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造价审计“1354”数智管理模式实现方法与路径

2022-05-30 10:48黄康强许琦黄德明黄邦夏卓文婉王来军梁少彬
中国内部审计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数智化新基建三位一体

黄康强 许琦 黄德明 黄邦夏 卓文婉 王来军 梁少彬

[摘要]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随着“东数西算”重大战略工程启动,新基建已成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抓手。造价审计是新基建项目投资精准投放的重要一环,本文介绍了新基建“1354”造价审计数智管理模式,聚焦“控风险、提能力、强服务”三个着力点,通过做“新”数智强审工程、做“精”审建融合工程”、做“深”质量筑基工程、做“专”算网底座工程、做“全”风控地图工程,实现管理“精细化”、能力“数智化”、服务“口碑化”、评价“信用化”,促进造价审计价值再提升。

[关键词]新基建   东数西算   三位一体   数智化

一、引言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1—2023年,数据中心产业投资或达1.4万亿元;2020—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特别是2022年随着“东数西算”重大战略工程启动,新基建已成为国家战略布局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结合国家新基建产业发展机遇,信息服务领域积极应变,围绕“锚定新定位、践行新战略、推进新基建、融合新要素、激发新动能”五个新总体要求,系统打造以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着力构建“连接+算力+能力”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

内部审计工作既要有前瞻性,准确预判未来发展方向,也要紧扣新形势,主动应变,积极求变,增强“一盘棋”思维和服务大局的能力。而造价审计作为确保5G发展、算网建设和智慧中台建设资金精准投放的重要一环,如何找准着力点,精准发力,发挥审计价值,护航新基建项目高质量发展,值得深入探究与实践。

本文立足国家“东数西算”重大战略布局和信息服务领域转型发展要求,以造价审计价值增值为导向,创新审计新模式,注重数智强审,积极拓展新应用,主动靠前服务,促进造价审计价值增值,全面提升风险防控实施能力,深入探讨提升新基建造价审计效能的有效方法和路径,为企业内部造价审计工作提供全新的思路和可借鉴经验。

二、新阶段造价审计管理的现状和痛点分析

一是建设前端“以审代管”的思维和被动局面尚未得到有效扭转。同时,建设前端管理粗放或不规范制约后端审计实施,由于前端管理不规范或对取费标准约定不清晰,导致部分历史项目一直“久审不下”。

二是历史造价审计数据价值挖潜仍需深化。经过历年审计,内部积累了大量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方面的历史数据,对这些非结构、碎片化数据资源的价值挖掘工作力度有待加强,尚未找到有效的路径和载体。

三是智慧建审变现能力有待提升。送审资料自动校验、结算数据AI审核及质量异常预警等深层次管理功能仍处于开发摸索阶段,尚未实现系统落地应用。

四是审计结果的运用和审建融合的深度还有待加强。审计结果运用形式较为单一,效果不够明显;业审融合的深度不够,更多的是事后提供咨询服务和优化建议,在业务前端和建设过程中介入深度还不够。

三、造价审计“1354”数智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造价审计“1354”数智管理体系框架

造价审计“1354”数智管理体系坚持问题和价值导向(见图1),以“价值再提升”为核心,聚焦5G投资建设风险、算力网络构建风险、审建融合效能提升三方面,主动靠前服务,促进建设项目审计从被动审计向主动服务转变,从合规审计向增值审计转变。

(二)造价审计“1354”数智管控模式实现方法与路径

1.建立审中审后双循环模式,做“深”质量筑基工程。

(1)审前推行送审“准入”管理。通过“六个一”体系(一个制度体系、一套作业模板、一处惩罚标准、一份送审承诺、一次廉洁谈话、一揽咨询服务)深化审前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同时,建立审前廉洁谈话和签署承诺书机制,并推动将“高估冒算”行为写入集采框架合同扣罚标准。建设审计咨询服务厅,对送审资料进行预审把关,减少审计过程中资料多次补充交付频率,提高审计效率,并实时提供现场和远程咨询服务。

