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鸿运
【摘要】在初中数学的课程教学中,“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人的教学模式.它讲究的是因材施教全体提高,让尖子生能求发展,让中等生能得进步,让后进生能不掉队.用这种分层递进的方式,教师找准了基本学情,正视了每一名学生的個体化差异,使班级里的任何一名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得到新的进步和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增进了同学友谊,使他们感受了成功的自信和喜悦,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态度.
【关键词】“比学赶帮超”式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1 引言
“比学赶帮超”式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它起源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素质教育理论,但又和原本“合作学习”的方式有所不同.该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而教师则扮演了“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由学生分担了教师分层教学的压力.与此同时,这种以竞争和帮带为核心的小组合作式学习,成为了鼓励学生锐意进取、相互提高的有效手段.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的课程教学中,组织学生“相互比较”、“相互学习”、“相互追赶”、“相互帮助”、“相互超越”,进而推动良性的竞争机制,为初中数学的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让每一名学生得以进步发展,让课堂焕发出无限的生命力量.
2 “比学赶帮超”是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若要论“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理论依据,这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宋朝.南宋最负盛名的理学大成者、教育家朱熹曾在《论语》的注解中提出了:“孔子教人,各因其才”的经典教育论述,由此便衍生了今日的“因材施教”及“分层递进教学”.而“比学赶帮超”式学习活动,是一种“相互比较”、“相互学习”、“相互追赶”、“相互帮助”、“相互超越”的学习方式.它衍生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素质教育理论,但又在该理论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优化和完善.
3 “比学赶帮超”式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重要作用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与实施,初中数学成为了课程教育改革的众矢之的.作为应试教育的“专业户”之一, 初中数学一直以来饱受社会各界的争议,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主流.素质教育提倡把主体地位让位于学生,教师做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人,并提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比学赶帮超”式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则衍生于该理论的基础之上,并对该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和完善,不仅有效减轻了教师分层教学的压力,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3.1 有效减轻了教师的压力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面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等教学管理方面的压力;还要面临家校沟通、校本教研、教师测评等工作方面的压力;更要面对教育子女、养育家人、油盐酱醋等生活方面的压力.在如此“高压”的背景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不少教师看到了解放自身希望,而“比学赶帮超”式的分层教学,更是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刺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能,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同时,“以优带良,以良带差”的帮带式学习方式,效果十分显著,有效地提升了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让教师在把主体地位让位于学生的同时,成功转移了教师自身的工作重心,大大的减轻了教师分层教学的压力,让教师从“分身乏术”的苦海中解脱了出来.
3.2 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成绩
教师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师要向每一名学生负责.但是教师只有一个人,教师要面对全班的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更偏爱那些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他们身上,这些学生获得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学习成绩越来越好,个人能力越来越强.而那些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不被教师所喜爱,在学习的过程中即得不到教师的关心和重视,也感受不到同学和家长给予温暖,以至于这些后进生自信心缺失,理所应当地让自己置于差生的行列,最后导致整个班级两极分化严重,但“比学赶帮超”式的学习方式,有效改变了当前的困局.
4 “比学赶帮超”式分层教学在课堂上的实践应用
教师若要实施分层教学,那么首先要立足基本学情,只有以基本学情为出发点,才能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其次要灵活调整,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由学生之间合作互助,教师专项提升组织管理能力,进而实现两头兼顾,共同提升的理想局面.
4.1 了解个体差异,找准基本学情
教师若想在班级内实施分层教学,除了要增强自身的组织能力以外,还要了解每一名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准学生们的基本学情,因为基本学情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是分层教学有效实施的必要保障.如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记录”、“查阅资料”、“座谈了解”、“个别谈话”等方式方法了解基本学情,以此为教师组织实施分层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4.2 灵活调整教学,兼顾层次差异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学赶帮超”式的分层教学,在原有“优、良、差”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中上”和“中下”两个分层,即“优、中上、良、中下、差”五个层面.这进一步缩短了学生的阶段性目标,大大的刺激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了不同阶段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再实施“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施教分层”,就可以做到“着眼全部,兼顾两头”,以此促使学生们全面发展.
