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仰臣
在议论文写作中,对比论证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故此,在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考生不妨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把两个相似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而揭示其本质特征;也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使得论证深刻有力、观点突出鲜明,进而出色地完成写作任务。
一、事例对比
对比论证既是一种论证的方法,也是一种素材应用的方法。行文时,考生不妨并举若干典型、具体的事例加以比较,再进行缜密的分析论述,以此增强观点的鲜明性和说服力。
1.不同事例间的正反对比
议论文写作中,考生在亮出观点并简述一个正面事例后,不妨再安排一个反面事例进行对比分析,以肯定正确的方面、否定错误的方面,从而更深刻地揭示本質,充分论证论点。在实际运用此方法时,考生首先需围绕观点选取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材料。形式上,除了采用简单的“一正一反”的对比举例外,考生还可尝试采用“一正三反”“一反三正”等方式。其次,在论证时,考生不可简单罗列事例,而应当紧扣论点进行分析、论述,做到“叙议交融”。再次,考生行文时还应注意有主有次。一般来说,文章从正面立论,主体部分即以正面论述为主,以反面论述为辅。请看优秀作文《善则听之,恶则弃之》的片段:
如果说生活是一部“作品”,那么每个人都是创造生活的“作家”。而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人,则是我们的“读者”。该如何对待各种读者的呼声呢?我认为,应当“善则听之,恶则弃之”。
有许多孤介自守者,自以为才智过人,对读者的呼声充耳不闻。比如“发明大王”爱迪生固执己见,拒绝听从他人“生产收音机”的建议,最终导致自己辛苦建立的留声机销售组织瓦解。虽然没有读者的协助,我们寸步难行;但拥有了读者的协助后,我们也须筛选出其中积极的、有益的呼声,化读者之力为己用,创造出更完美的“作品”。
人生在世,我们会听到各种各样的读者“呼声”。如果我们不能择善从之,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沦为他人信笔涂鸦之作。因此,我们不妨练就“火眼金睛”,从妖魔鬼怪中找寻真正的盟友。唐代诗人贾岛酷爱推敲词句,对读者呼声来者不拒,却也有所辨别,方铸名诗。故而,对于读者的呼声,我们需将其中的良言诤语尽可能为己所用。
文章开头,考生采用设问的方式,简洁、凝练地提出了中心论点“善则听之,恶则弃之”。第二段以爱迪生为例,从反面论述对读者的呼声充耳不闻的危害性;第三段以诗人贾岛为例,强调了倾听读者呼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正一反两个事例对比鲜明,说理充分而令人信服,事例对比论证为全文增色不少。
2.同一事例在不同阶段的对比
在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的写作过程中,考生还可将同一个事例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情形进行对比,着重论述其在发展变化中的不同之处,从而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及其蕴含的道理。而经由对比形成的鲜明的反差效果,更令考生所持观点不言自明。围绕论点选取某一事例后,考生可采用纵向对比的方式,对该事例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形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挖掘不同之处产生的根源,以此突出、强化论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请看优秀作文《劳动创造人生价值》的片段:
盛唐时期,唐朝创造的灿烂文化强烈地影响着东亚诸国乃至整个世界。外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便是从唐朝开始的,至今华人在国外聚集之地还被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对世界的巨大影响。那时的人们勤于耕种,乐于劳作。而晚唐时期,贪图安逸、耽于享乐之风盛行,结果是田园荒芜、社会矛盾被激化,不久王朝覆灭。可见,劳动之于国家的重要意义。
如今,提到五一劳动节,人们关心的不再是“劳动”而是“小长假”,这着实令人深思。在多数人看来,劳动无非是一遍遍地重复一件无聊又累人的事情,毫无乐趣。但如果能从劳动中找到快乐,相信很多人就不再以此为苦了吧!
选文第一段,考生以唐代不同发展时期即盛唐和晚唐进行对比,分析了劳动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接着,作者追古抚今,直指现代人忽略劳动的现象。作者运用对比说理方法,步步深入进行论证,使文章观点更具说服力,进而引发读者的共鸣。
二、道理对比
为使论证更具说服力,写作时在“摆事实”之余,考生还要学会“讲道理”。须知,恰当使用正反对比说理方法能鲜明地反映文章的立场观点,进而增强论证效果。使用对比说理时,考生首先要注意其所论述的两种观点的不同之处,并在分析比较中明确表达出自己的态度,立场要鲜明。其次,考生还要合理地安排对比论证的顺序,如采用“先正后反”或“先反后正”进行论述,并注意“以正为主,以反为次”。考生要多强调正面的益处,简洁论述反面的危害。最后,考生也应学会使用“反观”“反之”“相反”等对比论证的标志性词语。请看优秀作文《点滴劳动,共筑盛世》的片段——
劳动,是人类生生不息发展下去的法则。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灿烂辉煌的现代文明,劳动推动着历史车轮不断前进。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田野上精耕细作,创造了绵延不绝的文明奇迹和不可胜数的精神财富。“耕读传家”的传统绵延了千载,“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祖训萦绕耳畔,劳动早已是流淌在国人血液里的基因。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各行各业人民的点滴劳动汇聚成时代洪流,使我国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农民的辛苦劳作让我们粮食充足,工人的辛勤劳动为我们建起高楼大厦,科研工作者潜心钻研使大国重器频频惊艳世界!没有劳动,绝不会有中国今日举世瞩目的成就。
而反观当今社会,不理解、不愿意劳动的现象时有出现,令人忧心。有人说,学习太忙,劳动占时间。同学们,人的发展是全面性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劳动也不可或缺。在劳动中,我们磨炼意志,增强体魄,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劳动也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学习与劳动结合能使我们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有人说,劳动太辛苦,不如将劳动交给人工智能。科技进步能够解放人们的双手,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从此不用劳动。人工智能不等于无所不能,体现人类智慧的脑力劳动依然重要,流传千载的文学经典就是人工智能难以创造的精神财富。假如人人拒绝劳动,人类的机能难免退化;假若退化之势愈演愈烈,未来的世界将难以想象。劳动虽然辛苦,但也是实现自我提升的重要手段,人取得劳动成果时的快乐是花钱都买不到的。鼓吹享乐、忽视劳动的错误思想,于人于国,害莫大焉!
选文开篇即紧扣主题,从正面论述劳动的意义,以启发人进行深入思考。第二段则笔锋一转,从反面逐一驳斥当代部分青年不理解和不愿意劳动的相关说法。正反对照之下,作者强化、突出了“点滴劳动”对于“共筑盛世”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对比说理堪称全文的亮点所在。
(责编 / 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