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并要求从2015年起在全国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政策的出台与落实,不仅标志着我国对义务教育质量评估的理解进入了新阶段,也为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推进与落实提供了保障。在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背景下,教师应积极分析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并立足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及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要求,积极进行自我能力提升及教学方法优化,从而不断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切实推动音乐教学改革。
一、义务教育音乐质量监测概况
音乐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被多个国家和地区纳入教育质量监测项目体系。《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拟定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标准,包括中小学学生数学、语文、科学、外语、社会、艺术等学科学习质量监测和身心健康等相关领域的指标体系。河北省于2019年开始实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我市对四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艺术教育质量监测,监测报告显示学生基本能完整、流畅、速度稳定地演唱歌曲,但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和音乐赏析能力有待提高。监测只是手段,改进并提升教育质量才是目的,通过对测评结果报告分析,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反思,发挥教育质量监测的“指挥棒”和“体检仪”作用,探索提高学生音乐听辨能力和赏析能力的途径,及时改进感受和鉴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关键。在此背景下,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也必将迎来新一轮的改革。
二、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背景下音乐教学优化路径
(一)为音乐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必要条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新时期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这也就要求对音乐学科教学质量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必须以“素质教育”为原则,通过监测评估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身心健康状况,反映音乐教育质量,并明确影响音乐教育质量的原因,进而为政府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学校转变教学方式提供参考。在此背景下,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不足应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内。这也就要求相关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学校等严格按文件政策落实,做好配合工作,积极解决音乐教学中的器材不足、师资不足、经费不足、课时不足等问题,为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落实提供必要条件与保障。此外,为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开展,还应建立配套的工作机制与管理制度,从而为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制度保障。
(二)加强对音乐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视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音乐教育改革的主力。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多数音乐教师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进行了学习,基本掌握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仍然有部分音乐教师不能紧跟时代潮流,对新理念、新的教学模式运用不流畅、不熟练,为难情绪和保守思想阻碍了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为此,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背景下必须加强对音乐教师培训的重视,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升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着重解决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引导其树立音乐课程质量观念,积极参与音乐课程改革的实践。
一方面,各学校应加强对音乐教师师资配备的重视,积极引进有扎实音乐专业知识、丰富音乐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保证配齐专一兼职音乐教师,开足、开齐音乐课程;加强学校定期组织音乐教师培训学习,聘请专家学者到校开展讲座,创造条件为优秀教师提供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的机会,打造专业化的师资团队,为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师资保障。另一方面,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音乐教师的竞训力度,以赛促训、以训促教、赛训教结合的方式提升音乐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多给音乐教师提供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三)鼓励音乐教师大胆创新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了解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而非目的。在推进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与优化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学会透过监测结果审视、分析课堂教学情况,了解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方案调整优化。但是就实际状况而言,部分音乐教师虽然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改革过程,但是因缺乏经验,或受到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在教学实际中不免会出现一些困惑和挫折,容易出现心理包袱,从而畏首畏尾,不敢大胆创新。为此,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背景下各级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学校都应重视,予以音乐教师鼓励,促使其敢于突破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束缚,敢于创新教学手段、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以饱满的热情投入音乐教学事业,为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创新优化产生推动作用。
具体到音乐课堂教学环节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学优化。
1.重视视听联觉教学,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对任何一门學科的学习而言,兴趣所发挥的作用和价值都是不可或缺的,对音乐课程而言同样如此。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体,其自身的音乐学习意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常会对学习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想要更好地推进音乐教学改革,就必须想办法提升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传统的以单纯听音乐、带领学唱的教学方式,不仅枯燥无味,也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感知音乐的魅力,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实现视听联觉的教学效果,通过为学生播放具有视觉体验、听觉体验的视频带给学生多感官刺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音乐欣赏。动态视频的应用能更好地满足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需求,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情绪和热情得到激发。