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所有中国人的精神价值来源,对一个人的精神价值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投射到教育行业中便意味着在教授学习过程中为学习者普及传统文化,从而让学习者汲取到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核心价值,帮助学习者提升自身的整体素养。本文主要在探究传统文化教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寻找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习者整体素养的措施。
【关键词】传统文化;学习者素养;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5-129-03
【本文著录格式】于福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学习者整体素养[J].中国民族博览,2022,03(05):129-131.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1]GHB1389。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指那些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存续发展的富有巨大精神价值的宝藏,学习者如果能够吸取其中的内核便会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下成长为更加具有时代价值的接班人。但是在实际的教授过程中,传统文化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十分明显,教授者要善于根据学习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来提升学习者的内在核心素养。
一、传统文化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者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不足
传统文化作品往往比较晦涩难懂,学习者的学习难度往往比较大,这种难度在无形之中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进行教授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要善于改变教学方法,以学习者的直观体验为主,在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帮助学习者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帮助学习者更好的获取文化之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核。
(二)学习的方式较为单一
在教授传统文化的时候往往采用背诵的方式,学习者打印很多的资料进行背诵,以古诗与文化常识为主。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之下,学习者虽然能够记住很多文化知识,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价值。所以,教授者要善于采用灵活有趣的方式,在学习者理解知识的基础之上帮助学习者学习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二、传统文化教学对提升学习者整体素养的作用
(一)培养学习者的良好价值观
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中不乏抒发报国之志、亲友之情、努力读书等价值观点的文章,教授者在讲解这些文章的时候往往能够找到其中的价值点,这种教授方式便在无形当中引导学习者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这对学习者的价值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学习者的文化素养
文化的积淀对于一个人的文化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饱读诗书拥有文化积淀的人往往更能够处理生活中所面临的抉择,更能够培养高雅的爱好与人格。所以,在教授的过程中如果对学习者进行文化引导,学习者往往更能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立精神人格的个体。
三、借助传统文化培养学习者整体素养的措施
(一)借助书法练习,培养学习者的整体素养
书法是一种艺术,那一笔一划下有重如千钧的文化价值。如以具体的字作为例子,让学习者学会这些字的间架结构,并组织学习者分组到黑板上进行练习。在讲解具体的字的时候,从书法的角度为学习者讲解汉字之美,尤其注重细节的讲解。在讲解具体的书法艺术时,首先让学习者掌握汉字书写时的一些特点。如:汉字的动态美,书法应该是灵动的,汉字应该有一种动态感,如此才会有传神之效。在这之前,写字并不是只需要规整就可以,应该要借助专业的书法课让学习者意识到汉字应该呈现出具体的美感,这种美感体现在汉字的动态美感之中,小小的一个点会以其动态美让整个字呈现一种审美的情境。在讲解其中的动态美之时,可以用“大”这个字举例,在写最后的捺时,可以让其稍微短小有力一些,这时,整个字就会具有一种动态的美感。再比如:汉字的穿插美,要让学习者意识到汉字书写的时候要有一种穿插美,借助笔画的穿插,让每个字都具有一种交错之美。穿插指的是左右两部分要有互相渗入的特点,以这样的方式写字,汉字本身就会就有一种融合之美。穿插,是在一个字中,一部分的笔划进入另一部分的范围之内,且插入该部分的空当之中。穿插,有两种形式。一是笔划得实际插入,也就是说笔划实际插入另一部分的空当之中。再一种情况是虚插,所谓虚插就是笔划的实体部分并没有插入另一部分的空当之中。但是,笔划发出的笔力却插入另一部分的空当之中,看起来让人有笔划插入另一部分的空当中的感觉,这就是虚插。在講解“故”这个字的时候,应该让左右两部分有一种穿插的美感,及右边的捺要深入到左边“古”这部分,让两部分更具有融合性。最后,教授者还应该让学习者意识都书法之中所呈现的独特美。书法之美美在不一,同一书法家在写同一个字的时候必然会呈现不一样的风味,不能呈现两个一样的字。这就是书法艺术中所讲求的独特之美,也就是审美的多变性。书法注重美观:一个字内,讲究“燕不双飞”(隶书里的波画不能同时出现两次)。一幅作品内,也要尽量避免一个字形重复出现。目的都是减少雷同,丰富变化,增加美感。我认为,在书法家的笔下,每一个字都是一个艺术品,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不能呈现一摸一样的字。如果字都一个模样,那书法中的艺术美便毫无踪迹可循。
