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凭中学项目中敦煌文化的跨学科教学研究

2022-06-04 08:37王肖瑶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12期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

王肖瑶

摘  要  跨学科教学是国际文凭中学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有意义的具有本土化内核的跨学科教学单元,符合国际文凭课程培养学生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力和包容力的理念。从敦煌文化的多学科教学价值出发,分别论述语言与文学学科、个人与社会学科以及艺术学科的价值,设计以学科素养为核心,吸收国家课程相关教学资源,多角度实施的跨学科的教学案例,并提供评估方案。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以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了解全球背景时空定位,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文明对思想和观点的影响。

关键词  国际文凭中学项目;跨学科教学;敦煌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12-0068-03

Abstract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is a significant p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Middle Years Program, therefore, constructing meaningful and indigenized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unit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hilosophy of IB curriculum to cultivat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inclusiveness of world culture.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multi-disciplinary teaching values of Dunhuang culture and then respectively discusses the values of Language and Humanities, Individual and Social Science and Arts. Absorbing relevant teaching resources of national curriculum, it designs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cases, based on subject literacy and implemented from multi-angles. Accordingly, it also provides evaluation schemes. In the teaching design, this paper highlights group work as the method to guide students deeply understand the “space-time positioning” from global backgrounds and experience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on thoughts and views.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Middle Years Pro-gram;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Dunhuang Culture

0  引言

国际文凭课程在1991年被引入我国后,已经发展30多年。截至2021年,在我国224所IBO(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国际文凭组织)授权学校中,开设IB-MYP(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Middle Years Programme,国际文凭中学项目)课程的学校共有56所,占比为23.7%。

学界有关国际文凭课程的研究与国际文凭课程在我国的发展相一致,洪光磊(1994)在《国际中学文凭课程》中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国际文凭课程的历史发展、课程目标、设计原则以及评估方式。此后的研究集中在对于国际文凭不同学段以及不同学科的具体实践与设计,以IB-MYP为例,有代表性的有殷海燕(2020)、赵丽丽(2018)、由玥(2016)、唐荣华(2014)分别探讨了化学、语文、历史等学科的实施。而关于IB-MYP教学评估的研究也不少,如程小琴(2019)、沈岭(2017)。此外,阚维(2017)从教师跨学科素养角度进一步研究了IB-MYP项目教师的职业素养。由此可以看得出,课程研究与IB-MYP学校的发展速度不相匹配,成果也比较新,尚未涉及的领域也较多。敦煌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教学资源,也是一线教师和研究者关注的热点(盛新凤,2003;贺燕云,2008;李松,2008;等等),也是构建IB-MYP跨学科课程的优质资源。

IB-MYP正式实施于1994年,适用于11~16岁的学生。它以全纳教育为设计理念,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和现实世界之间建立联系。IB-MYP开设八大学科组课程:语言与文学、语言习得、个体与社会、科学、数学、艺术、体育和健康教育、设计。各学科组并非截然不同,而是通过全球背景和重大概念相互联系,这体现了项目的跨学科性质。学生在每年的IB-MYP学习中需要合作完成一个至少包括两个学科群的跨学科单元。

国际文凭课程的实施没有明确规定教材,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课程理念设计教学过程和评估策略。课程理念期望学生具备相当的持续学习的能力,以鼓励学生学习同真实世界连接[1]。敦煌文化资源具有时空变化的多元价值,具有历史、艺术、文学、军事、文学、哲学、语言等研究价值。敦煌也是多种文明交汇之处,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文化在这发生碰撞[2]。因此,以敦煌多学科价值构建的课程既可以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可以在IB-MYP課程实施研究中有所突破和创新。

1  敦煌文化蕴含的多学科教学价值

敦煌所产生教育价值,可以在语言与文学、个人与社会、艺术等学科中体现。同时,敦煌文化是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华传统文化,是IB-MYP本土化课程实践的落脚点。敦煌文化多学科价值的运用也符合国际文凭教学理念和我国教材的结合,契合国家的教育政策。

1.1  语言与文学学科视角下的敦煌文化

语言与文学是IB-MYP的八大学科之一,要求学生研读和分析多元的文学性和非文学性文本,进一步分析各种文化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敦煌文化就具有这一特性,它承载着悠久的丝路文明,古代许多的“才人”在大西北曾留下自己的足迹,为后人播种下一颗颗“墨色”的种子。引导学生探究时代背景下敦煌民间的平凡生活,领悟其人物背后真挚的情感,进一步探索敦煌文化的世界性特征。余秋雨的《敦煌遗恨》《道士塔》,顾春芳的《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冯骥才的《人类的敦煌》,等等,都可以作为资源。

1.2  个人与社会学科视角下的敦煌文化

IB-MYP课程开设的个人与社会,整合了传统上所学习的人文学科(如历史、地理)以及社会科学(如经济学、商业管理、地理学、社会学和政治科学),形成综合性学科[3]。“敦煌”一词最先出现在《史记·大宛列传》中,因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敦煌化身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之地。设计IB-MYP跨学科课程时,可以从历史和地理学科的视角入手,张骞出使西域、敦煌郡的设立、丝绸之路开通可以作为学习资源。《敦煌旅游知识问答》《莫高窟知识千问》《月牙泉知识千问》《悬泉置和两关遗址知识问答》《敦煌与丝绸之路》可以作为教材延伸材料。此外,敦煌地处甘肃省北部,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自然风貌,设计课程时可以考虑从自然地理入手,着眼于该地区极其干旱、降水极少、日照强烈的气候以及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的生态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探索敦煌文化的人文地理特色,了解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

