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旭
【摘要】课堂教学从问题出发,教学问题是上课低耗还是高效率的试金石。而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在较大程度上也要有赖于老师提问的技能,以及每个学生对问题的正确处理。我们现在的“高效课堂”过于强调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看似把课堂教学还给了孩子,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人感觉是由“老师一言堂”变成“孩子一言堂”。而本文正是为了说明这么一个问题,让课堂教学重新回到了原位:老师的讲,就是为学生的学,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有效的学。教学问题时要兼顾每个学生的知识、心理;选取适当时间,选择恰当的问题类型,掌握恰当的难度,把握恰当的火候,精心设计出全新的、富有可发展性的问题,以增强学生课堂发问的艺术性,由浅入深、问中求新、变顺为逆、绷直为曲,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想。同时针对学员的疑问问题,从方式上予以引导,从方式上予以帮助,利用问题创设平等融洽的“谈话场”,让教学形成“教学共同体”,让“质询问难”变成学生数学课堂的最精彩一环,从而真正实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全方位发挥。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掌控火候;技巧策略
陶行知先生曾有诗云:“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巧问,愚者笨问。人才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学从问题开始,教学中的问题是课堂低效还是高效的试金石。我们可以了解,好的课堂问题往往有着促进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等教育功效。所以,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在较大程度上也要有赖于老师提问的技巧,以及学生对问题的正确处理。低效率的课堂源自于老师对课堂问题的有效处理,高效课堂来源于老师对课堂问题的处理艺术。综上所述,课堂的好坏,有赖于老师对问题的处理。
在实验“高效课堂”以前教师往往一人包办了课堂提问,如果教师的提出没有中小学生的协助,中小学生往往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从而形成了教学的冷场,而且教师也不得不自问自答,甚至以简短的集体回答代替了中小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活动,从而形成了学生思考的空洞,达不到教师预想的效果。忽略了问题的精心设计与引导,教师的问题产生很大的随意性,造成教学上“启而难发”的情况。
在实验“高效课堂”之后,老师们一上课就针对导学案上指出的问题,并急于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这样的教学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老师在讲些什么,似乎将教学任务交给了每个学生,更突出了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实际上,这是在将“老师一言堂”变成“学员一言堂”;有的小队队长独自在唱“独角戏”,而其他孩子正在当听众,却不知怎么补充时间;有的小队的学困生则将此时当成游戏的最佳时间;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让学生自己说,不作任何讲解、示范、点评。
如果在课堂是一把钢琴,那老师便是唯一的演奏者。节拍如果把握得好,整个歌曲都能完美动听,学习者就可以从倾听中得到知识和成长。而这个节奏就是“度”的掌握。提问的时间节点,难易程度等都可以归结为“度”的把握。课堂上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不是用力过猛,而是火候未到。因此,增强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掌控好提问和解决问题的火候值得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认真探究。
本人在传统的启发式教育理论、课堂教学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友善用脑”和“高效课堂”的实践,学习全国各地课改实验学校的成功经验,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研究提问的策略,思考为什么要提问,在什么时候提问,提问什么,怎么问等。在此对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课堂提问的一些策略技巧谈谈自己不成熟的几点体会与同行切磋。
一、数学课堂的现状
(一)由“老师一言堂”变成“学生一言堂”
素质教育的改革,需要老师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增加与老师的交互。所以,部分老师就把教学问题的总量、给学员解答的问题总数量,当成了评价一堂课教学内容是不是充实、以及学员积极参与程度的一个标尺。满堂问题,老师似乎把整个教学都留给了学员,从而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实际上,这是将“老师一言堂”变成“学员一言堂”,不但未能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地性,反倒取消了老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使教学陷入了无序状况,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
(二)缺乏精心設计的问题
我们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若忽视了学习者的客观现实,就离开了学习者的“思维发展区”,罔顾学习者的现有能力,拔高了提问的困难,给学习者带来认知上的障碍,而没法取得相应的教学;有些教师又小看了学习者,所设计的提问缺乏挑战性,构不到吸引力;又有些教师的提问设计问题没有连惯性,思维空间跳跃过大,学习者的思考根本无法进行,同时又没法起到相应的教育效果。
(三)模式化的提问行为
由于问题教育目标上的功利性也产生了对问题提问功利化的趋势,但因为功利性的教育目的往往忽视了对问题行为的设计,因此问题形式也往往陷入了固定性、模式化状态,提不起学习者的浓厚兴趣,也刺激不到学习者主动性的思考,教育效果也大打折扣。
(四)重视问题的回答,而轻视学生反馈
在导学案上精心预备了若干题目,当学员在上课或展示时答不到自己所预设题目的答案上时,指导教师有时直接打断了学员的解答过程,只满意于简单的规范回答,一味强求学员机械套用解法的一般过程与“通法”,而自己却一讲究竟。长此以往,学员们非但没有投入到对提问的思索与解决中去,反倒更易于导致学员对提问的麻木,从而产生了对老师的依赖性,失去自我展示的信心。
二、数学课堂上提问的有效性的基本要求
初高中数学课堂一般都是围绕着某一特定课程目的进行的,课堂的中心任务是“传授知识,解决问题”,教师提问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产生问题,积极思考,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考、想像等力量,并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也能够在实践中找到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科学教育。
