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洁丹
【摘 要】 向量具有数与形的特点,在求解长度、角度等问题中有很重要的的应用,也是高考热门考点之一.本文介绍并证明了平面向量中的四个性质,它们具有简洁、和谐、对称的优美规律特征,在解决相关问题时常常能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能够帮助学生减少学习负担,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解题能力
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具有数形的特点,与三角函数、空间几何、解析几何等知识模块之间有紧密联系,解题时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其性质加以转化,往往能够达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将向量的性质做适当的拓展,势必能够提高学生体用向量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三点共线性质
证明平面内三点共线的方法有很多种,几何法、解析法以及下面要介绍的向量法:
三点共线性质 0为平面内任意一点,若A、B、C三点共线,则存在唯一的实数对α ,β,使得 OC = α OA + β OB ,且α+β=1,反之亦然.
证明 充分性 若A、B、C三点共线,可知存在唯一的实数λ,使得 AC =λ AB ,即 OC - OA =λ( OB - OA ), 整理可得: OC =(1-λ) OA +λ OB ,令α=(1-λ),β=λ,可得α+β=1.
必要性 若 OC =α OA +β OB ,则 OC =(1-β) OA +β OB ,即 OC - OA =β( OB - OA ),即
AC =β AB ,所以A、B、C三點共线.
如:A、B、C三点共线,且满足 OA = 2 3 OB + x OC ,我们便知道x= 1 3 .再如:
例1 如图1在扇形AOB中,∠AOB=30 ° ,C为弧AB上的一点,且满足 OC =x OA +y OB ,求x+y的取值范围.
该题有诸多解法,但可利用三点共线性质进行求解:连接A、B交OC于点D,则A、B、D三点共线.记 OC =λ OD ,所以 OC =λ OD =x OA +y OB ,
x+y=λ,即 OD = x λ OA + y λ OB ,
所以 x λ + y λ =1,
由 OC =λ OD 即当D与A、B重合时,λ取得最小值1.
当D位于线段AB的中点时,λ取得最大值 6 - 2 .故λ∈[1, 6 - 2 ].
通过适当的构造,将该题转化为三点共线问题,加深对性质的进一步理解,在解题时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在该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数形结合,紧扣性质开展探究,抓住问题的特点,三点共弧,进而转化为三点共线,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解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发现、化归的能力,利用向量提高解题能力.
2 交叉性质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让平面内的所有向量都能够借助一组基底来表示,正确快速用基底表示向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在三角形中,我们经常遇到比分点问题,仔细研究这类问题,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性质,不妨取名为交叉性质:
交叉性质 如图2,在ΔABC中,D为BC边上一点,满足BD=λBC,则 AD =(1-λ) AB +λ AC .
证明
因为BD=λBC,所以 BD =λ BC ,
所以 AD = AB +λ BC = AB +λ( AC - AB )
=(1-λ) AB +λ AC .
让我们来做更进一步的观察,在图2中,由BD=λBC,可知DC=(1-λ)BC,将点D分线段BC所得的线段BD、DC的比例系数分别标在对应线段的下方,再用如图所示的虚线箭头,将两个系数指向三角形的相对应的两边,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式子 AD =(1-λ) AB +λ AC 中, AB 、 AC 与系数1-λ、λ交叉对应,顾名交叉性质. 显然,交叉性质延续了三点共线性质,讨论了关于三角形某边上的三点共线问题.可用于解决三角形中定比分点问题:
例2 如图3,在ΔABC中,点D分BC为2:1,点E分AC为4:1,AD交BE于F,求AF:DF的值.
该题可用几何方法,通过适当的辅助线加以求解,计算较为繁琐,用三点共线的向量法就很简单了,由于A、F、D三点共线,记 BF =α BD +β BA ,则AF:DF=α:β,而 BE = 4 5 BC + 1 5 BA (),記 BE =λ BF ,且由于 BC = 3 2 BD ,则()式可改写为
BF = 6 5λ BD + 1 5λ BA ,
所以AF:DF=α:β= 6 5λ : 1 5λ =6:1.
相同的思路我们可以求解BF:FE的值,这里不再赘述.
3 极化恒等式
实际上,在计算向量的数量积问题中,常规的方法有定义法、坐标法以及分解法.在遇到相关问题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分析,对于数量积问题,往往要采取坐标法或者分解法,而在分解法中有一种特殊的分解,根据高等数学泛函分析中介绍了
极化恒等式 a → ·b → = 1 4 (a → +b → ) 2+ (a → -b → ) 2 .
高中阶段的极化恒等式是可在三角形中表达它的的几何意义: 若M为线段AB的中点,O为平面内任意点,则 OA · OB =OM 2-AM 2.
极化恒等式利用中点分解向量,避开了数量积运算时求夹角的问题,减少计算量,转化为几何长度的计算,接下来我们来看它在高考中是如何考查的.
例3 (2016年江苏卷)如图4,在ΔABC中,D为BC的一点,E、F是AD上的两个三等分点, BA · CA =4, BF · CF =-1,则 BE · CE 的值是 .
这道题的特点突出:数量积,中点!从给的的图形来看也具有一定的美感,是极化恒等式的典型运用,转化 BF · CF = FB · FC =FD 2-BD 2=-1, BA · CA = AB · AC =AD 2-BD 2=4,令FD=a,BD=b,则AD=3a,
所以 9a 2-b 2=4a 2-b 2=-1 ,解得a 2= 5 8 ,b 2= 13 8 ,
所以 BE · CE = EB · EC =ED 2-BD 2
= (2FD) 2-BD 2=4a 2-b 2= 7 8 .
4 结语
向量本身具有代数的抽象性和几何的直观性,在高中数学中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方法、思想.以上关于平面向量的性质,无一不体现了它们在解题方面的优势,我们在强调解题技巧的同时,重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立足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学习,通过逻辑推理,发现规律,降低知识的学习难度,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本文所介绍的四个性质,无一不展示了数学的美感——简洁、和谐、对称,同时借助例题,特别是高考题目的运用,引发学生对知识点的重视和学习欲望,大大提高了数学的欣赏价值和实用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受汕头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2021GHB034)资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17.7:210
[3] 素敏.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组成及培养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