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桢
【摘 要】 跨学科融合课程,是建立在对跨学科教学的理解上,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设计。本文以养鱼为例,围绕着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几大要素,探究了小学基于问题的跨学科融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关键词】 基于问题;跨学科教学;融合课程
一、跨学科融合课程实施的背景
传统的教学,以分科为基本呈现单位,教学的系统性和知识性很强,但知识分化现象严重,学科与学科之间分离,学科与生活脱节,学科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背离。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近年来,跨学科融合教学、主题教学等开始登上我国教育的舞台。
但由于对跨学科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教学上出现了以下的一些现象:
一是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无意义的叠加,孩子的学习方式没有改变,没有调动孩子主动探究的热情。二是活动设计空泛,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学生知识和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跨学科融合课程的定义
舒梅克(Shoemaker)在1989年提出了跨学科教学的定义:跨越学科界限,把课程的各个方面组合在一起,建立有意义的联系,从而在广阔的领域中学习的教学。跨学科教学把教与学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反映相互联系的真实世界。
而跨学科融合课程,正是建立在对跨学科教学的理解上,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设计。融合,指的就是各学科、各领域的知识之间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带给学生完整的学习生活体验,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兴趣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理解中,我在二年级上学期以一缸鱼为载体,开发了“孔雀鱼课程”,探究了小学跨学科融合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接下来本文将以此为例进行阐述。
三、跨学科融合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内容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跨学科融合课程的内容从哪里来?要从学生的兴趣中来。教师要了解本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来选取课程内容。
小学低年段的孩子都喜欢小动物。二年级上学期,我们的教室里请来了一缸孔雀鱼。一下课,孩子们就兴奋而好奇的围在鱼缸旁边,当我宣布我们接下来将要围绕着这缸鱼开展学习时,他们欢呼雀跃。事实证明,在后面的学习当中,他们也一直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因为,这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二)课程目标设置要遵循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各科的课程标准
有了孩子感兴趣的课程内容,接下来的课程目标要怎样设置呢?虽然现在教育界有很多声音说,所有的知识都可以教给孩子,只要以合适的教学方式。但是,不同知识水平的孩子接受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还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的课程目标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各科的课程标准。
我们的孔雀鱼课程的课程目标,语文方面设置为:认识与孔雀鱼相关的汉字和鱼字旁的字,学会写简单的观察日记,在老师的引导和字典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学习材料,提高阅读能力。数学包括会用测量工具,认识整的刻度数,会估算,认识简单的倍数。还有美术、信息技术和科学等方面的目标,也都是在孩子的认知基础上设置的。除此之外,课程目标的设置还要涉及到问题意识、探究热情、合作能力等情感态度和方法能力。
(三)课程实施从问题出发,学科知识自然渗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终点
没有问题的学习不是真正的跨学科学习。跨学科融合课程,应该引发孩子的思考,从孩子的问题出发,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课程学习的终点。孔雀鱼来到我们教室的第一天,我就引导孩子围绕着孔雀鱼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后概括出一个主要的探究问题:怎样才能养好一缸孔雀鱼?围绕着这个主问题,我再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给孩子们发散了我们需要研究的小问题:怎么辨认孔雀鱼?怎样区分雌雄?孔雀鱼喜欢怎样的生活环境(包括水质、水温)?应该怎样喂养?孔雀鱼怎么繁殖……这些问题层层深入地接近了主问题。问题之间也是有逻辑关系的,遵循了我们认知事物的规律。
接下来的课程实施,就是围绕着这些问题有计划地开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语文、科学、美术、数学等学科知识就慢慢出现了。这些学科知识不是为了融合而出现,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自然而然地运用到了。
例如在解决怎样辨认孔雀鱼和怎样区分雌雄这两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用到科学、语文、美术和数学的学科知识。为了准确表达孔雀鱼的各个部位,孩子必须要先学习鱼的部位名称:头、眼睛、嘴巴、腮、背鳍、腹鳍、尾巴。这不尽是科学知识,同时也是语文的认字的过程。要辨认出孔雀鱼的特征,孩子还要认真观察,把孔雀鱼的各个部位描画出来。这是美术的能力训练。在描画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需要用到尺子去测量孔雀鱼的长度。小一点的孔雀鱼尾巴很大,也需要测量尾巴的长度。这就需要用到他们刚好正在学习的数学知识——测量。
在课程实施的最后阶段,我们要教会孩子围绕着主问题做梳理和总结,把整个学习过程所得串起来。围绕着“怎样养好一缸孔雀鱼?”这个问题,我给孩子们提供了几个呈现研究成果的方案,一可以用海报加讲述的方式,二可以用編故事演故事的方式,三可以用PPT汇报演讲的方式。当然,每种方式都要求小组合作。不管是孩子选择那一种方式,都必须要综合这一个月的学习所得,解决主问题。
孩子们解决“如何养好一缸孔雀鱼”这个主问题之后,就把相关的知识运用到了班级和家里养鱼的实际生活中来了。这就是跨学科融合课程中的学以致用,在问题的引领下,让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真实的链接。
(四)课程学习方式以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为主
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以兴趣为起点,以问题为引领,其实就是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让学生爱上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因为研究问题的复杂性,学生独自很难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小组合作探究就很有必要。在小组合作当中,学生学会分享、担当和沟通。在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必不可少,但不能过多用讲授的方式去代替孩子的探究。
(五)课程评价要有多元的方式和标准
每一个课程都应该有评价。评价是检测课程实施的工具,会促进课程的实施,让孩子明确学习的方向,还会让下一次的课程实施得更加顺利。
跨学科融合课程,评价方式应该是多元的。不仅要评价学习的结果,还要评价学习的过程。评价的主体要包括自己、同伴和老师。评价标准不仅包括学科知识,还包括表达、合作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在我们的鱼课程当中,孩子每进行一个阶段问题的学习,都会有一份相应的评价标准。既有对小组合作的评价,也有对作品的评价,还有对口头表达汇报的评价。课程学习结束以后,每个孩子都收到一份总的测评报告。
跨学科融合教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向学习更深处漫溯,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的观念,做一位学习型的教师,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用问题为引领,为孩子建构完整的学习体验,让孩子在跨科学融合教学中不仅学到学科知识,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今后走进社会的生活技巧和思维方式,为孩子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谭梅,杨叶. 小学低段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探究[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1).
[2] 诸伊诺. 课程改革趋势探索[J]. 当代教育论坛,2010(5).
[3] 付阳玲. 如何做好跨学科教学[J]. 考试周刊,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