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文化血脉?展现时代风采

2022-05-30 10:48赵建黎
出版广角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古籍整理古籍整理

【摘 要】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就繁荣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提出了指导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古籍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古籍出版领域应紧紧扭住古籍出版主业,聚焦高质量发展,依托优质内容强化品牌效应,不断开创古籍出版工作新局面。

【关  键  词】古籍出版社;古籍整理;古籍出版

【作者单位】赵建黎,三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12.002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指导新时代古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高屋建瓴,聚焦古籍工作四梁八柱,对新时代古籍事业发展战略做出系统完整的计划,就繁荣发展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提出了切实具体的指导意见,有助于从源头系统地破解古籍出版面临的难题,为古籍出版注入强大动力,激励古籍出版人进一步增强奋进新时代、再创新辉煌的信念和信心,踔厉奋发,不断开创古籍出版工作新局面。

笔者1987年毕业后即从事古籍出版工作,35年来与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结下不解之缘,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不断繁荣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品读、咀嚼《意见》全文,回顾三秦出版社走过的路,笔者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对古籍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是包括古籍出版在内的古籍工作不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根本保障。过去,三秦出版社在《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以下简称《指示》)的指引下,凭着艰苦创业、笃志坚守取得了亮眼的成绩。未来,三秦出版社必将按照《意见》的计划、期待和具体要求逐步奋进,取得更大进步。

一、淬炼:金石交映,书写华章

三秦出版社地处十三朝古都——西安,从成立开始就紧紧扭住古籍出版主业,克服经费紧张等重重困难,居陋巷,守清贫,在煎熬中淬炼初心,用坚守书写忠诚,不仅推出了多部引人瞩目的文献整理力作,而且用双效俱佳的古籍普及书彰显专业出版社的品牌成色,蹚出了一条主线清晰、特色鲜明的古籍出版之路。

1.审时度势,定向奠基

三秦出版社以《指示》为指针,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理古籍文献、出版传世佳作为己任,依靠专家学者,根据陕西地域古籍文献资源禀赋的实际和特点,确立了出土文献与典籍文献整理并重,以出土文献为优先的古籍出版方向,并制定了立足当时、着眼长远的古籍整理规划,提出了策划出版“陕西金石文献汇集”“古长安丛书”“全唐文补遗”等图书的设想。此后,三秦出版社的出版团队基本按照这一规划逐一落实,稳步推进,正确处理提供优质服务与自主研发创新的关系,在抢救、保护、整理出版珍贵古籍和出土文献方面履行了职责,付出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

2.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倾力打造金石等出土文献整理图书集群

三秦出版社几代编辑接续奋斗,潜心致力于出版出土文献整理研究。其在出土文献与典籍文献融合互证方面的优秀成果,在全国古籍出版版图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出版了“陕西金石文献汇集”、《西周金文擷英》、《周原甲骨文综述》、《秦代陶文》、《秦铜器铭文编年集释》、《陕西出土历代玺印选编》、《全唐文补遗》、《秦封泥集》、《昭陵碑石》、《药王山碑刻》、《秦岭碑刻经眼录》等书。其中,一些书籍是三秦出版社成立之后推出的第一批古代文献整理成果,堪称品牌奠基之作,初步展示了出版社形象,并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些丛书与三秦出版社相依相伴,且品种不断增加,受到国内外文史文化学者的持续关注。目前,《全唐文补遗》《全隋文补遗》已跻身出土文献整理经典行列。

3.文献整理图书方阵不断壮大

三秦出版社典籍文献整理出版主要依托陕西省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古籍整理专业力量,走过了由推介出版零散整理到有规划、有组织整理的艰难历程。1992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开始资助古籍整理出版项目,三秦出版社文献整理图书出版生机勃发,规模不断壮大,出版了“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全唐五代笔记”、“唐会要校证”、《元稹集编年笺注》、《韩昌黎文集注释》、《东坡词编年笺证》、《大戴礼记汇校集注》、“诚斋诗集笺证”等,不少书籍已成为古代文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4.古籍普及成绩斐然,双效显著

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三秦出版社根据《指示》精神,即“整理古籍,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得懂,仅作标点、注释、校勘、训诂还不够,要有今译”,在全国较早尝试古籍“白话”本的出版,先后推出了《史记注译》、《白话聊斋》、“中国传统文化丛书”等60多部普及读物,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较好的影响。由此发端,三秦出版社后来推出的“国学百部丛书”等一脉相承,得益于传统出版物市场的繁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扩大品牌影响、发展壮大经济、实现良性循环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蝶变:黄金十年的厚积薄发

从2010年前后开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上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对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支持力度也进一步加大。三秦出版社抓住时机,乘势而上,聚焦高质量发展,主要从六个方面不断推进古籍出版。

