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现路径研究

2022-05-30 22:15关立春付学佳
大学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雷锋精神志愿服务

关立春 付学佳

[摘 要]雷锋精神的核心思想是为人民服务,志愿服务的核心是奉献友爱,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中国志愿服务起源于早期的学雷锋活动,志愿服务专业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等特性使其成为传承雷锋精神的重要载体。文章通过探讨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的关系,提出了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雷锋精神;志愿服务;学雷锋志愿服务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0-0196-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文化与精神发展也稳步推进。其中,雷锋精神在新时代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大型赛事和抗震救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事件中,志愿服务折射出多重社会功能。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密切关联,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多次就弘扬雷锋精神、践行志愿服务发表重要论述。《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指出,志愿服务是长期开展的学雷锋活动的发展和延续。雷锋精神的核心思想是为人民服务,志愿服务的核心是奉献友爱,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1]。在当前我国着力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厘清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的关系,并推动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一、志愿服务的发展

(一)志愿服务在国外的兴起与发展

国外对志愿服务的研究时间较早,主要围绕志愿者队伍招募等展开,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探究志愿者、志愿服务等内容[2]。志愿服务正以其突出的社会效益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大多数学者从实证研究出发,将志愿精神视为动态运行机制,从个体层面分析志愿精神,关注个别志愿者活动;从组织行为角度分析志愿精神,包括招募志愿者等。

(二)志愿服务在国内的发展阶段

我国志愿服务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学雷锋活动。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发起并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它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弘扬。20世纪90年代,志愿活动在我国蓬勃开展。2000年起,共青团中央将每年的3月5日定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21世纪以来,在汶川抗震救灾和舟曲泥石流抢险救灾等应急行动中、在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等大型赛会中、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大型公益活动中,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3]。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无数志愿者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为迅速阻击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论述

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寄语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新的使命和追求。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中,希望他们坚持与祖国同行。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大学生村官张广秀的复信中,希望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让青春无悔。同年5月,在给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更多的青年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4]。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寄语广大青年,要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2019年1月,在天津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者事业要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志愿者的亲切关怀和鼓励。2020年2月,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广大志愿者的真诚奉献,以及为疫情防控做出的重大贡献。

二、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的关系

(一)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的区别

1.内涵概念不同

雷锋精神在《辞海》里的解释为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实践中表现出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实质是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在不同工作岗位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专一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雷锋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时代伦理精神、道德精神的精华。

志愿服务指个人或者组织,本着自愿性、公益性、无偿性的原则,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不图报酬,为改善社会提供的有组织的服务。志愿精神是社会先进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以其突出的社会效益受到各国政府重视[5]。志愿服务可以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使千家万户感受到政府的温暖;可以有效缓和不同阶层的利益冲突。志愿服务下沉,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彰显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

2.思想渊源不同

雷锋精神产生于中国,是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共产党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雷锋精神主要来自毛泽东著作与现实生活。因此,雷锋精神不具有宗教思想背景。

国外的志愿服务最早起源于19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团体的慈善服务,因其民间性和宗教性,这种慈善服务具备了良好的社会基础,进而作為一种精神美德和社会公益得以保留传承。宗教团体的慈善活动,对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促进现代志愿服务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外化形式不同

雷锋精神是个人或群体自发的精神力量,外化形式为学雷锋活动,以个人行为为主要特征,不需要成立社会组织或进行注册。

志愿服务是有组织的社会形式,非政府组织实施的志愿服务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志愿服务是为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由学校、社区等单位组织注册志愿者开展的服务和行为,组织性是志愿服务的典型特征。

(二)新时代学雷锋活动与中国志愿服务的联系

1.中国志愿服务与雷锋精神紧密相连

我国志愿服务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学雷锋活动,3月5日既是“学雷锋纪念日”又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有密切的关系,雷锋精神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思想内涵,志愿服务是践行雷锋精神的有效形式。雷锋精神为志愿服务提供强有力的道德支撑,志愿服务是雷锋精神价值的现实反映。志愿服务是弘扬雷锋精神的有效载体,志愿者队伍的壮大为弘扬雷锋精神奠定了群众基础,志愿服务的现代化管理为弘扬雷锋精神提供了重要保障,志愿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为践行雷锋精神开创了生动局面[6]。

