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题出版的领域范围较为广泛,文章结合梳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在理论类主题出版中的实践逻辑,尝试总结此类主题出版的一些经验和启示,特别是结合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关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讲话精神,提出“十四五”时期进一步做好此类主题出版的基本遵循:主题出版物所展现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应当扎根中国大地,具有强烈的中国问题意识;应从两个大局出发,回应时代之问;应在与中国实际结合的过程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论成就;应当胸怀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关 键 词】主题出版;创新理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作者单位】王卫权,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9.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12.01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主题出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主题出版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深化拓展,各出版单位纷纷把主题出版作为选题策划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大批主题鲜明、具有时代特征、文质俱佳、影响广泛的主题出版物应运而生。在各类主题出版物中,理论类主题出版物聚焦理论阐释和学术论证,其内容质量无论是在高度与深度方面,还是在创新与立意方面,都更能体现主题出版的价值与品质,成为主题出版标杆性成就的代表。
高教社作为我国较早成立的出版机构,一直坚持植根教育、弘扬学术的办社理念,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在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的基础上开发主题出版选题,具有得天独厚的出版优势和学科优势。近年来,高教社以反映党的创新理论为选题重点,沿着这个选题领域和方向,策划出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共产党思想历程”等系列图书,形成了主题突出、理论特色鲜明的主题出版方阵。其中的每种图书都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或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等。
本文结合这两个系列的出版實践,特别是结合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讲话精神,对理论类主题出版选题策划、编辑工作的一些规律性问题做初步研究,以期为此类主题出版工作更好开展提供补益。
一、 两大系列主题出版物的实践逻辑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系列主题出版的实践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系列主题出版物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张宇等著, 2017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纲》(顾海良主编, 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顾海良、荣兆梓等著, 2020年中宣部、全国高校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重要成果,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在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还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体系。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就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们的发展实践,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2016年7月,习近平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又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要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教社找到曾经编写我国第一本《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陈伯庚教授,请他牵头组织上海专家编写了全国第一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陈伯庚等主编,2016年8月出版),紧接着又组编了另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张宇等著,2017年4月第一版)。这两种出版物以不同的体系设计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什么”的问题。沿着这个问题自身的理论逻辑继续深入和拓展,接下来就应回答这个理论“是怎么来的”的问题。于是,高教社邀请顾海良教授主持编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纲》。该书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逻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么来的”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回答。上述两种同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在出版物的产品布局中,高教社把它们定位为“原理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纲》则属于思想史或学说史,这三种出版物形成协同互补,以史论结合的方式较为完整地呈现了“系统化的中国经济学”主体内容。
随着学术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不断深化,广大读者和科研人员对这一专题的学习需求不断提高,“原理版”已不能反映和满足研究和学习的深入,于是高教社继续沿着这个学术专题深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纲》即将“杀青”的时候,又与顾海良教授一起策划组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顾海良、荣兆梓等著,2020年12月出版)。书如其名,这部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专题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版”或“高阶版”。这样,高教社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重大理论主题,通过在出版上不断拓宽、深挖,逐渐形成较为丰满的主题出版格局,同时横向拓展,策划组编了《新时代发展经济学》(洪银兴、任保平著,2019年10月版,2020年获“第八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从而使这一出版方阵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更为鲜明和突出。
2.“中国共产党思想历程”系列主题出版的实践逻辑
“中国共产党思想历程”系列选题包括《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百年历程》(“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和五卷本《百年辉煌:中国共产党思想历程》(顾海良总主编,2021年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重点选题,即将出版)。建党百年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围绕这个重大时间节点开展重大理论梳理和出版工作是做好理论类主题出版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1]那么,如何围绕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的理论问题开展主题出版策划和编辑出版工作呢?
首先,高教社将选题定位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历程”系列选题上。大力做好与党的思想史有关的出版工作,不仅能展现马克思主义“化中国”和“中国化”的理论升华过程,还能帮助人们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原创性,凸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蕴和思想境界。
高教社从2017年11月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始,就把党的思想史作为主题出版的重点不断聚焦和凝练。在不断聚焦的过程中,高教社认为这个大选题可以先从党的经济思想史做起。编辑在调研中发现,张雷声教授在2006年就主编出版过《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且长期以来把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为研究重点。于是,高教社在2018年请张雷声教授主持编写《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百年历程》(张雷声主编,2022年4月出版)。该书系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赓续创新,单独设篇分两章系统阐释了習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创新历程,充分反映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和实践意义。
在组编《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百年历程》的后期,随着编写工作的不断深入,全景式展现中国共产党思想百年辉煌的编写需求呼之欲出。于是,高教社积极联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重大专项课题组,主动服务课题组分五卷编写《百年辉煌:中国共产党思想历程》。该书以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轴,呈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中的理论创新及其创造的辉煌。同时,另一部阐释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及其来历的思想史类专著《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展望与回眸》(顾海良著)也进入最后编辑加工阶段,将在2022年出版。这样,“中国共产党思想历程”系列主题出版物的框架建构基本完成,围绕该主题进行理论建设的出版成果得到较为理想的呈现。
