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艳
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数学建模是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也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以及迁移应用数学知识的重要思想。虽然核心素养呼声较高,很多教师也加入研究中,为此调整了教学策略与方法,但就目前初中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数学建模意识与能力普遍不高。在本文中,笔者根据数学核心素养及教学规律就如何指向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构建教学策略分享几点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建模热情
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第一步,也是极其关键的一个环节,设计的问题要易于理解,贴近生活实际,这样才能唤醒他们的建模热情。例如,在讲解“不等式”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高山图片,然后向学生阐述问题:“从这座山的山脚往山顶上气温是呈现出递减趋势的,研究资料表明每往上1000米温度就会降低6摄氏度,现在我们要在这座山上做一种植物,已知它的适宜温度在18摄氏度到20摄氏度之间,问我们要将这个植物种在离山脚多远的地方合适呢?”利用这种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建立不等式模型,调动他们能动性,充分感知數学知识魅力,以此激发其建模热情。
二、丰富生活背景,增强学生建模意识
数学建模并不是简单地解决数学问题,而是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分析问题,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他们所面对的问题是实际生活中具体而丰富的问题,涉及到多方面生活知识。所以,教师应不断丰富生活背景,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以此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增强其建模意识。以“相似三角形”知识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阳光、木棍、皮尺等工具,通过相似三角形计算出教学楼、古树、旗杆等物体的高度,让学生真切地感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以此增强他们的建模意识。
三、多向思维启发,拓宽学生建模思路
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影响,很多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固定、单向思维,这会影响他们的解题效率。在指向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帮助他们打破固定思维模式,学会从多角度构建模型,这样可以有效拓宽他们的思路,对于提升解题水平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可以针对 学生加强一题多解训练,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尽可能找出更多的解题思路,从而实现观点交换,这对拓宽学生的视野与思维有重要意义,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也在无形中提升。
综上所述,学以致用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符合现代化教育理念,更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丰富生活背景、多向思维启发等方法优化每一个教学细节,实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深度融合,充分彰显数学课程的生活性与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