1.保持文化定力,奉献精品力作

多年来,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即使在全面转企、经营任务指标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三秦出版社始终牢记古籍出版的责任,从不浮躁迷失,秉承敬畏之心、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个环节,坚守专业古籍社的责任担当、学术定力和文化操守。如“关学经典集成”的出版,从整理到审稿、加工、编辑、校对,前后历时十几年,抱定打造权威古籍版本的信念和决心,不急不躁,稳步推进,做到了后出转精。在2020年纪念张载诞辰1000年活动中,该书成为一大亮点,引起较大反响。

2.抢抓机遇,通过项目申报赋能古籍出版

古籍出版周期长,成本高,收益低,特别是三秦出版社教材教辅业务少,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了古籍图书出版。对此,三秦出版社抓住国家扶持力度加大的良好机遇,在做好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资金申报的同时,努力争取国家出版基金的支持。2012年以来,三秦出版社共有20个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其中《陕西金文集成》《新编元稹集》等6个项目都属于古籍文献整理类项目。此外,三秦出版社还通过申报陕西出版资金、陕西古籍整理专项资金、陕西出版集团精品扶持资金等,为《秦岭碑刻经眼录》等十几个古籍整理项目争取到资金支持,有的项目在得到国家资助基础上又得到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局)、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的额外资助,极大地缓解了经费紧缺的局面,为推出更多古籍图书,壮大古籍图书方阵创造了条件。在此过程中,三秦出版社增强了单位、部门、编辑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策划申报项目基金的积极性。据统计,三秦出版社2021年申报包括古籍图书在内的各类项目有60余个。

3.多措并举充实古籍项目储备

项目申报的前提是有源源不断的项目。为充实项目选题储备,近年来,三秦出版社一方面加强与省内外知名学者联系,与多家高校的文史古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加大项目组稿约稿风险投资,采取预先论证、阶段性投资、签约约稿、提前付酬的办法确保“申报季”不断有成稿量达标的好项目;另一方面,三秦出版社立足陕西,辐射西北,积极发掘古籍出版资源,广泛联系新疆、甘肃、宁夏等地的专家学者和古籍整理机构,组织了“西域文献汇编”《庄浪汇纪》等选题。通过不懈努力,项目选题储备基本呈可持续发展态势,形成策划、申报、实施、储备的良性循环。

4.用精品古籍带动高质量发展

三秦出版社十分注重项目图书的效益,不断提高古籍重大项目对全社经营发展和品牌提升的贡献率。特别是2016年推出的“陕西金文集成”,堪称出土文献整理图书的典范之作。该书由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古籍所)策划,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主持编纂,囊括了陕西从古到今发现的有铭青铜器2000件,全套16卷,是迄今为止对陕西金文资料整理最为全面、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最高的精品力作。“陕西金文集成”出版后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填补了陕西省20年来在国家图书奖这一奖项上的空白;还获得2016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入选全国2016年度文化遗产十佳图书。

目前,三秦出版社形成国家规划—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出版政府奖递进跃升的完美链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三秦出版社总结经验,力争使已经出版的“新编元稹集”、《全唐五代笔记》、《唐会要校证》、“关学经典集成”、《佩文斋书画谱》等,以及即将出版的《周王畿——关中出土西周金文》等,在评奖、营销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增添更多亮点。

5.通过创新实现古籍内容资源多元利用

一是在古籍普及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三秦出版社遵照习近平总书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指示精神,奋力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典籍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策划出版的《诗经》《楚辞》《东京梦华录》《三国志》《史记》等书籍广受读者好评,使得三秦出版社在开卷数据排行中居于较高位次,得到了中宣部领导的肯定。

二是加大传统古籍出版与数字技术融合项目的研发力度,依托丰厚的内容资源,借助“文献+互联网”模式,不断深化、丰富与中华古联公司的资源和運营合作。同时,积极申报国家及陕西省文化产业项目资助,如陕西金文数据库等8个项目,累计获得资助超1000万元。

6.通过做项目锻造过硬团队

针对古籍编辑队伍后继乏人的现状,三秦出版社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尤其是把提升古籍编辑队伍素质的重点放在对现有编辑人员的培养、培训上,结合集团“编辑导师制”,采取古籍整理出版导师带徒弟的办法,让年轻编辑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得到学习与锻炼。如在“陕西金文集成”的编辑出版过程中,几位年轻编辑在老编辑的带领下,克服时间紧、书稿量大、审稿难度大等困难,发扬工匠精神,先后闯过了资料整理关、器物组合厘定关、释文核校关,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在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结项验收中取得优秀等次。

三、赶考:抢抓新机遇,实现新飞跃

三秦出版社从最初的筚路蓝缕,到经过8届班子接续努力,再到全社上下不懈奋斗,厚积薄发,在古籍整理出版领域取得了较好成绩。据粗略统计,建社37年来,三秦出版社共出版出土文献类图书180多种,文史经典文献整理类图书400多种,旧志整理类图书130多种,古籍及国学经典普及类图书近900种。2000年以来,累计有47个古籍项目获得国家古籍整理专项资助,6个古籍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入选国家出版规划,特别是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品种也呈不断增多之势,由“九五”规划的2种、“十五”规划的4种,到“十一五”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6种,再到“2010至2020年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规划”的16种。同时,三秦出版社的社会效益和品牌效应也不断提升,20余种图书获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50余种图书获二等奖、三等奖、古籍普及图书奖;3种古籍图书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20种古籍图书获得陕西图书奖、陕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经过多年稳步发展,三秦出版社由最初的10余人发展至如今的80余人,从一开始租房办公,频繁搬迁,至如今拥有3000平方米宽敞的办公大楼,年营业收入1.5亿元。

