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霞
摘 要: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将课堂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法治伦理课程面临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师要借鉴德育法治课堂,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来提升学生德育水平,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形成全面发展。文章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8.031
青少年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是建设和谐国家的重要主力军,肩负着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繁荣复兴的历史重任。而现代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是初中生德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不断增强中学德育和现代法治思想教育的融合效果,教师应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形成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法治思想德育文化课堂。充分发挥好中学生法治精神文明和法治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作用,加强中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意识塑造。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生正处于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容易受到我国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崇高的品德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根本目标的有效手段,法治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道德与法治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德育功能和实用性。它结合了道德、心理、法律、民族情感等综合性内容,以德育为主要内容,既是促进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強化德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传统文化以人民的道德思想为基础,贴近道德与法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导向。它结合了中等教育的理念、道德、文化和纪律,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情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中国优秀传统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它不仅能最大限度地用于提高中学生的基本政治思想道德观和思想文化情操,培养中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还可以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中学生人文思想和价值观的传承,践行德育原则,提高教学效率。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注意事项
1.注意“融入”主体突出
学生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主体,同样也是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的主体,在实际教学融入过程中,教师应就目前学生潜在的道德问题进行融入的教学设计,以学生具体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文化传承意识的培养以及学习和探究精神的塑造,达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目的同时,也能通过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健全学生人格,强化德育效果。基于此,为了确保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教师应从学生思想培育点进行切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始终围绕学生展开融入教学设计,建立全新的教学形式,发挥传统文化潜在思想教育功能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
2.注意“融入”文化资源的选择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实施,愈加重视对中小学生道德素养、民族精神以及良好品行的培养。再加上现阶段课程改革推动,使得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编制过程中,增添了许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情怀、爱国精神以及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核心思想价值观的重要教育职责;为了确保中学德育和现代法治思想教育深度融合,需要明确认识与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潜在思想教育功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选择合适的文化资源,所选择的传统文化资源应具有先进性、时代性,既能起到引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作用,又能帮助教师完成对学生新时代创新精神的塑造,让学生改变对传统文化刻板印象。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拓宽教育视野,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起到的法治思想教育作用,让学生切实感悟传统文化魅力同时,也能承担起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成为新时代优秀青少年。
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提升初中生文化素养
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思想觉悟,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并利用教育平台探索和探究如何运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因素与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以合理有效的方式接受和实施。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是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伟大精神的精华,是当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行为准则。这些优秀的美德和文化早已深入人心。只有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挖掘和融入教学,才能鼓励我们的青少年继承这种优良的文化基因,具备正确的思想行为规范。
初中生由于尚未完全形成牢固的思想观念,极易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地探索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将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与优秀的文化学科知识相结合,可以帮助中学生自律管理能力的引导和不断提升。我国初中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与他们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而教师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明确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维观念,必须以身作则,加强个人修养,更要通过自己的话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传承。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体现了榜样的作用,提高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道德品质。
2.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意识,同时把传统文化引入教学课堂
在今天的中学教育中,虽然我们提倡不断提高学生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文化教育的研究方向仍然由教师自己控制,这也就意味着中学教师在日常课堂教育中仍然处于主体地位。所以教师不仅作为日常课堂教学的主要技术指导者和主要组织者,自身的传统文化素质也必然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教育。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素质,还需要认真学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具备一定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素质教育。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作为学生课堂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对于中学生教师进行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传统人文精神的不断提高。其次,教师要具备挖掘中学教材本身文化内容的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还要注意对中学教材中所涉及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内容进行综合分类。最后,在长期的教育中,教师一定要自觉学习和培养自身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技能,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创设真实生活情境,让一个学生真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质朴本真。从而增进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亲密度,让学生真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教育。53907B57-FBEC-45AB-A483-479811D68125
在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育中,教师的工作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广大学生的道德法治素质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在初中教育法治方面,课本知识也将具有很大的法治教育实践意义。因此,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中学课本,充分利用中学课本中隐藏的法治内容,提高学生的法治认知技能水平,促进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具体的法治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结合自身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情况进行自主思考。事实上,新《课标》正式出台后,法治与社会伦理德育教科书本身也已经发生了较大的结构调整,教科书中也包含不少真实法治案例。因此,教师必须做到充分利用中学教材,注重真实案例中的分析,进行理论联系社会实际的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法治认知,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3.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优良品德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的编制,更加倾向在教材中设计融入传统文化,其主要目的培养学生优良品德与学习和探究精神塑造。优良的道德品质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前提,单一性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引导学生正向发展,难以起到约束与规范学生行为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教师应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内容,收集与整合潜在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素材,将其融入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传统文化魅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内容,在不断反思中明確个人信仰。
首先,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教学平台,以强化教学效果为核心,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引入学生熟悉的传统文化典故,制作成教学案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导入,加强道德与法治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便于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潜在的教育功能。
其次,可以将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作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探究道德与法治教材上的内容,就“孔子误会弟子颜回”这一故事展开讨论,孔子受困于某地七天之久,此期间并未进食米饭,弟子颜回为其讨来一些稻米煮成稀饭,米饭熟了,颜回并没有直接将米饭递给孔子,而是自己先享用,孔子装作未看见,颜回请孔子吃饭时,孔子说“食物是否先要献给长辈,再自己享用”,颜回解释道,煤灰沾染了锅中米饭,弟子将弄脏的米饭先吃掉而已。此情景与现实教学中有着诸多共通之处,如学生该如何正确对待教师给予的批评教育和赞扬,是初中阶段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感悟,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与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心理,真正理解教师对自身的关心和爱护。
最后,教师也要注重批评教育方式,多多利用鼓励性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成长过程中可以虚心接受外界善意的批评和真实的称赞,戒骄戒躁,保持一颗平常心,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优良品德。有效地认识、挖掘、践行优秀传统文化,从生活的广度、思维的深度以及情感的温度三个方面促进传统文化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和个人品质,助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全面发展。
4.增加课堂活动,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盲目照搬套路,必须深入分析和思考。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不应局限于粗读课文,而应在语境中创造一定的分量。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从传统文化中观察某些观念。在得出结论之前,必须仔细考虑。通过这种深入的探索,学生可以培养辩证思维,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用正确的思维观念来看待事物。课堂教学活动是当前实施初中学生综合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积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活动时间,加强学生的课堂教育活动体验。在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材中要涉及大量的学生动手实践研究的内容,通过阅读的感知、经验的交流以及相关的环节,实现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应被局限于课堂,不仅要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也要兼顾实践效果的提升,才能更好地保证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实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与实际认知水平,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符合本地区文化特点的实践活动,以此将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相融合,让学生切身体验对当地传统文化进行探索和研究,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感悟道德与法治课程对自身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多样性社会实践活动,给予学生不同的道德法治教育体验,激发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便于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的内容,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潜在价值,间接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以及综合认知技能,鼓励学生敢于实践,使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水平得到实质性提高,从而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思想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尤其是在当前各种文化的碰撞中,如何引导初中生建立正确的思维和道德品质,是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和关注的问题。将优秀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入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可以最大化地提高初中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选择合适、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政治学习实践能力和综合认知技能,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勇于实践,促进广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兰海东《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途径探析》,《学周刊》2021年第30期。
[2] 闫哲《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与途径研究》,天水师范学院2019年硕士论文。
[3] 罗学红《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长》2019年第34期。
[4] 郭延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8期。
[5] 彭伟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年第Z1期。53907B57-FBEC-45AB-A483-479811D6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