1、精心策划问题:教师提问时应面对所有学员,注重学员的个体差异性,而问题的难易应适中,以多数学员通过讨论都能准确解答为宜。如问题困难过大时,应先布置成小组讨论,由学员先在组里提出自己的想法和不同的看法,之后再积极上台表现;或分解为阶梯式的问题,再逐级提出。不但要有教师之间的问题,更在引导学生相互之间问题上,让所有的学习者都积极地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而不要出现“遗忘的角落”。
由于指导学案提前发送给了学校,而学生已提前自习,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点似乎已经没有了新鲜感,因此老师更要精心设计提问情境,以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思考问题的主观积极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激情。另外情境问题也不能过大,或过分宽泛,避免学生“跑调”。
2、问题必须要有必要性:数学课堂问题应该按照课堂教学要求,根据课堂教学程序、教材构成孩子的认识架构,循序渐进、精心设计。要按照由浅入深,自主反思,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环环紧扣等一系列规则,以体现先学后教的指导思想,符合学习者的基本知识序列,反映出教育指示结构的严密型、科学性、条理性。教师在提出疑问时,看问题是不是激发了学生迫切要掌握内容,是否引起了其学习动机。
3、问题要有创意:创新设计教学问题,注重的是问题具有启发性。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诱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还可以养成学生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利用创新思路处理了问题,还学习了这种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设计一题多解,或多向求解等各类问题,使学生以不同视角、从不同侧面,用各种方式解题,诱发了学生在多方面的心理兴奋、从而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路。
三、提高数学课堂上提问的有效性的策略技巧
老师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并选取适当时间,通过适当的形式向学生提出疑问,以增强教师教学发问的艺术性,准确把握好“度”,掌控好“火候”。准确把握提问的策略,思考为什么要问,在什么时候提问,提问什么,怎么问等。
(一)有效提问的时机
1、发问于学校教材的疑难之处。若每个学生没有问题则设置疑问,或“制造矛盾”,以敞开学员心扉,启发学员去思索,并逐步带入佳境。
2、发问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让学生先回顾旧知,通过问题让使学生感受到利用现有知识难以解决问题的困惑,对探索新知产生强烈的愿望,从而顺利的过渡到本节课的内容。这样既激起了学生获取新知的欲望,又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
3、发问在学生的思想上受阻时。学生在复习中产生思想困惑或思考困难也是时常出现的,因此老师们需要随时调整或修改学生原先准备的问题,将问题重新提出“火候”上来。教师可以将一些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问题,也就是给学生设计出一个个思维的“台阶”,让教师引导学生慢慢的找到正确答案。
(二)有效提问的设计
教学问题是一种设问、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育艺术,它对于活跃学生思想,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具有很大意义,它同时又是联结老师、学生与课堂之间的重要纽带。合理的教学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打开学校智力之窗的钥匙,是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桥梁。但是,为了取得这样的效应,我们也需要对问题进行艺术设计,并巧妙运用。
1、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出了一个新颖的能够激起学生强烈求知欲望的境界,让学生的创新思想火花得以绽放,可谓“问中求新:一石激起千层浪”。
2、提问时要抓住知识点的坡度。针对学生的思维特性,善于捕捉时机。课堂提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有台阶。针对难易相当的题目,要注重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循循善诱,方能鼓起学习者的自信,并进行层次激发,逐步深入。创设妙趣横生新的问题,遵循学生的认识規律,为学生接触新知识提供了铺垫,从而降低思维的困难。可谓“由浅入深:投石冲开水底天”。
3、提问要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教师此时采取了递进型提问方式,通过连续串的询问,环环相扣,步步前进,以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开拓学员思路,把握实质。这不仅可以发现学员知识与信息之间的差距,也可以呈现教师思考的全过程,给学员一次丰富思考的机会套餐,同学间形成了共振。而通过逆向思考的扩散型提问法(从关键问题处、中心或结论问起,从后往前推,力求包含最前面的具体内容),则可以帮助学生从多视角思考问题,让思想的火花不断撞击,使学习者张开想象的翅膀,自己找到正确答案,可谓“变顺为逆:打破沙锅问到底”。
4、提问要注重思维的纵向延伸。人们讲:“问的直则笨,问的曲则巧。”全部循着课文结构的剧情设计提出,从某些视角来说,这是直问。倘若老师对所要解答的问题不做单刀直入、直截了当的设计,反而另辟蹊径绕道迂回,这便是“曲”了。在课堂中选取最能引发学习者浓厚兴趣的热点组成问题序列,力求问题流程新奇独特,让学习者喜闻乐答,使学习者有如坐春风如沐春雨般的体验,从而产生教学的内驱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互动生成”。正如伟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言:人们最深刻、最长久的思索,在于遇到未知之谜。巧问曲问,不但能激活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能大大增加思想容量,有利于学习者的心智发展,可谓“变曲为直:敢问路在何方”。
归根结底,在所谓数学课堂中有效的课堂设问,实际上是将一切问题以学习者为主体,通过发掘、找出使课堂高效进行的问题情境,在恰当的时机、在恰当的空间以恰当的方式展示出来,让我们的高效课堂教学逐步回到原位,在“敢于发问—学会思维—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的良性发展轨迹上,通过提问创设公平和谐的“谈话场”,让课堂变成“教学共同体”,让“质疑问难”变成数学课堂的最精彩一环,从而真正达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方位发挥。
因此,有必要从解决问题的技巧与艺术上潜心钻研,设计出全新的、更有可发展性的提问,并千方百计开启学习者的思想大门,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浪花。
参考文献:
[1]《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程标准》
[2]《课堂大问题——学校高效课堂问题诊断》 吕 勤、吴荣华
[3]《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一些思考》 郑国才.
[4]《以问题为本的学习在领导发展中的作用》 [美] 布里奇斯、海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