为此,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背景下,教师应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音乐教学,展示现代化音乐教学独具特色的美感,辅助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如在学习七年级《甘洒热血写春秋》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方式为学生播放所赞扬的英雄人物“杨子荣”相关的视频资料,如电影《智取威虎山》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获得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重刺激,通过直观的视频内容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内容的了解,体会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现代京剧中的唱腔,以了解京剧唱腔的特点为主线,并区分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不同,了解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各自的表演形式。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学唱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让学生亲自感受和体验剧中演唱和念白的人物角色,主动参与打击乐伴奏,近距离地体验京剧唱腔魅力,身临其境地感受侦察排长杨子荣胆大心细、足智多谋,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英雄形象,达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情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启发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树立不畏艰难,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又如,在学习二年级《小白船》一课时,教师创设意境,采取营造画面感将想象和吉他弹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使学生能深刻感受音乐的魅力。课堂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运用打击乐器合奏和身体律动等形式,让学生感受3/4拍的强弱规律,体验朝鲜民谣的风格特点。最后引导学生在美的歌声中表现自己的幻想和追求,树立科学梦探索宇宙的奥秘。
在音乐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为音乐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还使音乐作品和视频内容进行了有效融合,从而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增强音乐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为音乐教学质量的改进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分清主次,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让多媒体技术真正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輔助手段,避免因过多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而本末倒置,影响音乐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2.重视音乐感知体验,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感知体验培养不仅是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为此,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必须加强对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视,通过音乐欣赏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对音乐学科而言,聆听是学习的关键,在音乐学习中不管是欣赏感受,还是聆听音乐,都是以听为基础,是音乐教师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音色、速度、节拍、节奏、力度、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感受音乐中蕴涵的情感与情绪,从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音乐、欣赏音乐,促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升。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音乐节奏、音色、力度、节拍等要素都较为抽象,如果只是单纯地引导学生聆听音乐,然后辅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的理解难度往往相对较大,不利于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同时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容易降低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不利于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及音乐教学改革的推进。
例如,一年级《山谷回音真好听》一课,教师以创设音符山的情境引入,通过在音符山下与回音的“偶遇”切入主题,引入有回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开展全曲的学习。在教授过程中,将重点前置,从歌曲中的两句回音着手,通过两句中原音与回音的对比分辨,突破力度强和弱的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并能区分力度进行演唱,同时增加动作模仿,提升趣味性,为下一阶段的表演唱做好铺垫。之后的歌词学习,搭配动作编排,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很快完成了整首歌曲的学习并能配合音乐进行表演唱。接下来的小组讨论环节,将整个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改编歌词,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程的末尾与开头相呼应,通过爬音符山的行动让学生注意安全,爱护草木,爱护大自然,通过音乐课程的美育活动,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3.挖掘传统艺术文化,树立音乐学科文化自信
音乐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艺术文化,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还要深挖教材,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引导学生欣赏体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综合艺术素养。例如,四年级音乐课《春晓》与八年级音乐课《阳关三叠》,均是由音乐家们为我国传统文化古诗词编配朗朗上口的曲谱。在教授《春晓》一课时,教师结合自身的专业技能,用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竹笛为歌曲伴奏,学生演唱;通过“专注聆听——体会音韵之美;要素体验——体会音律之美;情境体验——体会动情之美;拓展延伸——体会达意之美”四个教学环节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在具体教学时又各有侧重,以音乐体验式实践活动贯穿课堂始终,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实践能力。在教授《阳关三叠》一课时,教师采用体验、模仿、探究、合作这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在欣赏中听、唱、思、议、创、演。通过欣赏歌曲《阳关三叠》,分析音乐要素,学生学唱并结合打击乐器三角铁有感情地演唱了歌曲第一叠,体会了歌曲情感的层层递进,之后又对比欣赏了合唱版《阳关三叠》,最后进行了自主创编表演。学生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学习,了解了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感受到诗词与音乐的珠联璧合、交相生辉,也培养了同学间情感的表达,增进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综合体验式、聆听式、对比分析式、合作创编式等方法,注重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育人价值,以各个环节细致入微的美育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使他们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提高表达能力,将所学知识内化为爱音乐、懂音乐、会音乐,用音乐的情感体验,发展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背景下相关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学校都应加强对音乐教学监测管理的重视,积极地为音乐课堂改革的推进创造良好的条件与必要的政策保障、师资保障。而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则应不断地学习新理念、新知识,并积极地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尽可能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及音乐素养,切实推进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进程。
注: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背景下音乐教学优化路径的研究”(课题编号:2004044)的研究成果(主持人:郭国强)。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