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昌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艺考成为选拔艺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艺术生普遍存在文化课薄弱的问题。针对艺术生自身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高考历史复习策略,对提升学生文化课素养,实现对高中艺术生有效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艺术生历史学习整体情况分析
(一)艺考、高考双压力,心态波动较大
相较于普通文化课生,艺术生更容易存在心理问题。多数艺术生怀揣着成为艺术家的梦想,对明星、网红存在盲目的崇拜情绪,思想上好高骛远,难以脚踏实地。现实生活中,文化课成绩的不理想,又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繁重的学习任务又会令他们身心俱疲,每年高三上学期艺考之前,艺术生通常在周末既要准备专业课,又要兼顾文化课学习,文化课和专业学习同时考验着学生的心理状态。艺考前学生都要到专业培训机构学习,集中训练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专业成绩。艺考改革后,绝大多数省份采用集中统考方式进行,统考成为艺术生专业录取的主要途径,让学生压力倍增。为应对逐渐增加的艺考压力,大部分艺术生高三上学期以专业学习为主,文化课学习方面明显存在懈怠情绪,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过于急躁的情绪和双重压力,很容易使艺术考生感到无助、急功近利、心烦意乱,不利于历史课的复习。
(二)历史知识相对薄弱
高中艺术生多数是通过中考艺术招生进入高中学校,相对较低的录取分数线,部分艺术生提前放松了对历史学习的要求,普遍存在历史基础知识不够牢固的问题。升入高中后,历史学习的难度和广度同时增加,高中艺术生的基础短板会不断凸显,通史和专题的授课模式更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验。
从学习时间上来看,艺术考生的复习时间较短,且复习时间琐碎不连贯。在专业课考试前,艺术生将复习的重点放在了专业课上,复习文化课的时间较少。在专业备考冲刺过程中,很多艺术考生会彻底放弃文化课的复习,将全部精力、时间投入专业课上。从学习状况来看,艺术生通常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导致复习基础薄弱,复习难度系数也比较高。很多艺术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花费大量时间在专业课上,导致起点不足,基础薄弱。也有一些学生缺乏学习任何知识的兴趣和爱好的动力。艺术课和文化课都很差,复习过程中难度系数和任务量会更高。
(三)艺术生性格相对活泼,课堂效率低
艺术生相较于普通文化课生而言,性格上更加活泼。普通文化课的学生学习的重心只是文化知识,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相对单一,更加适应传统的教学方式。但艺术生受到艺术学习门类和专业要求,更加强调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更加追求个性,思维方式更加灵活,更加适应相对活跃的课堂氛围,对传统单一的上课模式相对抵触。他们普遍存在上课走神、课堂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
(四)历史学科思维能力较弱
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学的重要社会功能。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考历史更加注重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考查,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纵向理解和横向比较能力。比如中国近代救亡图存运动,需要学生系统了解中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冲突,在文明的冲突中萌生出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探索。历史知识的考查往往会围绕一个特定的历史时空,通过对当时历史环境的综合分析获得相应的答案,这对艺术生的考验无疑是巨大的。在现实学习中,艺术生经常会遇到不理解题型规则、不易获取有效的材料信息和内容、不能快速迁移知识、不善总结整理、难以准确表达等问题。
二、高中艺术生历史高考复习策略建议
针对以上艺术生历史学习存在的特点,如何有效制定高三复习计划和复习策略,是改变艺术生历史学习困境的关键。
(一)从高三艺术生实际出发,制订不同阶段历史复习计划
1.艺考备考阶段,整合教材知识,构建重点知识体系
艺考备考阶段主要是指高三上学期,随着艺考临近,学生艺术考试压力不断增加。艺考成绩又直接关乎学生是否能够安心复习,冲刺理想大学。大多数学生选择集中精力突破藝考难点,尽快提升艺术水平。学生在文化课复习上往往存在心不在焉,思想浮动问题。历史复习在这个阶段效果很难顺利有效开展,过多强调和干预学生艺考备考,又会引起专业与文化课的矛盾。因此,该阶段的历史复习重点应该是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体系,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
第一,构建纵向单元知识体系。历史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往往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每个单元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例如,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上)》以中国史为描述对象,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当代史的内容。从中国古代史来看,主要涉及1~4单元内容。中国古代朝代的发展过程,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勾勒出来,从而搭建起每个历史时期的知识框架。而体系化的知识框架,可以快速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第二,构建横向比较的知识体系。历史发展具有独特性,每一个文明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印记。但历史的发展又存在关联性,世界各个地区的发展又是相互影响、彼此融合的。古代丝绸之路联系东西文明,近代新航路开辟,让世界不再孤立。历史学习过程中既要纵向的发展框架,也要构建横向比较的知识体系。例如,17~18世纪东西方的横向比较,西方资本主义进一步拓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启蒙运动的传播都在传递着西方世界的发展。同时期中国小农经济的主体、封建专制体系的强化、思想专制的顽固,都在诉说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与消沉。通过横向对比,可以迅速发现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源,同时对提升学生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有积极意义。
知识体系的搭建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地、系统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另一方面适合时间紧张环境下的历史复习要求。
2.文化课冲刺阶段,层层递进,由浅入深
对艺术生来讲,文化课冲刺阶段主要指艺考结束到高考期间,时间上集中在高三下学期2月中下旬到6月初。学生在该阶段特点是艺考结束,大多数专业统考成绩已经公布。绝大多数艺术生结束艺考,文化课成为学习生活的重心,注意力相对集中,对待文化课复习积极性高,专注力强。这同时也是提升历史成绩的最关键时期。针对这一阶段的复习,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特点,层层推进,珍惜时间,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