(二)借助古诗诵读,培养学习者的整体素养
唐诗宋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那些流传至今的诗句当中内含着无尽的精神财富,对于学习者而言,感悟传统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阅读这些经典文学作品,教授者应该让学习者接触大量的古诗词,从而帮助学习者从其中汲取文化价值力量。古诗是一种自带韵律的文体,学习者在吟诵古诗文的过程中,能够借助其本身的韵律来体会诗中的情感,因此,为了帮助学习者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组织者要善于组织古诗诵读活动,悟诗中的情感。
另外,诗人在创作诗词的背后往往有一定的缘由,最好的理解诗歌的方式往往是营造相关的情境,帮助学习者理解诗歌的内涵。设计教学情境是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因此,进行古诗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借助多媒体营造学习情境,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古诗词的情感,从而帮助学习者形成良好的精神人格。
(三)借助文本讲解,培养学习者的整体素养
文本是学习者学习的主要平台,文本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这些与文化有关的因素需要教授者细细地挖掘,并且以恰当的方式让学习者知晓。这就要求教授者要具备丰富的文化储备,善于挖掘课文当中的文化因素,再引导学习者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习者的文化素养。
美是抽象的艺术,但是美更是生活的态度。作家的写作一定是有感而发,怀着一定的热爱才能写下优美动人的文字。叶圣陶笔下的《苏州园林》美且令人心驰神往,是因为其中蕴含着他对家乡的怀念与深沉的爱,这便是《苏州园林》与其他说明文最大的不同,这不仅是一味文学家笔下的精品,更是一位游子对家乡的热爱,那亭台楼榭是曾经的故居,所以才造就了苏州园林的美,我们要体悟其中的生活艺术与文化态度。所以,学习《苏州园林的》的时候不仅要教给学习者知识层面的内容,更想让学习者认识到这种美是真实的,是可以生活其中的,所以在学习这一部分的活动时,教授者利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习者感受居于园中的惬意。可以先让学习者阅读第四自然段,并引出宋代文人苏舜钦所作的《沧浪亭记》,让学习者感受居于园中的美好与恣意。为了降低学习者的理解难度,首先用白话文翻译《沧浪亭记》,以期学习者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让学习者阅读《沧浪亭记》的片段“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并且,据此可以设计一个“续写活动”,将《苏州园林》与《沧浪亭记》进行结合。同时,选取第四自然段中的几句话,并将最后一句“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又是入画的一景。”删掉,让学习者以“春秋佳日,水光潋滟......”或者“夜下乘一扁舟,恰逢朗月高照......”为开头进行续写,在续写中,学习者要能够引用《沧浪亭记》中“洒然忘其归”或“觞而浩歌,踞而仰啸”这句话。这一活动的用意十分深远,学习者不仅会从中理解“引用”这一说明方法,还能够让学习者在这种情境性的续写活动中体会到生活在园中的这种境界与美好。这一活动让整堂课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学习者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还切实体会到了那份居于园中的美,体悟到我国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这便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总之,教授者要有一双善于挖掘文化意象的眼睛,在教授过程中多渗透给学习者一些与文化息息相关的内容,从而让学习者耳濡目染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啊。
(四)借助写作,培养学习者整体素养
提升学习者文化素养的方式是让学习者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发生反应,让学习者充分理解这些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学习者的整体素养。这样的理念可以与写作学习进行结合,让学习者借助写作抒发自己的体悟与感想。
诗歌是一种写意的艺术,言有尽而意无穷,学习者要想透彻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就要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去寻找诗歌中所蕴含的意象以及由这些意象所描绘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帮助学习者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实现这些母的可以介借助写作练习的方式。为了帮助学习者升华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可以组织适当的写作活动,利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帮助学习者理解诗歌情感。比如,欣赏《水调歌头》这首宋词的时候,可以充分借助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习者认识该诗。教授着向学习者提出写作要求:“发挥你的想象力,写出你阅读本首诗的感悟,内容包括,作者在本首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的情感是怎樣表达的?记录了一个怎样的事件?你还能联想到什么样的内容?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表达这种情感?”学习者在收到写作要求之后,开始认真品读该诗,并将自己对该诗的理解以文字的方式表现出来。学习者可能会这样表达自己的观点:“首先本首诗是写作背景是诗人被贬无法与弟弟苏辙共度中秋所写,诗中是有一层淡淡的愁思。”在学习者写完文章以后在其他学习者面前朗读自己的文章,一起进行讨论,最后教授者对学习者的文章进行点评与评价,帮助学习者获得最真实的情感理解。另外,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往往具有一定的厚度,他们或许感叹时间珍贵;或者赞扬友谊之情,或者表露人生志向,或者体现人生境界。