2.学雷锋志愿服务在新时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相统一,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雷锋精神与志愿精神的全面整合。以志愿服务延伸雷锋精神,将雷锋精神融入志愿服务,暨“学雷锋志愿服务”。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中指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强调了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的有机统一 。2016年2月26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2016年5月2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这是我国志愿服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2016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在中央会议和中央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将“学雷锋志愿服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学雷锋志愿服务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3.学雷锋活动与中国志愿服务具有共同的本质

学雷锋活动与中国志愿服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一是都以坚持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都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表现。二是都心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人民,满足人民需求,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三是都践行奉献精神,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有一个共同理念就是奉献,一方面是爱岗敬业,掌握工作技能;另一方面是奉献社会,“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四是都投身民族复兴,雷锋精神就是要把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联系在一起,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而志愿服务在民间具有很大影响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旨在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7]。

三、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现路径

(一)健全体制,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规范化

要把学雷锋活动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密结合起来,与推进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紧密结合起来,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守初心、担使命的时代新人紧密结合起来,健全志愿服务体系,使其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要做深、做实、做细志愿服务,加强制度化建设,真正地持续开展践行主流价值观的文化活动,把握导向,不能简单地翻牌子、挂名字、搞形式主义,而要确保志愿活动落实到位。大力推进观念、理念、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的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促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二)丰富形式,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网络志愿服务行动,展示当代志愿者的风采。毛泽东同志就曾说:“学雷锋,不单是学习他的哪一方面的优点,也不只是学习他做的哪一两件好事,而是学习他长期为人民做好事,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8]要以传统佳节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从满足人民群众实际需要出发,组织系列主题志愿服务,到孤寡老人、残疾人家里送温暖,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提供星级陪伴,开展春运暖冬行动,做好应急救援的志愿活动,组织开展送文化到基层活动[9]。将学雷锋志愿服务落到实处,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三)加强引导,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众化

志愿服务传承雷锋精神,通过招募传递者等开展活动,内容包括关爱社会与关爱自然。关爱社会方式包括维护社会秩序、组织科普讲座、传播网络文明等。在社区定期开展礼仪常识普及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在每个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设立秩序服务点,引导人们义务参与社会治安综合管理;以讲座等方式组织志愿者为群众推荐优秀图书,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义务演出等。积极开展网络传播活动,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关爱自然措施包括普及环保知识、清洁环境卫生等。向公民普及相关环保知识,组织志愿者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在生活中引导公民分类处理垃圾;充分调动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关爱自然等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崇尚自然的理念,参与山林绿地的生态环境治理等。组织志愿者深入公共场所与大街小巷等进行整治活动,营造清洁优美的环境。通过活动使群众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更好地传承雷锋精神。

(四)多措并举,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专业化

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实践,进而超越组织自身,使学雷锋活动专业性等特征得以突显。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坚持集中性与经常性宣教相结合,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坚持思想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围绕队伍组织、项目阵地、研究培训、激励保障等重点领域,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提升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时代楷模、最美人物、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发展建立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服务小组、工作团队,持续做强、做大志愿服务团队,定期举办评比表彰学雷锋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在志愿组织内部寻找学雷锋标兵。

四、结语

雷锋精神是我国志愿服务的灵魂、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呼唤。我国志愿服务是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有效载体。新时代需要雷锋精神引领,也需要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雷锋精神将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为社会和谐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 翟元斌.对话与追问:如何解读“学雷锋志愿服务”[J].雷锋,2020(6):45-49.

[2] 胡雪梅.让志愿服务文化深入人心[J].人民论坛,2018(34):76-77.

[3] 徐燕敏.创新企业志愿服务的具体做法[J].办公室业务,2018(23):186.

[4] 唱贵忠.深化志愿服务  传承雷锋精神[J].奋斗,2014(3):40.

[5] 葛欣冉,梁婧凯.以志愿服务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J].雷锋,2020(1):65-67.

[6] 王益峰.論志愿服务与雷锋精神的传承[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7):15-17.

[7] 冯颜利,张文娟.以雷锋精神引领志愿服务[J].雷锋,2020(7):48-51.

[8] 沙兆华.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学雷锋、做好事,在全社会蔚然成风[EB/OL].(2021-04-14)[2021-04-15].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21/0414/c436975-32077241.html?ivk_sa=1024105d.

[9] 刘宏伟. 在志愿服务中高扬雷锋精神旗帜[N]. 长沙晚报,2020-04-15(10).

[责任编辑:苏祎颖]

猜你喜欢
雷锋精神志愿服务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红十字建设
浅谈雷锋精神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高职院校如何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发扬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精神做好雷锋精神的研究与弘扬工作
雷锋精神与中国梦:三个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