4.2.1 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即“层次划分”的问题,除了学习成绩以外,还要考虑到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把传统教学中“优、良、差”的“a、b、c”模式,改为“优、中上、良、中下、差”的“a、b、c、d、e”模式.这样调整的目的,在于缩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层差距,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追赶的信心和兴趣.同时,由“a带b”、由“b带c”、由“c带d”、由“d带e”这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方式缩小了层次差距,可以在短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高一层次学生的帮带下,积极自主地挖掘个人潜能,努力发展自身层层递减,进而在短时间内获得整体上的提升.
4.2.2 目标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确立分层目标,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水准,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首先,教师要依据基本学情,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规定要求,严格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严禁搞“一刀切”的教学方法,禁止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如例1).
例1 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制定一系列的长期目标.对于那些d、e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走“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的教学策略,以此使这些学生掌握基本学科知识;对于那些b、c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走“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勤反馈”的教学策略,以此使这些学生掌握一般学科知识;而对那些a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走“多变化、快创新、高起点、严要求”的教学策略,以此促进这些学生稳扎稳打、进一步提升.
4.2.3 教学分层
在传统的教学分层中,教师更倾向于把时间和精力,分配给那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以此来缩短两极分化的严重程度.但“比学赶帮超”式的教学分层,则由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帮带教学.首先,教师要进行灵活的调整,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然后再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因为学生必须先有个人对知识的见解,然后才可以和同学碰撞“思维的火花”.毕竟,如果学生个人没有独立的思维意识,那又要和同学们交流什么呢(如例2)?
例2
教师 班级所在的教学楼正南方向,有一座小区单元楼,楼下是居委会老年人活动中心,这个活动中心有8米高.由于学校想在单元楼前15米处新建一栋20米的实验楼,在我们山东冬季的中午,阳光与水平线夹角为30°,请问实验楼建成以后会不会影响活动中心的采光?(采用真实生活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欲望.)
学生E 如图1所示,过点F做FE∥BC,E点为EF与AB的交点,那在AEF组成的直角三角形中,AE=tan30°,EF=33×15=53.由此可见,EB=AB-AE=20-53,那么11.4>8就会影响活动中心的采光.
学生D 数形结合是初中数学常用的解题思想,在同学E的解题思路上,我还想到了另外一种解题思路.如图2所示,如果延长AF相交于BC的所在直线的G点上,那在Rt△ABG中,BG=ABtan30°=203,CG=BG-BC≈19.6.根据教师的题意可以得出:AB∥CF,因此△FCG∽△ABG,且CFAB=CGBG,CF20=19.6203,由此计算得出CF≈11.4.所以说11.4>8就会影响活动中心的采光.
学生C 前面几位同学的解题思路十分顺畅,但我发现还有一种思路可以进行解题.具有如图3所示,我们先假设活动中心不受影响,那么阳光刚好照射到顶端F,那F点的高就应该是8米,即CF=8,过点F作出,那可以得到BE=CF=8.由于实验楼高20米,那么AE=12米,在Rt△AEF中,EF=AEtan30°=123≈20.8.所以兩个楼之间的距离是20.8米时才不会影响采光,但现在20.8>15,所以还是会影响到活动中心的采光.
5 结语
这种通过“梯次递减,梯次提升”的学习方式,使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找到了想要超越的同学,由于“梯次”的精心设置,不会出现优等生带后进生,严重打击后进生自信心的情况.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有一定差距,但这个差距又不是那么地难以超越的目标同学.这让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以及学习的兴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激发,这有效改变了班级的学习氛围,增进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友情,使每一名学生都一心向学,不仅改变了两极分化的教学难题,还有效提升了整体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彭春晓.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A].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六)[C].2021.
[2]钱瑞瑞.巧用“做数学”,创新初中数学教学[A].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六)[C].2021.
[3]池有明.探究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德育渗透的认识与实践[A].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六)[C].2021.
[4]詹爱琴.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价值研究[A].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七)[C].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