二、 理论类主题出版实践的基本经验和启示
高教社围绕上述理论类主题出版的实践探索还在继续,为了不断做优做强该类主题出版,笔者尝试通过对高教社以上两个方向的主题出版做初步总结,以期为该类主题出版工作提供参考。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主题出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贯彻其指导地位是主题出版的应然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很多重要论述对我们做好理论类主题出版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在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还为我们擘画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着重点,如“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 [2] 等,不仅应成为做哲学社会科学主题出版的工作自觉,同时也是产生理论类主题出版重要成果的关键领域。
2.以学好落实好党的创新理论为基础做好主题出版
理论类主题出版既需要编辑在理论上厚积薄发,也需要编辑具备将学习心得转化为具体选题的能力。学习和阐释好党的创新理论对编辑来说是根本的基础和素养,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3] 的明确要求。
新时代以来,高教社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类编辑平时要注重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把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作为做好编辑工作的基础;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带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在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各门教材内容建设的根本指导的同时,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所有出版物中应进尽进、应收尽收,由此保证在出版的全过程、各方面体现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夯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出版,特别是做主题出版的理论基础。有了这种学习自觉、认识自觉和出版自觉,再加上广泛的实践,专门化的主题出版就顺势而为、顺理成章了。
3.在发挥出版社自身优势中做好主题出版
主题出版选题既是客观性的存在,也是主观性的选择,哪些主题出版选题能做优、做好,与出版社的自身特色和资源优势密不可分,因此,出版单位必须因“社”制宜,不可盲目跟风。高教社之所以将主题出版定位于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开发选题,并努力形成出版特色,除了深知阐释、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是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命,还基于出版社的比较优势。高教社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在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和学术出版上植根教育、深耕学科,积累了丰富的学术地图和专家资源,还形成了按学科发展的理路,了解学科进展和学术积淀,具有政治敏锐性和学术前瞻性。这些优势使高教社准确把握了主题出版工作的重大时间节点,加上长期扎根于相关学科、学术领域长期耕耘,更容易将其转化为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出版优势。
4.长期追踪“高峰”学者的研究进展,努力做好学术服务
编辑不仅要为作者做好出版服务,还要为作者做好学术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4],既指明了文艺创作的不足,也对整个人文社会科学提出了要求和期待。
对出版单位而言,策划出好的主题出版选题相对容易,难的是如何将选题落地,使之真正成为好的出版物。要破解这个难题,找到优秀、合适的作者是关键。对理论类主题出版而言,“高峰”作品需要“高峰”作者来铸就,关键是出版社要能发掘并服务作者,挖掘并激发作者,挖掘并引导作者。这就要求编辑平时在学术上能与潜在作者保持对话,建立学术上的相互信任和共鸣,以铸就“高峰”作品的使命担当激发作者的学术潜能,引导作者以学术话语讲述中国实践。
5.主题出版需要有相应的生态化环境
通常来说,一个出版社的主题出版物数量总体占比要远远小于其他出版物的数量,但即便如此,主题出版对出版行业和出版机构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如何通过有效的组织保障、制度建设来营造与主题出版相适应的生态化环境,激发出版机构策划人员、编辑人员对主题出版产品培育和生产的内驱力,把日常的图书编辑出版和主题出版集中攻坚结合共生,是主题出版源源不断出新、出彩的环境保障。
高教社很多做主题出版的编辑,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编辑,他们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和学术判断能力。社里通过经常性地开展教材编辑和期刊编辑的交流互动,建立了一套鼓励编辑进行学术研究的体制、机制,逐渐涵养出主题出版的生态化环境,为不断推出主题出版作品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6.主题出版也要面向世界、走进世界
作为新时代出版工作的重要标志,主题出版的系列成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大地上獨特而恢宏的实践及其伟大成就的独特展现,是出版行业与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的积极策应。我们必须加大加快主题出版走出去的步伐,努力使主题出版物成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源头、读懂中国的标识。
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2]。 只有这样,主题出版才真正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战略任务上发挥作用。
三、按照“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新要求,进一步做好理论类主题出版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在讲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6]。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成为指导我们“十四五”时期,乃至未来更长时期做好主题出版工作的根本指引。为落实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有关部门已经做出了相关部署。
如2022年5月12日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教育部主管出版单位主题出版工作的通知》,在“选题重点”部分的第四项明确规定:“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笔者以为,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与“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相关的理论创新类主题出版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第一,此类主题出版物所展现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应当扎根中国大地,具有强烈的中国问题意识,也就是说必须是“中国的”。当前和今后,要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的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为导向,推出更多高质量的为人民述学立著的自主性成果,这些成果“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5]。
第二,此类成果及其出版物应从两个大局出发,回应时代之问。从世界格局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从历史方位看,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的研究成果和出版成果应当着眼于回答“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要立足时代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6]。
第三,此类成果及其出版物应当体现“两个结合”,在与中国实际结合的过程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论成就,也就是说必须是“自主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艰巨任务”的根本原因[7]。当前和今后,在主题出版全过程中,我们也必须始终坚持是“自主的”。
第四,此类成果及其出版物应当胸怀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中提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努力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5]的目标。我们的研究成果要“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就要为多数国家的人民所理解和认同,具有世界共识性。“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包括世界所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积极成果,可以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有益滋养”[7],我们的学术成果和出版物应当在融通中外文化的基础上,不仅要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还要为解决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今后,特别是“十四五”时期,出版界同人要不断学习,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深刻内涵和精神要义,以落实“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目标和工作要求,进一步做好理论类主题出版,不断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添砖加瓦,做出出版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4]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5]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EB/OL]. (2022-04-25)[2022-05-25]. http://www. gov. cn/xinwen/2022-04/25/content_5687105. htm.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