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课堂”助力“双减”教育改革

2022-06-02 17:29路琪儿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三个课堂学生发展双减政策

路琪儿

摘   要:为推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双减”政策的实施,“三个课堂”成为推动传统意义课堂概念深化和变革的动力。“三个课堂”通过学校的育人功能和服务功能,打通与社会的联结,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及发展性的特点,不仅可以创新高效教学,而且可以优化育人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三个课堂;双减政策;教育改革;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12-0037-03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成教育强国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战略核心。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凸显三全育人宗旨,坚持五育并举,突出因材施教,促进“双减”背景下教育改革的实施。在这一新的历史交汇点上,“三个课堂”被提出且着力打造。“三个课堂”的提出直中基础教育领域改革的核心和本质,成为一体化落实“双减”任务、课后服务、国家课程要求、“五项管理”等相关政策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也为中小学校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思路和方向,为全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

“三个课堂”即为三种形式的课堂,依据学习内容和空间场所的不同进行划分,它不是指传统的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校内课堂,而是综合了课中课后、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场域的多元化、多方位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和,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教育新生态,是对传统意义课堂概念的深化和变革。

具体来说,“第一课堂”是指教育教学的主阵地,需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做到基础性、目标性和规范性;“第二课堂”是为了深入和拓展“第一课堂”的学习内容,充分利用校内其他学习场所,例如功能部室、社团活动场地、文化走廊等,进一步发挥好学校的育人功能和服务功能;“第三课堂”则加强了学校校园和社区之间的连接,主要指向学校校园之外的社区实践性教学训练场地,包括研学基地、思政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博物馆、科技馆等,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及发展性的特点。

一、创新“第一课堂”,实施高效教学

(一)优化教研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教研方面,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先“个人备课”后“集体备课”,再融合“案例教研”,由组内一位教师依托“课堂实例”进行教育者个人反思、组内评析、参与式交流讨论,必要时应参考骨干教师的归纳总结进行提炼升华,经修改完善后再进行资源共享。学校可在每学年设置主题研讨月,充分下放自主权,各教研组根据组内学科学情特点,梳理亟需解决的课堂问题,运用新思路新技术,创新高效教学模式,落实高质量备课。

(二)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融合教学模式

学科知识之间无壁垒,我们要融合课程,创设无边界课堂,打破条件育人的边框、突破单向成长的边界,引导学生淡化学科边缘、整合自己所学的学科知识,让其能够跨越知识的边界,以问题为导向,自主探索求证,主动建构对未知世界的认知。

(三)打造系列课程,关注学生身心发展

中小学可根据学生学段特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情感教育课程、学生团体辅导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及个体心理咨询等,逐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波折,培育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四)創新作业模式:减负提质,巩固知识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在校时间延长,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减轻学生负担并提高学习质量,作业的改革和创新不容忽视。传统作业形式单一,负担较重,学生对作业普遍产生厌烦情绪,这不利于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因此,我们应依据学科素养构建多元化作业体系,设计引入多种情境化作业模式,充分全面调动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综合能力。同时,依据各阶段学情特点,可提倡分层作业,既能拓展部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能力,又能照顾到部分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

二、打造“第二课堂”,优化育人成效

学校是具有润物无声教育效果的文化场所,要充分发挥好“第二课堂”教育主阵地作用,可从德育、教学、艺体等多重维度出发丰富学生活动模式,创设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环境。

(一)加强文化建设,做有温度的校园

各学校可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理念,以“校本化课程体系”为载体,创设书香校园、幸福校园等,多方面创造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软硬件齐备的校园环境,建设有温度的校园文化。

(二)丰富社团活动,用艺术浸润心灵

学校要重视社团活动的开展,确保开设的社团涉及面广,种类丰富,以利于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参加感兴趣的社团,且需每周定期组织活动,每学年定期进行社团活动展示。此外,学校还应引入特色社团,丰富学生在校生活,增长学生见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三)依托所设学科,延伸多彩活动

为了使学校“第一课堂”得到更好的延伸和补充,学校可依托学科,创设以“活动”为载体的学科活动教育形式;可组织阅读大赛、数学故事分享会、数学游戏大赛、英语单词闯关大赛、道德交通法制分享会、体育竞赛活动等;可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艺技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抓好德育工作,建设少先队宣传阵地

德育工作的良好进行有利于塑造学生品格,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大队部可以利用国旗下演讲、中队展板、班队会等少先队宣传阵地,源源不断、润物无声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文明礼仪、节日庆祝、法制安全等教育,还可以根据时事大事组织主题德育活动。

三、丰富“第三课堂”,促进全面发展

“第三课堂”中,教师主要以 “放”为主,在交融“第一课堂”的基础知识和“第二课堂”育人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实践、动手和亲身体验获得真知,促进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4BBAF2C7-A7D3-4A74-8339-C03C45B1941F

(一)深入开展研学旅行,开拓学生眼界

学校结合学生学段和学情特点,应充分利用本区域资源现状,科学制定定期的研学课程计划。学校可以联合共建多个研学基地,覆盖自然科技、文化历史、红色教育等多个方面,将研学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开拓学生眼界。

(二)深化劳动教育,根植劳动文化

为保证劳动教育的良好开展,在学习系统的文化知识之外,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校学生参加生产和生活劳动,让学生通过劳动实践,锻炼品行、锤炼意志,深刻感受农耕文化与现代课程理念的深度融合,根植劳动文化。

(三)校企联动,启发职业认知

学校可与各领域优秀的企业合作,带领学生外出实践,进入企业、工厂内部参观体验,让学生对不同行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和特点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启发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有正确的认知,引领学生树立理想,并为逐梦而不断努力和奋斗。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基于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的课堂改革迫在眉睫,而强调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和协同育人功能的“三个课堂”的构建和有效实施,必将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转型。

参考文献:

[1]冯   丽.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导委:以教育评价改革為牵引 推动“三个课堂”落地生根[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1,(09).

[2]冯艳艳.践行“三个课堂” 助推教育均衡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11).

[3]惠   强.打造“三个课堂” 实现“三全”育人[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1,(09).

[4]马   玲,郭   蕊.丰盈“三个课堂” 助力“双减”落地[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1,(11).

[5]冀   萍.立足“三个课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1,(11).

[6]李向锋. 关于“三个课堂”的思考与实践[N]. 渭南日报,2021-11-10(006).

[7]马   东,郭   皓.立足“三个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1,(10).

[8]李   志.抓牢抓实“三个课堂”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1,(10).

[9]冯   丽.在广袤的三秦大地上立德树人——陕西“三个课堂”之“第三课堂”的思与行[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1,(10).4BBAF2C7-A7D3-4A74-8339-C03C45B1941F

猜你喜欢
三个课堂学生发展双减政策
高校学生党校“三个课堂”育人模式探索
有效利用“三个课堂”,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