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青芹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重复记忆、低阶思维和低效训练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要实现提质增效,就应该增加有价值的自然感悟、社会体验、生活见识与地理实践,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既要注重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和地理素养的提升,也要注重地理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和教学评价的改进。
一、构建深度学习的课堂,助力教学提质增效
课堂是孕育生命的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双减”背景下,课堂是学生的“正餐”,必须吃得营养丰富;课后辅导是“零食”,尽量少吃或不吃。《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时代新人。为更好地落实地理课程标准,教师必须立足课堂,增强课堂实效,减轻学生负担。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植根课堂,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努力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习深度发生。深度学习让教学走向核心素养,深度学习让教学触及学生的心灵。《标准》指出,地理教学提质增效与构建深度学习的课堂密切相关。教师必须深度整合教材,精准聚焦课程目标,创造以学为中心的生本课堂,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以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为例,教师可以运用主题式情景教学构建深度学习的课堂。课前以2011年日本核电站泄漏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希沃白板,帮助学生分析地理知识,让学生思考“日本发展水电、火电和核电有哪些优势与不足?”接着开展“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沉重打击了日本核电业,导致核电能源缺口,请你为日本政府建言献策”主题探究活动。
教师针对本课知识的重难点,使用电子白板展示课堂教学任务,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中寻找日本的地理位置,根据地理位置进行分析,这个位置对日本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来掌握地理知识。有的小组利用平板电脑查找日本在世界地图的位置,有的小组查找日本地形图、气候图,观察日本的位置,探讨地形、地势、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对日本发电的影响等。
这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把整节课的主线串了起来,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教学设计的视角从课本知识转移到了学生学习和发展上来。15分钟后,各小组把活动的成果发送到希沃白板上,然后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精准点评的方式,增加师生的深度互动。学生通过交流记录、小组汇报和展示质疑,达成了探究成果的共享。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思维碰撞,学生将学习任务带入具体情景中,深度学习得到进一步升华。
主题式情景教学的课堂构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师及时评价学生,带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通过合作探究,自我展示,有利于创造一个有温度、有梯度、有深度的课堂。通过分析日本发展火电、水电、核电的优势与不足,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日本河流特征、气候等进行分析,不仅提高了学生地理实践能力,还加深了学生的认知,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向日本政府建言献策”这一研讨环节上,学生普遍认为日本政府可以继续适当发展水电、火电、核电,同时要重视本土能源开发,即地热能和太阳能。日本是一個岛国,海岸线长,可以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开发光伏、风电、潮汐能等新能源。这种深度思维的碰撞,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生态文明意识。
在深度学习的课堂上,教师要科学指导学生听课、做笔记、整理复习资料等,增强课堂实效性。
二、创新作业多样化设计,推动教学提质增效
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是双减的目的和任务之一。教师要大胆变革,创新作业形式,让作业成为课堂的延伸,真正达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目的。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多方面知识,教师可设计七类作业,深度挖掘教材内容,精选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开放性和创新性的任务。(1)设计单元类作业,让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深度学习;(2)设计合作类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3)设计体验类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会体验、学会思考;(4)设计创造类作业,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5)设计探究类作业,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6)设计跨学科类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多元发展;(7)设计分层类作业,因材施教,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例如,利用寒暑假开展“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体验,探讨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和形成的文化底蕴,搜集描写二十四节气的古典诗词、谚语习俗等。学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实地探测考察等方式,寻找和发现生活中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假期结束后,学生用科学的数据、精美的绘画、多彩的文笔,以思维导图、PPT、调查报告等形式,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上讲台展示活动成果,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师生互动,共同成长。
“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生活”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动心、动手和动脑,进一步认识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深刻理解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真正含义。这种跨学科的主题学习活动,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推进多元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学会反思以及自我改进,让评价真正成为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学生,不仅要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还需要结合课堂表现,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进行全面评价,以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在作业批改中,教师不要只是简单地打上“√”和“×”,还要写上更多的发展性评价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倾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当然,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不能只关注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进一步发挥评价的实效性,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但在地理动手制作、地理辩论赛、地理绘图、地理编程等活动中表现出色,教师应该多表扬。多元评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信心,同时评价也使教师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式。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