(2)审中建立“常态化复核+差异化复勘+背靠背复审”工作模式。针对重点审计项目,嵌入复核复勘复审环节,形成质量管控内循环,其中复核以独立资深造价咨询人员作为复核团队主体,在项目审计中嵌入开展常态化复核工作,通过“短平快”工作模式,循环管控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效益。复勘主要是结合异常数据分析定位,针对大金额或信誉较差的施工单位送审项目,实行差异化现场复勘工作,规范现场监督管理,提升震慑作用,加大“跑冒滴漏”风险管控力度,有效防范“协商审计”,复审要结合审计服务合同激励性条款,针对公司5G建设、大型基建等重点项目,在一审单位造价审计结果基础上,独立开展复盘循环式二次审计,对一审单位及审计成果进行审核再监督。

(3)审后强化“回头看”和审计价值转化提升。通过“远程+现场”审计模式,定期开展审计质量后评估工作,并实现质量监控全覆盖,及时揭示审后质量风险问题;实施场景化分级分层整改,针对审计报告问题下发正式公文整改通知,促进问题整改闭环管理,针对管理优化建议,采用联系函的形式下发,督促前端积极研究采纳;针对苗头性、敏感性风险,由项目负责人点对点发送提示邮件;开展“以案示警”行动,典型质量案例入库管理,以点带面,提升质量风险前置防控能力,持续循环提升质量和价值。

2.强化价值变现能力,做“新”数智强审工程。

聚焦“专业审核能力内化”“审计作业自动化”“管理功能模块化”等三大方向,以管理制度和标准化作业模板为基础,构建和完善七大能力版块,覆盖预算审计、结算审计等五类审计实施场景,提升审计数智化管理水平(见图2)。

(1)推动“专业审核能力内化”。一是通过预设验算逻辑和控制点,实现送审资料的AI审核校验,从送审资料类型的完整性向送审资料内容准确性的自动审核转变,对其格式规范性和数据勾稽关系准确性进行多维度自动审核校验。二是深入工程结算套表,基于定额和结算套表专业审核内容的研究,梳理造价审计中关联、互斥、共生三类关系的费用计取标准和场景,对送审结算表“高估冒算”内容进行自动审计。将部分中介机构的专业能力内化为系统固定的审计能力,并用于进一步检验中介审计机构的工作质量。三是构建造价指标风险预警体系,编制工程造价审计项目的指标分析基础数据库,定义同类项目单位平均造价参照值、变动因子及相关系数,用以评估新增送审项目综合造价是否合理。以管道工程为例,通过指标解构、各期框架合同结算标准比对、历史送审工单数据分析等方法,从“合同”“定额”“历史送审”多个维度,分专业、分建设场景、分地区建立通信工程施工项目标準造价估算模型和对比分析指标,并输出结构化量价对比模型,以有效精准地识别后续新增同类施工结算项目“高估冒算”风险。

(2)促进“审计作业自动化”。重点利用RPA工具研究发掘建设项目审计实施中可以转化为标准化作业,同时重复性高、人工耗时大的场景,定义作业规则和需求设计,推动部分审计作业自动化。比如,审前计划偏离度自动分析,推动地市送审均衡性管理;审中自动汇总生成审计项目审减明细表和各审计阶段前后对比分析表,实现审计行为透明留痕、过程变动一目了然;审后对中介机构超时进行自动分析和预警通报。同时,探索实现造价审计定案表电子签章,解决纸质版报告多方签章耗时过长的问题。

(3)实现“管理功能模块化”。建设系统管理功能池(见图3):一是建立时效管理功能模块,实现超时柔性管理和超时强制管理,刚柔并济提速增效;二是通过完善风险管理模块,自动拦截重复送审,规避人为干预站点抽样,实现问题整改闭环销号管理;三是通过健全质量管理功能模块,固化送审资料清单,审计报告自动生成和在线校验,并在流程环节嵌入复核和复审流程;四是通过增设中介机构管理功能模块,导入中介机构信息,搭载自动委托自动计算审计费、动态实时监控中介机构配额等功能,实现线上考评,审计费订单自动推动,固化关键防控举措,发挥风险自动拦截作用。

