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燕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开阔其思维视野的有效方式,将其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学习效果,同样,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是我国新课改政策下的必然要求,在如今新时代环境中,如何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有效性成为众多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重点。因此,本文将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效性的意义与现实问题来简要分析几点应对策略,期望能为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的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除了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实践应用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而教师则要为学生创造强化能力与培养情感的实践机会和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可以将课堂作为实践场所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形成良好学风,让小学生以求知欲为内在驱动力实现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和挖掘自主探索的潜能,进而在积累数学知识与强化逻辑思维的基础上提高数学学科的综合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意义概述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概述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合理划分学习小组与分配小组成员来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通常教师会以“布置同一道数学题目让各小组完成并展开竞争”和“布置不同数学题目让各小组完成并派出代表进行讲解”这两种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产生灵感火花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和开拓新的解题思维。
(二)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意义
当小学数学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可以高效带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及时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活跃数学课堂氛围来维持其学习热情,一举突破传统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主导的固定模式去满足学生立于课堂“主人翁”地位的现实要求。同时,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激发小学生的活跃思维和探索欲望来端正其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在认识与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进而保证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在和自己、和同学、和教师沟通交流时能清晰表达自我观点,并且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效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自主探索能力与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现状问题
(一)缺少教师指导
尽管很多小学数学课堂中都积极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但却存在着教师参与度过低这一突出问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能力的局限性与知识掌握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使得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教师进行适当指导、引导和知识点讲解。在实际教学课堂中却有不少教师错误认识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行理念,一些教师过于高估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水平而造成小组讨论的效用不高,导致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不知所措,难以明确数学问题的讨论要点或是变成了“表面讨论,实际却是在娱乐交流”的形式化现象。同时,缺少教师对学生正确的指引也会造成讨论不积极的现象,一些小学生会盲从、照搬他人答案而不进行自主思考,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实际效用。
(二)分组结构不合理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合作學习模式的分组形式过于敷衍和认识不足,直接按照学号、座位,或是让学生自主分组进行组员分配,学生自行分组很容易出现与熟悉的同伴进行组队的现象,以致于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与成绩较差的学生会分别组建成各自的合作学习小组,各小组学习能力并不均等就很容易出现将合作交流活动变为自由讨论课堂的现象。另外,数学教师对小组合作模式的实质意义认识不全面或是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掌握不充分,也会出现分组不合理导致小学生盲目跟风答案的问题。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滥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被持续推进普及的过程中有不少数学教师为了迎合新课改要求,没有考虑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否适用于教学课堂、内容以及学生配合是否积极等问题,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套用在所有教学场景下,存在过度滥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现象导致数学课堂的整体效用受到阻碍影响,甚至其中部分教师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当成了展现自己教学水平的手段,最终致使数学课堂时间被严重浪费且教学质量和效率反而不断下降。
三、提升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一)创设合作情境
小学生旺盛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需要数学教师为其构建相应的学习环境予以配合,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相应情境来营造学习数学的良好氛围和启发学生合作学习思维,通过带有一定趣味性或竞争性的合作情境吸引小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由于数学知识抽象概念较多且小学生理解能力尚处于发育阶段,所以教师需要将抽象数学知识借助具象化事物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小学生面前,缓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紧张心理与活跃较为沉闷的数学教学课堂,让学生保持轻松愉悦的状态进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交流。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上,一左一右分别绘制标注着“小明家菜园”与“小红家菜园”的两张形状不一致但面积大小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图片,并展示题干背景为“小红家住在小明家菜园附近,而小明家则住在小红家菜园附近,两家人每天打理菜园都需要来回奔波”,然后再对学生提出问题:“小明和小红两家人每天来回干活累不累?要如何减轻他们的负担?”,当有学生提出“两家可以计算菜园面积去换地种植”等类似回答时,教师就顺势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去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如何通过转化图形的方式来算出两家菜园的面积”并得出答案。这种合作情境的创设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灵活转变思维去把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这一抽象数学概念的实质内涵。
