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县级电视新闻直播面向当地基层百姓,服务基层百姓,因此,如何扩大覆盖面,提高影响力尤为重要。本文认为,县级电视新闻在保证新闻报道正确导向的同时,内容选材要更加注重民生层面,深入挖掘百姓生活,同时处理好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的关系。要将百姓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作为新闻报道的重点,在采访角度和语言运用方面不断创新,优化电视新聞节目,让电视新闻真正成为基层百姓乐于收看的节目。
【关键词】县级电视新闻 百姓视角 优化调整 受众 需求
县级电视新闻直接面对当地基层百姓,服务基层百姓,这一点有别于上级台的新闻报道。因此,县级电视新闻如何扩大覆盖面、提高影响力,切实把千千万万的基层百姓这一受众群体吸引过来,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现实当中,许多县级电视新闻报道大多侧重于当地领导及单位活动方面的内容,百姓关注的新闻所占比例相对不高。这样势必绕过了基层百姓这一受众主体,违背了办好基层电视新闻节目的初衷,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做适当的优化和调整。
作为县级电视新闻的主要受众,当地老百姓更喜欢的是与自己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内容,更关心与自身利益联结紧密的政策法规,更关注与自己情感接近的本土文化。怎样满足他们这种内心的需求,无疑成为广大基层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努力方向。而偏离了百姓的关注点,就离开了舆论传播的大众基础,电视节目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基层电视新闻的镜头只有聚焦百姓群体,关心关注百姓冷暖,才能将百姓的目光凝聚到本地电视新闻上。
当今电视新闻的发展越来越追求人性化、叙事化、平民化,尤其是要把握好平民化视角。这既是基层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更是其坚持不懈努力的方向。同时,也只有能够正确体现百姓视角、反映百姓生活的新闻报道,才可能抓住基层电视新闻报道的重点。只有深入百姓生活,取材百姓生活,再现百姓生活,反馈百姓生活,多用群众的语言,多报道群众身边的、群众想要知道并且具有新闻价值的人或事,才能真正抓住基层电视新闻报道的核心与灵魂,才可能使党的宣传阵地在基层真正发挥作用。鉴于此,扎实做好县级电视新闻,就必须注重百姓视角。
一、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要做到优化组合
认真处理好时政新闻与百姓层面新闻内容的比例关系,切实做到摆布科学、结构合理。县级电视新闻的时政新闻通常报道的是地方领导和机关单位的活动,民生新闻着重报道民间发生的各种事情,在新闻发布中要充分考虑两种新闻的特点,按照电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结构性要求,把握各类新闻内容在编排比例上的优化组合。既要通过时政新闻让百姓知晓各项政策,感受到党和政府对百姓的关怀,又要通过民生新闻灵活多样的报道方式,讲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了解并反映百姓的真实需求。
注重百姓视角不等于说领导层面的新闻报道不重要、可有可无,相反,它是整个新闻版块的精华部分,只不过对这方面的内容把关要特别严,内容要特别精,不能不分主次、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报道出来。因为时政新闻多了,就必然会挤压其他方面的内容,导致新闻类型单一,影响播出效果。对于前者的报道,不但要平快、精准、简洁,而且所占比例不宜过大。如果不是特别重要或者时间要求不是特别紧的话,有的时政新闻可有选择地调整安排至下期节目当中。一般情况下,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在每期的新闻节目编排中,属于官方一类的新闻大约按1/3的比例安排,其余2/3用于反映百姓视角方面的内容。
二、时政新闻采访与基层采访要做好平衡
正确处理好时政新闻采访与深入基层采访之间的矛盾,做到上采及时,下访有力。一方面要学习从会议中来到会议中去,既抓住重点、不留死角、突出会议新闻的主题,又要尽量减少会议报道长度以及与工作关联不大的领导活动内容,避免会议新闻报道变成冗长的专题新闻而影响播出质量。要将长新闻转为短新闻,这是当下加强新闻有效传播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手机客户端浏览电视新闻,时间过长会影响看下去的欲望。时政新闻要追求短、时、新,化繁为简,提炼出主线主题,用生动简洁的语言表述清楚即可。
时政新闻政治性强,报道方式要求严格,但是不等于完全循规蹈矩、一成不变,陷入模式化、公式化报道形式。记者要透过会议内容和领导活动挖掘到深层次的东西,并且进行精准的解读,真正发挥出新闻媒体的喉舌作用,使新闻媒体成为党和政府与广大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另一方面要牢牢抓住百姓这个受众群体,要善于走进基层、贴近群众,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到深入基层一线上。同时从更高更广的角度看待民生问题,将民生问题与国家的方针政策结合起来,将国家的大政方针渗透到民生新闻当中,这样让基层民生新闻既起到传声筒的作用,又能发挥出回音壁的效果。
全媒体时代,新闻的多渠道传播导致对新闻受众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处理好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之间的关系,使二者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是基层电视新闻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能做到百姓关心什么电视新闻报道就反映什么,一线记者走进基层走进百姓生活,了解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报道出来,那么对于办好县级电视新闻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要从百姓生活和民众诉求出发做选题