3.践行“监督+服务”转型理念,做“精”审建融合工程。

一是服务前移,助力前端送审提档加速。打通审计系统与工程管理系统接口,部分审计资料直接从前端工程管理系统提取,实现预算、结算、竣工决算审计“一键送审”。同时,对接采购、合同等系统,实现送审合同信息自动获取,送审自动校验并拦截等功能。另外,优化重构送审流程,合理简化非必要资料需求,同时,编制《建设项目审计实务指南》,并发布送审规范以及指引,发挥精准牵引作用。二是实施历史项目“百日攻坚”双30行动。30%审计项目审计效率提升30%,并通过目标任务拉单列表、共性问题定期沟通、进度分级联合通报等举措,分阶段分目标严格考核通报,实现“决胜、巩固、领先”行动进度有序推进。三是主动靠前服务,提前介入工程建设取费标准的制定和审核工作。在合同招标前期对标段的专业取费标准进行预审把关,从源头规避后续取费争议问题。同时,结合日常复核和质量后评估典型案例,促进建设部门前端优化取费标准和规范过程管理。

4.深入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做“专”算网底座工程。

结合国家“东数西算”战略,聚焦基建项目合规管理、合同履约、质量管理、投资与工期管理、安全管理等五大领域,以“监督+评价+服务”为抓手,通过搭建投资控制、质量和进度管理等三大评价模型,现场督办,打造品牌价格库和制度流程库,建立联动整改机制、过程风险提示和实时咨询服务等主要举措,做深做细做实全过程审计模式,助力打造“东数西算”样板工程。

(1)现场督办立行立改,践行“边实施、边审计、边整改、边提升”审计模式。审计人员采用现场巡察和旁站记录等方式,对现场审计发现问题或风险,采用审计督办单形式,督促责任单位立即启动整改,并进行闭环管控,实现“边实施、边审计、边整改”的立行立改风险管控模式,有效消除现场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隐患,防范风险影响的进一步扩大。

(2)搭建基建项目目标管控与评价模型,促进项目资源投入产出效能持续提升。搭建基建项目“投资”“进度”和“质量”目标控制和审计评价模型,通过对项目投资立项至竣工验收等全建设周期各阶段的相应指标的目标值与实际完成值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对管理不善等非客观原因引起的目标偏差风险和问题,即时督办整改和纠偏,促进项目管理目标的不断达成和投入产出效能的提升。

(3)建立点面结合的联动风险整改闭环管控机制,防范“屡查屡犯”问题蔓延。建立风险分级分层管理,定期发布风险通报,并向主管部门发送专项风险提醒,督促主管部门优化和完善业务管理制度流程、风险防控机制,结合典型案例,在全域范围内开展自查自纠,以点牵线,以线带面,有效防范“屡查屡犯”问题蔓延,进一步彰显跟踪审计成果价值。

(4)创建基建项目设备品牌价格库,提升造价控制精准度。联合建设主管部门,创建土建项目常用建筑材料和工程设备品牌库,定期更新各类型材料的品牌型号及其市场价,作为项目设计、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与审核、工程变更预算审核、工程结算审核的参考依据,有效防范“高估冒算”风险,支撑项目各阶段造价精准控制,提高项目实施和审计效率。

(5)创建项目资料目录标准模型及网盘共享机制,促进审计效率提升。按土建项目实施阶段、各参建单位职能分工,创建基建项目管理过程资料目录标准模型,项目各参建单位根据项目进度将流程审批与成果资料即时上传至项目专用网盘,审计人员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对项目资料进行审核,并发表审计意见,减少审计资料沟通与传送工作量,有效提高审计效率。

(6)搭建建筑领域法规制度流程库,打造专业化审计审理团队。搭建建筑领域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地方规定、企业制度流程库,以及与审计依据有关的主要规定索引,定期收集最新的相关规定进行即时更新,方便审计人员即时投入项目审计过程,保障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同时,组织具有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师和会计师等专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组建审理团队,对危重大工程和风险事项,通过现场抽查督办、集中复核等方式,确保审计结论客观、真实,保障审计质量。