1.3  艺术学科视角下的敦煌文化

艺术学科视角下的敦煌教学资源可以包括表演艺术和视觉艺术两个方面。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同时,通过艺术实践掌握艺术技能,培养有关美的感觉与意识。敦煌就是艺术文化的巨大的宝藏库,珍藏着数千年的传统文化艺术瑰宝。在大美敦煌留存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形式,比如敦煌壁画艺术、敦煌彩塑、敦煌民歌、敦煌剪纸,以及书法。敦煌艺术一直以石窟艺术被大家所熟知,其实敦煌的书法艺术也有很深厚的发展。敦煌在汉晋时期出现两位大书法——张芝与索靖,在莫高窟的遗文中保留了大量珍贵的书法原件。

除了丰富的艺术形式,敦煌艺术中渗透的美学也值得关注。《意像激荡的浪花——试论敦煌美学》一文指出:敦煌艺术蕴含着意象美学[4]。敦煌艺术具有独特、明显的地方艺术特色,其主体是中印和佛道美学意识交融的结晶,但其中蕴含着大量大西北地区的多民族交流的艺术审美情趣。学习者在学习其具体的艺术知识时,还可以通过古代的艺术作品领悟其背后的美学含义,并与当代艺术美学意识建立联系,加深对艺术的理解,提高创造力与审美意识。

2  跨学科融合课程的构建及案例

IB-MYP课程重视跨学科教学以及学生跨学科思维的成长,课程大纲中提到中学项目模式的展开以学生为中心,以其他教学手段为辅助,帮助学生发展科目以及跨学科的理解。在此项目中,每一学科之间有着较紧密的联系与跨学科性质。根据敦煌文化的多元学科价值,在跨学科实施中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师的课程设计进行教学设计。在跨学科教学中,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敦煌文化的相关资源,依据国际文凭跨学科相关课程理念进行设计。教师在设计IB-MYP跨学科单元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比如概念、全球背景、教学内容,并结合教学评估,进而确定跨学科教学单元。本文尝试做出一些敦煌文化相关的跨学科案例,并提出跨学科实施途径,可以作为教学参考。

2.1  课程为核心:契合国家课程标准和国际文凭教学理念的构建

结合国家课程标准语文评估的要求和国际文凭课程评估标准,运用义务教育阶段相关教学资源,构建课程。表1中的案例3可以在实践中结合语文学科中相关文学以及非文学作品,进一步了解特定的藝术形式对文学作品叙事的影响,可以将文学创作作为总结性评估。

2.2  真实情境:符合本土文化、结合校本活动的实践构建

国际文凭本土化实践的有效途径是加大中文的授课比例[5]。跨学科单元的实施可以根据毅行、徒步等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跨学科学习。比如表1中案例1进行以“重走丝路,重温敦煌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毅行体验活动,学校在实施跨学科单元时结合艺术学科、历史学科,进一步了解重大概念、全球背景等国际文凭课程理念。

2.3  以学习者为中心:结合时代主题背景的构建

人文学科是极具时代特征的学科,在跨学科实践中尝试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项目。表1中的案例2结合设计学科和艺术学科,实践中也会运用到语言与文学学科,结合不同形式的文本分析[6]。

3  结论

国际文凭中学项目所提倡的跨学科教学、概念驱动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理念,对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学习极具意义,对于国家课程改革也具有参考价值[7]。利用跨学科理念,建立具有国际视野的本土文化课程,完善评估策略,是解决国际课程本土化实践的策略。本文整合敦煌文化相关教学价值,梳理多个学科资源,明确教师设计敦煌文化跨学科项目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跨学科案例。本文未能展示详细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只是抛砖引玉,提出相关教学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补充相关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15(2):145-154.

[2] 樊锦诗.保护传承敦煌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J].求是,2020(4):60-69.

[3] 陈英.IBMYP项目中历史课程的跨学科学习[J].新课程研究,2019(24):46-48.

[4] 孙宜生.意象激荡的浪花:试论敦煌美学(摘要)[J].敦煌研究,1988(2):123-125.

[5] 唐荣华.IB-MYP综合科学课程本土化的思考[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4,15(3):146-151.

[6] 王树森.论敦煌唐五代诗歌文献的民族史意义[J].文学遗产,2015(4):83-93.

[7] 杨永珍.推进IB在中国的本土化实施[J].上海教育,2014(26):70-71.

猜你喜欢
跨学科教学
高中“哲学文学话剧”教学法的课程设计与实践
我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
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跨学科教学
鱼缸里蕴育的课程世界
高中跨学科教学的本位价值与实施路径①
小学品德课程中跨学科教学探索
从内心体验走向思考世界
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
浅议高校跨学科教学
跨学科教学视阈下的教师角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