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运芳
摘 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在我国各种文化中,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优良家风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客家儿女追求和谐幸福生活的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观以及优良品格等一系列精神内涵,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文章阐述了客家好家风的内涵及其融入初中德育的价值,并对客家好家风提升初中德育水平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客家好家风;德育功能;实现路径
引 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客家地区由于地理、历史和生活环境等与其他地区存在差异,所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文资源。家庭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单位,因此将客家好家风融入初中德育过程究是十分有益并且意义重大的。德育是学校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人类社会中具有极其关键而又特殊的作用。客家好家风是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西方不同地域性差异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道德文化的沉淀。它有着鲜明的历史背景,从古至今传承下来许多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这些纷繁复杂的组成中蕴藏着优秀的思想内涵。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将客家好家风融入初中德育工作中,促进青少年身心和谐统一、协调进步。
一、客家好家风的内涵解析
客家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和积淀下来的,客家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勤劳、诚实、忠孝等优良品质。我们一直倡导的和谐友好理念与道德准则,在客家人长期艰苦奋斗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内容中均能有所体现。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每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家风中的一些良好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并发扬光大,例如勤劳节俭、忠孝友善、清廉自律、爱国爱家等,将其融入初中德育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二、客家好家风融入初中德育的价值
在家庭教育中,家风的重要性得到体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举止对子女的发展影响深远。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传统封建伦理道德体系受到了巨大冲击。初中生正处于形成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将好家风融入这个阶段的德育工作有助于增强中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及现代文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为家庭环境对子女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重大,俗话说“家国利民”,家庭稳定和谐能够使社会安定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家长应创造良好的家庭风气,为孩子的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提供有利条件。初中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而家庭作为学生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环境,好家风能够有效地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孩子优秀的道德品质与政治素养,使其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及高尚的道德情操[1]。
三、弘扬客家好家风是初中德育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此时如果家长对孩子关注度不够或不知道怎么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就很容易引发亲子矛盾,甚至可能会使孩子误入歧途。因此弘扬客家好家风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这是培养初中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径。
(一)客家好家风中的勤劳节俭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勤劳,二是节俭。勤劳是家庭兴旺的保证,也是立家之本;节俭指不浪费,节约资源,各项开支要有预算。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正确的榜样,要注重培养孩子勤劳动、会节约的优秀品质,与孩子共同成长;同时家长还要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教导,让孩子明白节约的意义,避免铺张浪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客家好家风中的忠孝友善理念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什么是忠?忠就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业,忠于家庭等。什么是孝?孝就是要养亲和敬老,这是每个家庭成员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友善就是对人友好,能够热心帮助别人,客家家风家训中也宣扬要待人友善,以和为贵。在初中德育工作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忠孝友善方面的品质。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做到敬老爱幼、尊敬师长,同时以友善的心态去跟同学相处,学会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等。客家好家风在初中德育过程中得到弘扬,也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客家好家风中的廉洁自律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
廉洁自律是客家家风中的重要内容,其培养的是孩子正以处心,廉以律已的品行。初中生对事物好坏的辨别能力较弱,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正直自律的品行,增强他们的思想自觉性和行动自觉性,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树立他们遵纪守法、公平公正的观念,用好的家风涵养支撐好的社会风气。客家人对家庭成员有较高要求,这就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极高的自律性和自觉性。德育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立德”。想要让学生对自己的道德行为和思想觉悟有正确的认识、理解与判断,首先应要求其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品行;其次要求他们能通过一定方式将不良风气转化为高尚情操,而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最后是要让他们主动践行道德教育,从内心深处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以及优良家风。
(四)客家好家风中的爱国爱家思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客家人生活的土地,是客家人的母亲,也是客家人思想观念形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古时候,人们都会将爱国爱家作为一种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因此爱国主义历来都是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之一。但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接触的外国文化也越来越多,部分人民群众对本国及本民族文化漠不关心,比如疯狂追捧外国节日而忽视民族传统节日等,因此德育工作要重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在初中德育工作中融入客家人爱国爱家的思想,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爱国爱家的种子,然后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6AC7C301-2582-4676-BB08-555DD16770E8
四、客家好家风融入初中德育的实施路径
(一)家庭层面
家庭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它为人们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民互相帮助、彼此信任并具有共同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国家,正因为这样,我国才拥有无数优秀的家风文化。家风文化承担着教育、培养等多重功能,然而它是以何种方式传承和实现德育功能的呢?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必不可少的。快速的现代生活节奏,让很多家长依赖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而忽略了自身对孩子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良好的个人素养主要是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养成的。好的家风需要父母言传身教,父母要教育孩子:一要勤劳节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二要孝顺长辈,与邻友好;三要遵纪守法,自律自觉等。父母应该为子女创造一个温馨和睦的生活环境,多带孩子参加户外社会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以身作则,将客家好家风中尊老爱幼、勤劳节俭、遵纪守法等优秀的中华文化精神传递给后代。
(二)学校层面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其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在教育过程中,会不断地渗透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德育知识,而家长作为影响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角色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对子女产生影响,因此家风环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要为学生营造学习优良传统文化的氛围,为其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则要丰富班会课教育内容,把古代和现代优良家风的内容结合典型事例通过视频、游戏等方式融入班会课堂,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同时,有条件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走访当地及周边的客家博物馆、宗祠等,挖掘其中蕴含的积极向上且具有客家特色的家风家训,用客家童谣、客家谚语等文化载体让学生了解并接受客家好家风。此外,教师还要开展主题活动,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学校科学的育人理念,以学校为主阵地,以学生为主体,有序开展“传承和弘扬客家好家风”系列主题活动,如国旗下讲话、有关好家风的家庭故事作品征集活动、“給妈妈写一封信”作文征文比赛活动等,用这些主题活动来推动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2]。
(三)社会层面
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素质和道德修养。将优良家风融入初中德育工作,除了要发挥家庭、学校的作用,还离不开社会良好风气的引导。相关部门可以将中国传统节日作为切入点,运用广播、电视、电台等媒体,宣传节日典型事件和人物,如在清明节可以宣传那些为国牺牲的革命烈士,倡导学生给烈士献鲜花,培养他们爱国爱民的良好品质。还可以选取身边客家乡贤、最美家庭,跟踪报道他们身上所彰显的客家好家风,以点带面,带动更多的家庭向他们学习,从而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此外,相关组织也可以开展一些培训活动以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与素质水平,或者组织一些爱国爱家、孝敬长辈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从社会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个人层面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是他们人生的重要阶段,因此,初中德育对祖国未来建设也有重要作用。中学生每天要完成大量课后作业,长此以往,他们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们必须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品德的培养。首先,家长不要一味地替孩子安排好一切事宜,应多锻炼其独立自主能力,周末可以与教师进行电话沟通交流,平时也应该多带自己心爱的家人去参加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其次,家长在家里对子女的要求不能过于严格,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并及时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这样会使其成长更健康[3];同时,家长还要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的人格,这也有利于发挥优良家风的德育功能。
结 语
客家文化是一种传统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承担着传承中华历史文明、弘扬地域性精神等重任,因此把客家美德融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教育在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初中阶段,所以将客家好家风融入初中德育过程,并对家庭和学校的德育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与利用,不仅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还有助于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陆树程,郁蓓蓓.家风传承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03):14-20.
肖群忠.家风家规与立德树人[J].中国德育,2014(10)16-20.6AC7C301-2582-4676-BB08-555DD16770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