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话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2-06-01 18:09:25杨芳弟
民族文汇 2022年21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进入信息化时代,高校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以其独特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认知与情感的同时,也会使我们产生不良的心理依赖,甚至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也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话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从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络话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负面影响及对策

网络作为新型的传播媒介,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更是大学生群体交流学习的一个重要平台。网络话语更是无时无刻的充斥在我们周围,这使得大学生不断受到网络中不健康的碎片化信息困扰。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网络,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发扬网络话语的积极作用,抵制其消极影响;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概念阐述

(一)网络话语

网络话语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在特定网络语境中遵循特定语法规则的语言符号系统,能够反映人的思想状况并建构特定社会秩序的网络语义体系。网络话语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话语指在各类网络平台上网民所说的,所写的话,包括静态的网络语言与动态的图像及视频等多种话语形式。狭义的网络话语则指具有相同身份认同的人在网络空间中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传播事件,进而产生一定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影响的话语体系。本文所研宄的对象是大学生群体,因此,这里的网络话语是以大学生群体为主体的狭义话语。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学校教育的范畴。教育是社会按照一定的需要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张耀灿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按照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从而培养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个体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这是一项立足人、塑造人、培养人、发展人的社会活动。从这一概念出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理解为在高校范围内开展的、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二、网络话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增加教育者传递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难度

网络具有沟通交流的工具性职能。随着青年网民主体的急剧增加,青年大学生在通过网络发表自己对社会上某些事件的观点和看法时,由于其心理不够成熟稳定,情绪极易偏激化,便会导致网络话语的暴力化和消极化。网络传播的快速性,又会使得这一反叛和偏激特性无限扩张,形成网络话语发展的另类倾向,从而增加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难度。

(二)网络话语的异化滋生大学生叛逆心理

网络话语的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网络话语发展的粗鄙化、暴力化和庸俗化。随着校园网络的迅速發展,网络话语在对大学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形成过程中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网络话语作为网络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异化现象也正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虽然当下流行的网络话语能够督见大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但其庸俗化、暴力化等现象已引起教育者的担忧,因为网络话语的异化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话语的嬗变,还涉及对当代大学生心理、行为、价值观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三)网络话语的异化淡化大学生道德责任感

网络沟通与现实沟通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虚拟性,这就淡化了人们之间由于面对面而产生的压力和顾虑。因此,当网络中人们凭借一些粗鄙化的暴力性话语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时,作为校园上网主力军的大学生,他们便会被周遭的环境和语境所影响,同样以此类异化的网络话语来表达观点,以此来彰显个性和紧跟潮流。而不管是由于受网民群体的影响亦或是大学生个体发泄情绪的需要,由此产生的网络话语异化现象皆会导致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淡化。

三、消除网络话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的对策

(一)正面疏通大学生的不满情绪

理解并尊重大学生的网络话语权。大学生有表达的权利,因此要学会聆听他们的话语,如果只是简单的过滤他们的话语,剥夺他们的话语权,这对于逆反心理强的大学生来说,只会造成更大的反弹,也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再加之网络的发散性和互动性,我们很难完全屏蔽和过滤网络话语的负面信息,因此,在加强对网络话语中负面信息的过滤的同时还要采取正面疏通的方式,利用网络平台,针对网络话语中的负面影响开展主动的教育活动,用健康的、正确的、有力的网络话语表达来占领网络新阵地。在尊重大学生情感诉求和意见表达的基础上,将正面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以网络话语的形式进行宣传和教育,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二)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责任感意识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个人言行的文明程度、责任感的高低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接受和发布网络话语都有很大的自主权,因此要强化他们的网络道德责任感,他们同样要遵守网络道德的规范,这样可以使大学生对自己的言行产生自我约束,进而净化网络空间环境。

(三)加强对网络话语中不良信息的过滤

网络话语的传播是从一个点扩大成一个面的过程,要加强网络的信息管理,首先就要从源头切断网络话语中的不良信息源。网络的及时性和自由性使得网络话语的传播速度非常迅速,因此,我们要把好信息入口关,把一些含有负面信息的网络话语扼杀在萌芽状态,不能因为仅是一句无足轻重的网络话语就放任自由,当小小的网络话语获得数以万计的网络主体的共鸣时,那么其消极影响的剔除就会变得举步维艰。加强对网络话语中不良信息的过滤,可以及时消除其对大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为网络话语的传播创设一个健康的环境。因此,过滤不良信息应该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

参考文献

[1]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2]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安志伟.论当代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J].理论学刊,2010(4).

[4]罗贵榕.网络语言异化现象与高校网络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7(7).

[5]杨立英.网络化境遇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3(11).

[6]  郭毅然.交往理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的根基[J].探索.2007(5).

作者简介:杨芳弟(1994.9-);女;汉族;甘肃平凉人;硕士研究生;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诚信教育
“互联网+”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1:43:44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0:56:18
全面依法治国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祖国(2016年20期)2016-12-12 19:47:34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山东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8:11:45
微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与应对举措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3:49:17
浅谈目标管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08:57:17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