(二)优化小组内部结构
小组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与稳定性是发挥合作学习模式积极效用的关键要点,数学教师要在基于学生性格特质、学习习惯、能力水平、学习情况等信息综合分析每一位学生,进而科学构建能力均等的数学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轻松的数学合作小组氛围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与挖掘自我潜能。具体操作需要以详细信息资料为基础,在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中按照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平均分配学习基础与能力较强的“学优生”、学习基础与能力较差的“学困生”、思维敏锐活跃但自觉性较差的学生与一般能力的学生,以四至六人为宜,确保每个数学合作学习小组在综合能力上的差距并不大,以此来协调构建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学习氛围。数学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性并鼓励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优势互补、互相学习,同时为了维护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与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设置组长、副组长、监督员、记录员等角色去实现各成员分工合作:组长负责安排管理每次数学合作问题的个人任务分配与回答代表,副组长需要协助组长开展管理,监督员负责维护组内交流讨论与任务活动的进行秩序,记录员则负责记录每次数学问题的讨论内容和教师对小组答案的评价反馈。
(三)合理设置数学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解决数学问题为核心任务,数学教师需要在设置任务问题时综合考虑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满足基础练习、知识巩固与拓展积累三个要求,并且,高质量的问题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譬如将“鸡兔同笼”问题与单纯的计算题目之间相比较,显然前者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更强的探索吸引力。数学教师在设置问題尺度时要控制难度以免过于简单而失去探索意义,过于困难而学生无法快速思考解决。以五上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中“三角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可以为合作学习小组布置第一个任务为“准备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第二个任务为“通过不同方法将三角形转化为学过面积公式的图形”,第三个任务为“观察并讨论展示转化后的图形和原来的三角形之间的联系”,第四个任务为“根据已学的图形面积知识尝试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与公式”,通过层次递进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在明确“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同时巩固之前所学知识,促使学生把握不同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拓展积累的目的。
(四)适当加强教师指导力度
数学教师要深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价值以免出现生搬硬套的形式化现象,面对一些合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对其学习目标、思路给予适当指引,让学生逐渐掌握合作交流技巧并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启发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因此,数学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当积极钻研教材内容、合作交流形式、任务设置并做好灵机应变的准备,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要主动深入小组中旁听、观察和感受不同数学学习小组的真实表现与问题讨论进度,以便于引导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及时发现和纠正讨论时出现的错误问题,深入小组也能帮助数学教师在发现思维矛盾情况时及时为学生点拨新的思路方向,形成良好且健康的讨论氛围。
(五)重视评价与反馈环节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不仅需要学生讨论与解决问题,还需要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数学问题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和反馈,让学生在“输出”自己对数学问题看法的同时“输入”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反馈,进而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思维误区、开拓新思路与总结出最佳的数学问题解决方式。以三年级下册第五章《面积》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交流时让小组成员在一厘米边长的方格纸中绘制不同大小长方形并尝试计算面积和推导公式,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思路为:“已知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面积是1cm2,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组成长方形后面积为2cm2”,以此来点拨学生通过周长公式逐渐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当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时提出自己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观点后,其他同学则按照不同观点逐一开展共同验证与反复交流,通过组内评价反馈来引导学生合作总结出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正确推导方向,促使学生灵活应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并主动发散思维,学会换个角度看待数学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主动顺应新课改要求、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不断推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落实和有机融合,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调查分析班级整体学生的实际学情和能力水平,进而在合理分配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来提升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适合开展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情境、优化小组构建、合理设计任务问题、加强教师指导与完善小组评价形式,从而构建智慧化高效数学课堂以实现激发小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潜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潘果.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5):36-37.
[2]张文超,王素军.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4):184-185.
[3]陈利新.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之初探[J].求知导刊,2021(01):21-22.
[4]许四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11):76.
[5]赖虹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J].小学生(下旬刊),2020(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