对于基层百姓来说,越是他们自己的事身边的事身边的人,越具有接纳性和亲和力。县级新闻的核心受众是本地观众,因此新闻题材就要选择百姓关心、与百姓生活密切的事件。如何做到既符合广大受众的心理,又起到宣传引导的多重效果,首先必须在选题上下功夫。比如,这些年很多县级电视新闻在农民致富方面做大量的典型宣传报道,节目一经播出,县域内村屯的百姓竞相传颂,纷纷观摩学习,极大地助推了应用科技之风,而且还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这类新闻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
电视新闻中记者充当的角色不再是讲述者,而是体验者和感受者,他们带领观众直击新闻现场,如同讲故事一样传达出真实感受。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不仅要最大限度地关注民众、民意、民生,还要与基层个别存在的低俗愚昧之风严格区分开来,抓住主流,把握主动,事前做好新闻报道的预测预警,详细策划采访选题,了解采访对象和采访内容,强化正面宣传,保持新闻报道的正确导向机制,让电视新闻报道真正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健康精神食粮。
四、要站在百姓立场确定采访视角
从百姓视角出发,就是要站在百姓的立场看待新闻事件,通过新闻报道解决百姓遇到的难题,反映百姓的喜怒哀乐。采访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和前提,无论是记者还是节目主持人,其一言一行,甚至一个很小的细节都涉及到职业形象职业素养的问题。县级新闻采访不仅要和采访对象平等沟通交流,和受众也要做到平视,以客观平和的态度对待受众。
记者或节目主持人首先要在情感上接近采访对象,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以平等的采访视角与采访对象互动交流,或者运用具有幽默感或者市井口语化的语言,通过简单流畅的镜头展示新闻事件,使双方情感产生共鸣,使被采访者的内心想法和感情得到最佳发挥,最终使得编辑出来的电视新闻极富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其次,必须尊重采访对象,交流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礼貌,尊重对方,始终和被采访者保持平等的姿态,让被采访者深切感受到记者态度诚恳,用真诚言行赢得对方的尊重。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要从听说和事实中反复推敲梳理,再从现身说法中总结提炼,进一步升华提高。总之,只有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电视新闻工作者才能很好地把握内容取向,运用朴素直观的视角传递信息,游刃有余地驾驭多变的采访场合,从而逐渐改变县级台新闻水平不高的问题。
五、要用鲜活镜头语言搭配简明文字进行解说
要体现新闻语言的百姓视角,首先是要做到语言的平民化。这里所说的让新闻语言平民化,不是指语言文字上的简单直白,而是指语言风格平民化,更富有人情味,能够最大程度地贴近百姓。语言亲和力强,才能与受众群体产生情感共鸣。这就要求既不让新闻语言对老百姓发号施令,也不是机械式地灌输思想,而是秉持我是大众一员的理念,尽量做到生活化强、可信度高。通过借百姓口说百姓事,增强新闻播出效果。在电视新闻中,镜头语言是核心与灵魂,交代新闻事件的背景和主题,体现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与细节都要使用好镜头语言,因此记者要把握好语言的百姓视角,必须将镜头对准百姓及其日常生活。
其次要做到语言通俗化。语言通俗就是使用鲜活平易的接地气语言,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人物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时,人物的语言就要口语化、生活化,甚至可以适当使用方言,让观众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绝不能使用一些半文半白或者生僻的字词,给人造成好像是故意让人听不懂、看不明白的假象。比如,县级电视台经常面对农民播出一些农技科普类新闻,但这类新闻中的科学术语有的十分难懂,于是我们结合文字与画面进行二次加工,对不好理解的词句重新进行加工处理,转换成农民群众习惯接受的语言,在完成配音之后才播出,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进入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广、速度快,要高质量地完成好县级电视新闻报道,需要涉及的专业问题和要求还很多,但能否注重百姓视角,是做好基层电视新闻报道的重中之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四通八达,基层电视新闻要想被当地群众接纳和认可,只有不断创新节目形式,丰富节目内容,彰显节目特色。在实际工作中,县级电视新闻必须改变以往大量反映领导与单位活动的新闻报道模式,利用更多的时间去深入基层、反映民意,千方百计去捕捉百姓的事情,倾听百姓的心声,紧紧围绕发生在普通百姓周围的或他们关心的事情采访报道,让百姓成为新闻报道中的主角,表达他们自己的真实感受。要了解百姓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不断創新电视新闻节目,不仅让领导干部感兴趣,更要让老百姓也对本地电视新闻感兴趣,拉近节目和观众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受众的贴近感和支持度,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增强媒体的竞争力,让县级电视新闻节目焕发新生机,再上新水平。
作者简介:张梅红,阿荣旗融媒体中心主任编辑
编辑:孟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