总之,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内容是多种多样而且极富有教育价值。所以,组织进行诗歌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借助提问的方式帮助学习者发现诗歌所要表达的主要情感,帮助学习者获得良好的价值熏陶。再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为例,为了培养学习者的爱国之志,在教授过程中要善于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导学习者认识到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辛弃疾本人的壮志豪情。在学习本诗时,向学习者提问:“你认为辛弃疾是一个怎样的人?”,借助这个问题,学习者能够对作者的情感和写作背景进行分析,从而让学习者切实的理解辛弃疾的诗词内涵。然后,教授者让学习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原作的扩写、改写或者续写,让学习者的心灵与文本的内核发生关联,从而帮助学习者在表达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五)借助活动,培养学习者整体素养
我国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文课堂不可能涵盖全部的内容,要想提升学习者的文化素养,就要让学习者去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让学习者走进文化的情境之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因此,教授者可以借助相关的活动,调动学习者的参与兴趣,为学习者提供与文化亲密接触的机会。
对于学习者而言,接触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无异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笔者认为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设计相关的活动,从而提升学习者的参与兴趣。首先,设计“读书角”,结束阅读活动,让学习者养成阅读的习惯,鼓励学习者自带图书组建读书角,并设定固定的读书时间。在这个时间段之内,学习者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徜徉在这些文字之中,与故事与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为了帮助学习者以一种较为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读书活动之中,教授者要组织较有趣味的活动方式,在调动学习者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习者的参与质量。另外,还可以在活动时间为学习者播放相关的纪录片,让学习者以一种形象的方式走进我国的文化之中,《中华汉字五千年》是一部以时间为线索的介绍中国汉字发展历程的纪录片,借助这部纪录片观众可以从一个历史维度认识了中华书法文化的发展演变历史,这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一个走近历史的过程中,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认识了书法文化在全世界的热度,也认识到了不同字体的演变过程中,认识了民间对书法文化的热爱,认识了不同书法大家对书法艺术的见解。看完纪录片之后,学习者会觉得汉字不再是一笔一画的文字,而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书法艺术的发展与中华名字共存,那一个个小小的文字被赋予了生命、文化和热爱。这小小的方块之间有着中华文明核心符号体系的核心价值。而且,对于语文课程而言,认识书法,了解书法艺术,体悟书法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学习者学习语文主要依托于汉字,学习者需要写汉字,需要借助汉字理一篇文章中的精神内涵,但是如果学习者仅仅把汉字当成一种文字,一种交流工具,那么对于学习者而言,他们的语文学习是缺乏精神价值的,因此,教授者本身就要认识到笔下汉字中所具备的文化价值,让学习者有过这些汉字意识到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与文化,这对学习者的精神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总之,教授者借助多样的方式引导学习者走进文化之中,提升学习者对文化的理解力,进入替身学习者的整体素养。
四、结语
教授者要意识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学习者精神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选科学的方法,在提高学习者参与兴趣的基础上让学习者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核,从而提升学习者的整体素养,这对学习者的未来发展以及精神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凌.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01):59-60.
[2]陈佳新.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文学教育(中),2011(03):118.
[3]王敏.透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4):104
[4]李景瑶,李凡,许欢,李凤霞.新媒体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以《国家宝藏》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2(01):78-80.
[5]白露. 新媒体语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J].文化产业. 2021(35):67-68.
[6]李丹阳.新时代背景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研究[J].决策探索(下). 2021(12):45-47.
作者简介:于福文(1970-),男,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人,大学学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