第一,2月中旬至4月下旬,以夯实基础知识,穿插高考习题为主。严格上来讲,艺术生不存在高考多轮复习的概念。艺考结束后,大多数艺术生才真正开启高考的系统复习。因此这一阶段,仍然需要集中强化艺术生的基础知识,继续在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推进知识积累,形成“知识点+高考习题讲解+知识理解吸收”的学习模式,在讲解习题的同时夯实基础知识。该阶段需要注意对学生的分层管理,优等生要加大练习强度和练习难度,对中等偏下学生则需要以基础知识为主。
第二,4月底到5月下旬,增加习题训练强度,重点知识点拨。在前期基础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该阶段需要认真挑选高考真题和模拟习题,仔细分析历年高考知识点,结合时政热点,划定重点知识,围绕重点知识进行深入探讨、点拨。在讲解习题过程中注重做题方法的指导和总结,强调答题规范,以习题为载体强化重点知识。但本阶段需要关注学生的心态变化,学生在此期间经常出现焦虑情绪,注意调节课堂氛围,以鼓励为主。
第三,5月底到高考,适当地进行热点分析,重点强调答题规范,答题技巧。该阶段已临近高考,大部分艺术生进入瓶颈期,基础知识已经基本扎实,但存在模糊记忆,很难进行清晰的划分,历史逻辑思维正在生成,焦躁情绪上升的阶段。需要在授课过程中注重答题技巧的展示,尽量不在规范答题上失分。艺术生的历史知识在这个阶段仍然在上升阶段,不存在完成时,需要争分夺秒,继续增强,直到高考开始。这个阶段的艺术生已经到达生理和心理的极限,课堂教学进度不宜过快,以温和、温暖的授课环境为宜。
(二)关注学生心态变化,做好心理疏导
根据前文对艺考生的心理分析不难看出,艺术生在心理上更加敏感,抗挫折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不足,极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艺考生心态上面临的最大冲击是艺考成绩公布,专业成绩优秀,会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绩一般的学生往往存在心态上的起伏不定,文化课一旦出现滑坡,容易出现心态崩溃。高考历次模拟考试成绩都会成为学生心态波动的导火线,成绩的起伏不定会对学生備考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学生心态的平稳,对历史高考复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尽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在实际复习中,配合班主任针对相关学生进行心理关怀,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鼓励话语为主,适度提醒为辅。针对历史学科教学而言,合理分析学生的成绩变化,与学生共同分析成绩变化原因和历史知识的薄弱环节,能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心态高度紧张的艺考生来说意义非凡。
(三)创设良好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效率
艺术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很难像普通文化课生一样专注,在复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走神、发呆等现象。如何把握好艺考生的学习特点,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增加课堂吸引力。高三艺考生的教师,习惯性存在急切的心态,总是期望能尽量多地将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上课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的讲解,知识笔记的整理,但在实际效果上往往不尽如人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尽量利用学生的想象力,会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明朝中后期中国科学技术停滞不前的原因时,从人口角度分析,有人说明清时人口多,但并不能与问题搭建合理的逻辑推导过程。在学生陷入沉思时,教师提出“内卷”这个词,学生立刻有了兴趣。然后和学生共同分析,因为明清时期人口过剩,劳动力充足,以减少劳动力为主要目的的技术创新就不必进行。因此,是因为人口的内卷,削弱了中国技术创新的动力,进而解释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学生在新名词的带领下,完成了一场头脑风暴,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提升。
(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实现知识传递的重要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升学习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对高三艺考生的调查发现,大部分艺术生在历史课上不够认真,多数原因是历史课太死板,太单一,不够生动。幽默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没有人能拒绝一个有趣的灵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或者历史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告别一板一眼和枯燥乏味,学生才会走进历史走进教师。艺术生因自身存在认知的独特性,传统历史课堂,尤其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走进历史、深入分析历史问题、提升历史思维能力有较大的不良影响。
丰富的学识和宽广的胸怀是征服学生的根本,教师人格魅力是课堂活力的重要来源。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独特而又深刻的见解,会成为学生佩服甚至崇拜的理由。教师时刻保持热情洋溢、积极乐观,将活力和阳光投射到学生身上,课堂会因此而充满魅力和希望。语言应贴近时代、贴近生活。陶行知先生认为:从生活中产生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艺术生在学生生活中强调自由,追求个性,喜欢新鲜事物,好奇心较强。平铺直叙、呆板单一的语言会形成与学生的时代隔阂,造成与现实的脱离,进而影响学生听讲的兴趣。适当引入网络语言、生活实例,会让生硬难懂的知识更具活力,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解庄子逍遥和齐物思想时,配合“躺平”一词,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三、结语
艺术生具备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走近学生,认真系统地分析学生特点,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针对高三艺术生这一特殊群体,在历史复习时,教师必须在讲解基本知识的情况下,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还要加强学生对历史素材的思维能力和应对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历史复习的方向,在科学有效规划时间的基础上制订有效的复习计划,构建历史知识框架。随着历史知识框架的不断扩展,要把握好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历史学科素养要求,提高历史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总而言之,在艺术生高考复习的全过程中,教师要有信心,懂得方法,引导学生用既定的策略打好基础,共克时艰,提高能力,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