业,一方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借助外力来互相取长补短。小组完成的项目化作业,要考虑到学习小组成员间的个体差异,语文基础的强弱差异,学生个体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差异,小组成员间的特长差异等。
比如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设计中的项目五是“举办一次辩论会”,这个项目任务必须小组内合理分工,只有发挥各自的特长,才能在辩论过程中获胜。辩论的主题是互联网时代是否是最好的时代,正方辩题是互联网时代是最好的时代,反方的辩题是互联网时代是最坏的时代。四个小组抽簽确定辩题,两个小组组成正方代表队,两个小组组成反方代表队。活动一是双方收集资料,活动二是小组推选四名代表,活动三是组内模拟辩论,活动四是八名小组代表进行正式辩论,其余同学充当评委。在整个活动中,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充当辩手,书面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提供辩词,其余同学负责收集资料,同时这些同学担任陪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这样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综上所述,基于项目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减少学生书面作业的时间,让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反复无效的作业中走出来,让学生不再谈作业色变;另一方面迎合未来教育的趋势,让学生更快地适应项目化的学习形式,更主要的是可以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还有一点就是它能够更快地帮助师生实现教与学的转型,完成教育改革的目标,培养适合新时代需求的教师以及有着自主学习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吴欣歆《核心素养背景下作业发展功能》,《中学语文教学》2022年第1期。
[2] 王漫《语文单元教学的前世今生》,《语文教学通讯》2022年第1期。
[3] 王月芬《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