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关节错缝术对颈源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的影响

2022-06-05 07:53覃一珏刘海润黄渊哲
大医生 2022年9期
关键词:活动度错位血流

罗 琎,覃一珏,郭 全,刘海润,黄渊哲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广西 南宁 530021)

颈源性失眠是指由颈椎的退行性病变导致颈椎小关节错缝、颈椎肌肉痉挛等多种因素刺激颈部交感神经和椎动脉,引起大脑兴奋性增高,导致入睡困难、睡眠不足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1]。目前,临床上治疗颈源性失眠常使用阿普唑仑等西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长期服用会损害患者的神经、肝、肾、血管等系统和器官[2]。随着中医治疗方法的普及,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备受重视,其优势在于可以标本兼治,扶正祛邪,无不良反应。颈关节错缝术在传统旋转复位的手法上加以改进,可整复关节错位[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颈关节错缝术对颈源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颈源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失眠病程3个月~4年,平均失眠病程(2.58±0.36)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失眠病程3个月~3年,平均失眠病程(2.52±0.3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诊断标准:西医参照《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4]中颈源性失眠的诊断标准;中医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中颈痹、不寐(颈源性失眠)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18~70岁;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出血倾向性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者;②伴有原发性或继发性恶性肿瘤者;③恶性病变、关节痛、消化性溃疡等诱发的失眠患者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每晚睡前口服阿普唑仑片(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0215,规格:0.4 mg/片),开始以小剂量,0.2 mg/次,1次/d,之后逐渐增加至最大耐受量。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颈关节错缝术治疗。①侧卧位颈椎十字交叉旋转微调手法:患者取侧卧位,术者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3指并拢,根据横突凸起的部位以一手拇指顶推下一椎至横突后结节,两拇指呈剪切交错关系,术者两拇指分别按压棘突向下,将患者头颈部缓慢拔伸3次,放松颈部肌肉,使错位节段被动旋转5°左右,突然加大拇指顶推力量,扩大节段旋转运动幅度3°~5°,拇指按压凸起的横突,缓慢恢复原位。②坐位上颈椎旋转微调手法:患者坐在凳子上,术者以一侧拇指顶住错位颈椎对侧后凸之关节突内下侧,另一侧手掌托住患者患侧下颌及颞枕骨下缘,施加纵向拔伸力引导患者头颈向患侧旋转10°左右,拇指同时向上、向外退冲关节突,即可整复。该手法适用于第一到第三颈椎旋转型错位。③侧卧位颈椎前后交错旋转微调法:患者取侧卧位,棘突偏凸侧朝上,术者以一手拇指顶推下一椎至横突前结节,另一手拇指顶推同侧横突后结节,两手拇指呈剪切交错关系,术者两拇指分别顶推同一活动节段的相邻颈椎横突,使错位节段被动旋转5°左右,突然加大拇指顶推力量,推大椎骨旋转运动幅度3°~5°,即可整复。该手法适用于寰枢关节旋转型错位及颈2、3和颈3、4节段旋转型错位。1次/d。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有效: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无效:失眠无改善甚至加重[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采用PSQI[6]评估患者睡眠质量,量表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4项内容,总分为24分,分数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③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于左右两侧颈内动脉距离动脉窦1 cm处测量并计算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记录。④比较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和颈部等长收缩最大肌力。颈椎活动度包括前屈、后伸最大活动度、左侧屈、右侧屈最大活动度;颈部等长收缩最大肌力包括前屈、后伸最大肌力、左侧屈、右侧屈最大肌力。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x)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分,x)

2.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收缩末期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收缩末期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x)

2.4 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和颈部等长收缩最大肌力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和颈部等长收缩最大肌力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和颈部等长收缩最大肌力比较(x)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导致失眠的原因主要是阴血不足、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素体多虚,主要病机为脏腑气血功能失调。中药治疗失眠主要以平衡阴阳、养心安神为原则,但中药起效较慢,疗程较长,治疗效果不佳。阿普唑仑主要用于治疗紧张、焦虑,但药量加大时容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且药物使用范围有限。

颈源性失眠多因颈部受风寒侵入使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7]。根据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特点,中医将其病因归为“筋出槽、骨错缝”的范畴,是中医手法治疗骨、关节疾病的理论基础。颈关节错缝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肌肉痉挛,调整偏歪的棘突,缓解交感神经的压迫,其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胸椎、腰椎小关节紊乱、骶髂关节错位等[8]。现代医学认为,颈椎关节错位会直接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动脉痉挛,反射性引起睡眠中枢系统功能障碍,影响自主神经中枢下丘脑功能,导致昼夜节律失调,形成睡眠觉醒障碍;另外,颈交感神经节受到刺激导致褪黑素分泌也会引起失眠症状[9]。颈椎病导致睡眠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疼痛和麻木、颈椎病反复发作、不良的用枕习惯和睡眠姿势等。颈关节错缝术可显著改善颈椎病患者颈椎前后左右的旋转和活动度,提升肌肉力量,该手法避免了颈椎旋转过度造成椎动脉损伤,减轻了颈交感神经和椎动脉过度的压迫刺激,有效缓解血管痉挛。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血流动力学水平、颈椎活动度和颈部等长收缩最大肌力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对颈源性失眠患者采用颈关节错缝术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睡眠质量,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颈椎活动度,疗效确切,与兰靖杰等[10]研究结果一致。颈关节错缝术能够使颈椎椎体错位肌肉造成的椎动脉、神经根压迫快速恢复,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睡眠质量[11]。从经络角度分析,颈关节错缝术作用的部位多是足太阳膀胱经气外延重迭之处,具有调控督脉和足太阳二脉的枢纽作用,另外该手法使两个相邻的颈椎椎体作用于同一神经节段,可以起到调节脏腑的作用,改善失眠[12]。颈关节错缝术可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可使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增加细胞膜稳定性,降低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减少疼痛,改善失眠,另外颈关节错缝术具有扩张基底动脉、改善脑组织血氧供应、增加脑血流量等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脑功能。颈关节错缝术安全有效且无毒副作用,可减轻颈源性失眠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容易被患者接受。

综上,颈关节错缝术治疗颈源性失眠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睡眠质量,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颈椎活动度,疗效确切。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未进行大样本和多时间段的研究,故需要后续进行多中心、大样本及多时间段的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活动度错位血流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用于检测牙髓血流的比较研究
推拿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活动度与镇痛效果分析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下肢体位对患肢康复的影响
群策“错位相减法”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错位相减法”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