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燕
摘要:全面依法治国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的新征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讲透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增加法律知识的授课;创新课程教学方法。让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思考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而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法治道路的新征程。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对于个人来讲,尤其对祖国未来的栋梁来讲,法者,天下之仪也。要培养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必须使其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较高的道德素质和精湛的专业素养,法律意识培育是成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环节。但当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法律意识培育重视程度不够,方式举措不多,一定程度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有必要加强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一、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达成高度理论共识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贯穿着依法治国的理念,要把理论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引起大学生的广泛共鸣, 达成高度理论共识,而不是让年轻人只是把它当作理论的大口号、舆论的大宣传,听听而已与己无关。依法治国是在十五大明确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同时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一基本方略的确定表明了我们在改革开放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避免再走弯路,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2010年我们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十八大之后,我国进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期,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新征程。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从十五大的确立,到十八大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再到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法治中国,虽然表达方式没有变,内容没有变,改变的是我们对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精准的定位。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两句话紧密联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我们绘制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美好蓝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现实路径。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另一方面,原来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们上升为要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原来强调在立法和执法两个层面,到现在提出在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四个层面上全面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新十六字方针,是对原来的十六字方针的发展和提升,明确了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环节和主要任务,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同志强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正面临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如何破解当前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城乡二元体制、环境污染加剧这些我们跨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绊脚石呢?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助力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创新社会体制,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只有全面依法治国,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实现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消除特权惩恶扬善,提升社会和谐,人人安居乐业。我们要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完成民族复兴战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就一定要依靠法治为党和国家保驾护航。
二、加强学生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使我们的青年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高校加强法制教育刻不容缓。目前除专门的法学专业学习系统法律知识以外,广大青年学生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了解相关的知识。承担这一任务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这门课程以人生艺术和人生智慧教育为出发点,以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两个基本要求,进而形成科学的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制观。2005年2月7日由中宣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原有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了合并,成为一门新的课程。也正是在这个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一轮的改革(“05”方案)深入推进,课程体系将同一类型的课程进行了必要而适当的合并,减少了重复,由原来的七门必修课调整为四门必修课。体现了“学马列要精, 要管用”的原则要求,也体现了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理论武装工作的综合性、整体性的要求。
“05”方案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来实现对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法治教育。总的来讲,德育和法治这两方面是一个整体,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任何一方面都不可以忽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将德育和法治紧密相结合,才能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但是,从课程大纲来看,法律知识的章节只占全书的三分之一与当前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是有所欠缺的。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为例,全书除去绪论总共七个章节,其中第五章和第六章是关于法律的,第七章中有部分法律知识。其余内容都以道德修养为主。在实际教学中这门课程一般开设时间是大一的第一学期,主要面向大学新生,因此课时在减去军训时间之后有所缩短。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法学知识的普及和法治理念的形成都缺少相应的时间和内容,与当前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部署不相适应。对此,应当充实并增加法治教育的内容,使法治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而不是弱化法治教育甚至让位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
在不改变整体结构的前提下,进行章节的适当调整,来适应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编订中,存在着纵向的重复也存在着横向的重复。纵向重复是指从中学到大学的思想政治课存在着重复,横向重复是指大学中四门必修思想政治课也存在着内容上的重复。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与高中教材中关于人的本质、人生价值的实现、坚持集体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内容有重叠交错的现象。这是纵向重复。横向重复表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因此,为了丰富法律知识的学习,可以对重复内容进行适当的缩减和整合。对于横向重复的内容,要在保证每门课程的逻辑结构和主要内容不缩减的情况下,增加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和法律知识的内容。
三、创新教学方法,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
营造一个全民学法、全面守法的良好氛围,提高国家成员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是全面依法治国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这就需要社会成员把法律的知识内化为法律的信仰,把法律意识表现为恰当的行为。而对于国家未来的栋梁——大学生来讲尤为重要。因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向学生传递法律知识与正能量,教学方法的创新是一个关键环节。
当前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要采用了比较单一的讲授法进行教学。那就是由老师在课上单一的向学生传授知识与信息,学生则被动的接受这些知识和信息。单向传递信息,方式简单老套,很难引起处于信息时代莘莘学子的兴趣。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出现了这样一种尴尬境地,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学生在讲台下无精打采呼呼大睡。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效性,除了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方面做出改革以外,教学方法的革新也是非常必要的。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倡导要用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特点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从普及法律知识,塑造法律意识的角度来讲,无疑案例教学法是具有优势的。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素材,强调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具有传统灌输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案例教学法摆脱了空洞的理论灌输,增加了双向互动,把抽象、枯燥的理论具象化,使学生更乐于接受和学习。另外,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递者,还是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种民主的学习范围中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讨的兴趣,那么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学习改变为案例教学模式下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案例教学法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理论通过考试,最核心的是教会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案例教学的开展,通过具体法律问题的呈现,学生围绕案例中的矛盾展开讨论,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围绕具体事例进行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比如,有关“大学生不良网贷事件”等热点案例,学生对案件的分析,一方面让学生们意识到了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被泄漏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另一方面,案件的最终解决,更让学生知道我的哪些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以及合法权益被侵害后如何用《刑法》和《侵权责任法》等方面的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除了案例教学法以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互动教学法、课题式教学法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真正使学生把知识内化为信仰,最终成为合格的法律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3.
[2]彭海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指导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陈焕随.依法治国理念贯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9).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