5.构建“三位一体”评价体系,做“全”风险监控地图。

针对建设项目建设和审计主要参与方,创新建立了“三位一体”的风险监控和评价体系(见图4)。进一步压实工程建设前端管理责任,逐步扭转“以审代管”被动局面,实现从源头管控施工单位“高估冒算”行为和中介机构“协商审计”风险。

(1)针对建设单位,创新工程建设风险监控评价模型。立足后端同类项目历史审计数据,利用比高法和正负偏离度分析等方法,通过总体审减率、物资扣减率、现场勘察差异率、整改完成率等九大指标综合评估前端工程建设在费用管控、工程物资管控、工程现场管理、收尾管理和合规管理等方面的精细化程度以及风险管控水平。同时,通过风险三级扫描定位发出風险预警提示,实现责任落实至人,并推动评价结果纳入项目工程建设健康度考核,促进工程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2)针对施工单位,探索建立施工单位信用评价。按专业类别,从“高估冒算”程度、高风险项目比例等方面对施工单位送审信用度进行评估,在免检金额、现场勘察比例应用等方面实施差异化分级管理;将信誉良好的施工单位列入可靠名单,放宽送审金额要求,降低现场勘查站点数量和比例,未勘察站点按已勘察站点平均差异率进行同类核减,并尝试建立正向免检激励机制,实现快速结算,有效支撑前端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将信誉较差的施工单位列入重点关注名单,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扩大审计实施金额范围,提高现场勘查站点数量和比例,推动未勘察站点按已勘察站点最大差异率进行同类核减。

同时,针对信誉较差的施工单位,围绕区域、设计、监理、主管等履职情况二次关联分析,实现责任贯底,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从严管控“高估冒算”行为。

(3)对中介审核机构,实行风险分类定向管理。围绕审减和效率两大经纬度,建立中介机构服务质量评价;针对服务水平较差的中介机构,利用“四大象限”分析法(见图5),快速定位出中介机构管理风险,实施精准分类施策管控,有效防控“协商审计”和廉洁风险。比如,针对“高审减、高效率”的中介机构,重点关注防控“协商审计”行为和廉洁风险;针对“低审减、低效率”的中介机构,重点关注是否按合同约定履职,并督促提升审计效率。

四、结论

造价审计“1354”数智化管理模式,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以“价值再提升”为核心,聚焦“5G投资、算网建设、审建融合”三方面,通过建立质量双循环管控、推动数智强审提效、强化审建融合提效、深化全过程跟踪审计、构建三位一体评价体系等五大举措,促进建设项目审计从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预警转变,从“查错纠弊”被动审计向推动公司治理主动服务转变,从合规审计向增值审计转变。该模式的应用,能极大地提升造价审计效能,有效地应对和把握国家“东数西算”新基建戰略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和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同时,也为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由“传统手工审计”向“数智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路径和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邮政编码:510630,电子邮箱:13802887887@139.com)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伟通.试论“十四五”时期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J].中国内部审计, 2021(8):60-66

[2]黄康强,卓文婉,许琦.基于“三融”价值驱动下建设项目审计数智化审计新模式的探析与实践[J].中国内部审计, 2021(8):26-28

[3]姜朝定.新时代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思考[J].财会学习, 2020(34):38-42

[4]张艳,周永钊.大数据审计在Z公司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 2022(3):35-40

[5]郑俊巧.新时期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天地, 2021(26):28-33

猜你喜欢
数智化新基建三位一体
城市治理的“数智化”路径探索
烟草商业企业“数智化”精准服务模式研究应用
“数智化”时代会计人才供需情况及短板分析
2020用“数智化”掘金三万亿级零食市场
关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学科发展的探讨
远东智慧能源 掘金“新基建”风口
2019,“新基建”竞争吹响号角
外媒拿中国在西沙“新基建”说事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