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史料教学路径创新

2022-06-05 14:05黄文雄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路径创新史料教学初中历史

摘 要:文章首先对史料教学的内涵进行探讨,分析了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从通过史料促使学生自行理解学习内容、借助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巧用史料设计相应的历史问题情境、优化史料对历史教学进行改善、穿插史料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几个方面提出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史料教学;路径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15-0061-03

引  言

史料作为初中历史教材的内容补充,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将史料融入初中歷史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文章首先对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运用史料的具体措施和路径,力求能够为优化史料教学效果、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提供方法指导。

一、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就不能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过去的历史教学因为太过于注重教材内容的讲解,忽视了对课堂的拓展[1]。历史学科本身带有故事性、 趣味性的特点, 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但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部分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力图在有限的时间内灌输大量的书本知识,这就使历史课成为教师的“独奏曲”,学生只能被动地死记硬背历史知识来提高历史成绩。长此以往,学生就对历史课心生厌倦,失去了历史探究兴趣。学生的历史探究兴趣是丰富历史知识体系、促进历史思维能力发展及核心素养提升的“催化剂”。所以,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喜欢上历史学科。因此,教师要利用史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收集一些和历史事件相关的趣味史料,让学生对此进行分析、探讨,也可让学生自行收集史料,在班上进行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也能在趣味十足的氛围下展开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可为学生展示各种史料和相关视频,让学生阅读和观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利用自己的头脑进行分析,并做好归纳总结工作。而且教师也可在穿插史料的过程中,为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或者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今是一个人才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历史教师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而史料的运用则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史料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所以,教师需针对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引进一些丰富有趣的史料,为学生的历史思维活动提供更多有用的材料[2]。

自核心素养提出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所受到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升,因为思维能力本身就是重要的核心素养。要想提升初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对其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可以重点细化为时序思维、历史推理论证等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这些能力都是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也是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内容。认知历史必须基于史料,同样,历史思维的培养也不可缺少史料。因此,史料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极佳途径。

(四)深化学生的历史认识

历史是什么?古往今来,众多有识之士为这个问题苦苦思索。目前,学术界主要从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切关于人类活动的往事都是历史。第二个层面是对这种往事有意识地选择与重构。显然,第一个层面的历史具有客观性。第二个层面的历史我们可以理解为平常所说的“历史学”,它是人们(主要是历史学家)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进行描述与解释的学问。客观的历史漫无边际,完全重构历史不但没有可能,而且没有必要。因此,人们对历史的认识,难免带有主观性,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历史教学也必须基于史料之上,也正是该特性,决定了史料在历史教学中是无可替代的。史料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史事,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历史,掌握好历史知识。历史认识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在收集、鉴别与解读、运用史料过程中,要学会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过去,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进而关照现实、指向未来。历史学存在的根源在于人们对过去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总想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既然历史不可能再现,后人如何了解历史事物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梁启超先生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由此可知,要认知与研究历史,史料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历史纵然逝去,但有意无意之间留下了一鳞半爪的痕迹,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脚步,品嗅到历史的气息。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史料教学路径

(一)通过史料,树立正确的史料教学观

进入21世纪以来,教学改革工作日益深入,使历史教育取得了重大进步。在对各种教学方法或方式的探索中,史料教学方式基本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毋庸讳言,在应用史料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仅是为了验证某个材料中的权威观点,并未将史料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此种教学和实际上的史料教学有明显的差异。史料是历史重构与认知的基础,史料教学需要教师正确指导学生,通过选取、解读与应用史料,对历史的过程进行重构和认知。不可否认,历史教师对史料教学的探索或多或少都是有益的,只是就其建构历史知识体系的标准来说,可能更倾向于知识本位,而核心素养强调由知识本位朝素养本位转换,史料教学同样也必须朝素养本位的方向进行探索。总的来说,教师只有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必要性、可能性和重要性有清晰的认知,才可为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做好理论和思想准备。

