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婕(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药剂科,天津 300400)
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肾功能会出现渐进式损害,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严重会导致肾功能衰竭,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糖尿病肾病发病原因多样,治疗主要是通过控制血糖含量,同时服用治疗肾病药物进行控制,但患者自身存在饮食状况、血糖控制状况、肾毒物质含量差异,且没有规范用药,最终导致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2]。糖尿病肾病在中医文献中可以划分为消渴病,同时水肿、尿浊症状又符合肾病症状。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肾病主要因患者体内出现精微外泄、气化不利、水湿内停症状导致,病症持续时间长将导致体内毒素超标,引发脏气虚衰病症[3]。中药黄芪具有补气血,改善体内气血流通状况,调节身体阴阳失调状况,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一定疗效,因此,本文通过使用黄芪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13例;年 龄47~84(74.63±8.71)岁;病 程5~17(12.11±4.73)年。对照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8~83(73.86±8.13)岁;患病时间4~16(12.21±4.3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1)经医学诊断为糖尿病肾病;(2)研究已获得患者及家属许可。排除标准:(1)免疫功能障碍;(2)中药过敏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采取口服格列喹酮片控制血糖,餐前30 min口服1片,患者每日服用总剂量应在医嘱下进行调整,在餐前、餐后2 h必须按时测量血糖水平,并做好记录;进行相应的饮食控制,避免食用含糖食物,多饮用温水;进行适度运动锻炼,在进行训练时先进行缓慢训练再不断增加运动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黄芪进行治疗,黄芪用法用量为30 g/次,1 次/天,加水500 ml进行煮沸30 min后停止加热,放置一旁降温,待温度适宜即可饮用。两组均治疗1个月。
1.3 临床观察指标 用药1个月后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含量、血肌酐水平、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评估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肾脏形态正常,不存在水肿状况,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持续15天没有发生改变;②有效:肾脏在形态上没有明显水肿或萎缩,病情在用药后可控;③无效:肾脏存在高度水肿,血液流通压力大,肾功能明显下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尿微量白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4]进行检测,患者于检测当天早上保持空腹,由护士抽取5 ml静脉血,进行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进行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正常范围在20~199 μg/min;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含量使用便携式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检测,含量范围4.99%~6.79%,数值越小则说明血糖含量越高。(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水平和UAER。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分别收集患者治疗前、治疗1 个月后的24 h尿液,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的尿白蛋白水平,随后根据公式UAER=尿蛋白(mg/ml)×24 h 尿量(ml/24 h),计算患者治疗前后的UAER。(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MCP-1和TNF-α水平,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血清MCP-1和TNF-α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含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含量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含量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P n 25 2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μg/min)120.17±32.74 83.39±11.76 121.28±34.57 95.17±12.21 3.47<0.05糖化血红蛋白(%)7.76±1.10 5.76±0.43 7.25±1.21 6.12±0.57 2.52<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水平和UAER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血肌酐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UAER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UAER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水平和UAER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水平和UAER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P n 25 25血肌酐(μmol/L)治疗前88.26±17.42 89.11±18.15 0.17>0.05治疗1个月后90.71±15.24 92.56±20.56 0.36>0.05 UAER(mg/24 h)治疗前197.15±52.64 198.34±55.25 0.08>0.05治疗1个月后113.24±30.52 155.27±34.47 4.56<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CP-1 和TNF-α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CP-1和TNF-α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MCP-1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MCP-1和TNF-α水平比较(±s,pg/ml)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MCP-1和TNF-α水平比较(±s,pg/ml)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P n 25 25血清MCP-1治疗前152.24±51.23 153.34±50.48 0.08>0.05治疗1个月后68.11±21.28 95.45±24.32 4.23<0.05 TNF-α治疗前42.76±10.46 42.25±10.12 0.18>0.05治疗1个月后17.42±3.31 28.37±7.46 6.71<0.05
糖尿病肾病者尿液会出现大量蛋白物质,长期以往将导致肾脏功能减退,中医理论认为该病是由肾虚血淤导致,需用益气活血、滋阴补肾方式进行调节。黄芪性质温和,具有益气补血的功效,药效进入人体后可以起到利水消肿的作用,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在进行常规降血糖方式的基础上增加黄芪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在治疗时糖尿病肾病以降血糖为主,患者通常采取服药控制血糖,但长期服用降糖药会对肾脏造成极大影响,不利于预后。黄芪具有补气、益气的作用,将其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中,可以利用黄芪多糖对血糖含量进行双向调节,抑制高血糖含量,从而强化降糖效果[5]。黄芪还具有巩固根本、增强身体机能的作用,患者服用后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当免疫系统正常运转后,免疫因子含量增加,调控机体运转,对患者整体身体状况的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6]。此外,黄芪还具有益气止汗、利水消肿之效,坚持服用该中药,不仅不会产生副作用,还可起到减轻水肿,调节肾功能的作用,有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
另一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说明黄芪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时能有效缓解机体的炎症反应及高血糖症状。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症状导致肾脏发生微小病变,便会促进尿微量蛋白含量的提升,前期含量较少,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含量就会不断增加。肾脏与人体免疫有关,当肾脏损伤后人体基本免疫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加剧病情。黄芪在治疗过程可产生补中益气的功效,可以改善脾胃虚弱,补中益气,还可以产生利水消肿的作用,对缓解炎症反应产生积极影响。在控制血糖含量方面,黄芪可通过促进组织吸收和消耗葡萄糖含量来达到控制血糖含量的作用。现代药理学表明,黄芪可促进机体代谢、免疫系统,通过扩血管、改善血小板功能来改变血流速度,提高肾小球保护作用,促进生长因子对肾脏产生作用。黄芪还可促进内皮细胞受损功能的恢复,进而促使肾功能异常状况得以改善,最终达到保护肾脏的作用。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上,中药黄芪还具有降压、抗菌、抗病毒作用,增强细胞的生理代谢,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和蛋白质更新,减轻肾脏病理性损伤,从而降低尿蛋白含量。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水平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UAER 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黄芪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水平,给患者肾功能提供更好的保护。UAER 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可直接体现出患者的肾脏损伤情况。黄芪作为中药中用于补气的药材之一,在利水消肿、补气升阳、托毒生肌上均有显著作用。根据现代药理学的研究结果,黄芪可以有效抑制人体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小板的活性,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的情况,推动患者的微循环,进而达到减少患者尿蛋白产生的治疗目的。除此之外,黄芪还可以调节患者体内脂质代谢紊乱的情况,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对患者机体的损伤,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肾功能,安全性较高。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MCP-1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黄芪能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目前医学上尚未明确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其诱因与患者的唐脂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变化、炎症反应等均有密切关系。有医学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进展中起着较为重要作用,且TNF-α和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呈正比,同样可以用来评估患者的肾脏损伤情况。而血清MCP-1作为炎症反应的启动因子,与人体内的肾小球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均有密切联系。黄芪能通过降低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的方式,减轻患者的血管阻力,改善患者机体中肾小球的“三高”情况,进而保护患者的肾小球基膜,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使用黄芪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糖含量和肾炎风险,在降低患者尿蛋白水平、减轻患者炎症反应上均有显著作用,能给患者的肾功能提供更好的保护,值得临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