(二)通过史料,促使学生自主理解学习内容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收集相关史料,并进行讨论与思考,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为他们创造自主学习和实践体验的机会。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的内容时,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史料,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可以先让学生预习,然后再让他们搜索一些相关的史料,在班上进行交流。于是,有的学生找到了关于辛亥革命的影响,有的学生则搜索了辛亥革命前的几次武装起义,还有的学生找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然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交流和分析,促使他们了解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的影响。让学生自行收集史料,除了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外,还能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史料的理解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历史知识夯实基础。

(三)借助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离不开史料的使用,因为历史知识来源于各种史料。所以,教师要借助史料来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包括史料实证素养在内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其能正确地认识历史事件,形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比如,在教学“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时,教师可先利用微课视频为学生播放孝文帝汉制改革的一些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事件,使其感知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和深层次原因,提高学习质量。又如,在对历史知识进行复习时,教师可将中华民族的历史,从炎黄时期到清朝灭亡的各种历史事件展示在长长的“历史发展链条”里,帮助学生按照具体的时间理解、记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样不但方便学生记忆,而且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依照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要教师一提到秦始皇这个人物,学生便能联想到秦始皇所处的时代及相关的历史事件。由此可见,在历史教学中普遍运用史料,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四)巧用史料,设计相应的历史问题情境

教师要充分把握史料,利用其来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这些问题必须和教材中的历史知识相关,而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规律性,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达到培养他们核心素养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时,教师为学生展示了这样一段史料:“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落实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从而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经济,为新中国的发展夯实基础……”在展示了这段史料后,教师可向學生抛出问题:“这种土地政策和之前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差别?采用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土地政策和太平天国土地政策又有什么异同点?”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时,也需要搜索相关的资料,如此才能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政策,并且复习过去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形成一定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

(五)优化史料,对历史教学进行优化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对史料进行优化,从而改进历史教学的方式方法,促使学生对史料进行一定的分析,读懂史料,正确理解历史元素、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优化历史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美国经济的发展”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段视频史料,其中包括美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七八十年代和90年代的发展状况,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中。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美国“GDP年增长率”的图片与表格,以及美国在二战之后的GDP年均增长率变化情况图;同时选择一部分关于经济、军事、科技、金融等方面的发展数据,促使学生找出其中的共性内容,与教材内容进行对比,了解史料和教材内容的关联性,找出史料中隐藏的信息。这样能锻炼学生对历史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并且起到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作用。

(六)穿插史料,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属于核心素养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教师可在课堂上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史料和素材。这不仅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风土人情,还能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和补充历史课堂内容。

例如,在教学“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同时,还可以提前收集一些历史图片,如让学生观看香港和澳门回归时的图片,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并由此产生民族自豪感,产生爱国情怀。在学生兴趣高涨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行收集一些关于香港和澳门的材料,在班上进行交流、讨论,进而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又如,在教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内容时,为了促使学生形成家国情怀,教师可以展示这样的史料性文字:“1900年八国联军从塘沽登陆,进逼天津和北京,沿途烧杀抢掠,导致死伤无数……”然后,教师再询问学生阅读这段资料后的感受及想法,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塑造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

(七)恰当应用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在开展史料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的核心,进而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将史料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必须对其内涵、表现及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有深入了解,同时要明白培养该素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所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不是一节课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提升的过程。在与课程目标、学生能力、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况下,教师应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史料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目标不能太多和过于宏大,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通过教学能够完成,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二是目标能够衡量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进步水平,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检测性;三是目标的表述不能模糊,对学生学习行为观察和结果的要求要表述得具体、明确,教学目标表述中的行为主体应以学生为中心。

结  语

综上所述,史料是学习初中历史知识的一种工具。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个趣味十足的历史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史料的阅读和分析中,找出更多隐藏信息,掌握更多历史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伏勇.以史为鉴 传承经典: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37):123-124.

李盛先,陈欢.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以“对外开放”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08):44-47.

作者简介:黄文雄(1976.10-),男,福建芗城人,任教于福建省漳州市浦南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路径创新史料教学初中历史
从“南海仲裁案”看我国对外传播的路径创新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以史料促教学
试论新课改下史料教学的作用及运用原则
精准扶贫创新路径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