然而,三秦出版社与一些地方古籍出版社相似,都面临来自外部和内部的诸多挑战。例如,出自名家之手、足堪传世的权威古籍版本不多,也缺少《意见》所言通代断代、集大成、重量级的项目,图书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不够大;随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升温,作为其最重要载体的古籍越发引人关注,涉足古籍出版的出版社不断增多,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在与古籍名社的资源竞争中,三秦出版社时时陷于被动;按照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在生存和经济指标考核压力下,多元发展导致古籍图书在总的产品结构中所占比例有限;由于外部扶持支持力度不够,加上人才短缺和机制不活,古籍出版力萎缩;自主研发古籍普及类图书的创新能力不足,水平不够高,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通过力度更大的改革创新逐步解决。

《意见》的发布,让古籍出版人看到了更上一层楼、追赶超越的希望。一方面,《意见》全面落实,能够使古籍出版的外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在经济指标考核方面对古籍出版社给予政策倾斜;国家对古籍出版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古籍整理成果评价体系更加科学,让古籍整理学者心无旁骛地致力于古籍整理,为古籍出版带来更多源头活水。另一方面,打铁还得自身硬,在争取外部环境改善的同时,古籍出版社不能等、不能靠,要以强烈的使命感、紧迫感,按照《意见》要求,只争朝夕做好自己的事情。

1.增强使命意识,主动担当作为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的回信以及在考察《读者》集团时所发表的重要讲话,实际上早就为古籍出版提出了要求。《意见》也对繁荣发展古籍出版提出了具体任务。古籍出版人要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重要论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中汲取精神力量,站在传承中华文化血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自身所肩负的职责使命,即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历史自觉,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不断强化专业古籍出版社的角色认同,心无旁骛做古籍,依托高原筑高峰。

2.做好精品规划,突出特色重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加强策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并认真落实,扎实推进,不仅有助于增强古籍整理出版的计划性,遏制一哄而上“野蛮整理”“竭泽而渔”,避免项目重复出版和资源浪费,而且可以有的放矢地充实项目选题储备,用高质量的项目提高项目入选国家资助的成功率,确保重大项目可持续发展,增加古籍出版品种。对此,三秦出版社采取有力举措保证国家“十四五”规划(古籍项目)和古籍十年规划项目顺利完成,聚焦古籍出版主业,在积极申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2021—2030年规划的同时,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制订了本社的“十四五”及下个十年古籍整理出版与发展规划,结合陕西省“十四五”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和陕西省新闻出版局三年重点规划,加快实施“陕西石刻文献集成”“新编全唐文补遗”等重大文献整理项目,计划在5年内推出40种较有分量的古籍整理项目图书以及国学普及读物,显著提升古籍图书在全社图书总数中的占比。

3.依托优质内容,强化品牌效应

古籍出版人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学术传统,学习老一辈古籍整理和出版专家甘于寂寞、精益求精的精神,严把整理出版质量关,深刻汲取“明人刻书而书亡”的教训,从整理立项、整理方案确定、整理成果鉴定评价、书稿审查、编辑校对等环节,以高度责任感和临深履薄的敬畏态度,层层把关,力戒粗疏草率、谬种流传、粗制滥造。用笃定坚守推进高质量发展,打造高质量图书产品。要聚焦地域古籍文献“深度加工”,对以前出版的古籍整理好书进行重印改造。坚守积淀深厚的文化富矿,不应满足于出版“粗加工”的文献整理图书,要在接续延伸专有出版权的前提下,从整理者层次、整理体例、整理水平、制作质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提升改造,打造升级版地域文献整理图书。例如,“全唐文补遗”曾受制于各方面条件,整理体例不够完善,没有注明每篇墓志文献的出处。近期,三秦出版社着手修订该书,借助最新的微痕提取技术,提高漫漶严重的碑刻文字辨识率,使得一些重要的残缺石刻文献在字数和内容上有所增加。

4.聚力创新创造,做好古籍普及

中华古籍宝库因创新而发轫,亦因创新而繁荣壮大。我国现存古籍有数十万种,这是古人先贤踵事增华不断创新的结果。古籍并不是青灯黄卷,枯寂冷僻,而是鸢飞鱼跃,活色生香,生机勃勃,意趣盎然。古籍普及的目的是用新颖时尚的大众读物引导读者善于发现、欣赏古籍之美,感悟中华语言文字、思想文化和古人性灵之美。放眼全国古籍普及图书市场,尽管在某些方面成绩斐然,但相较新时代的高要求,显然远远不够,亟待新的突破。如在整理转化形式方面的推陈出新有所减弱,长期呈现徘徊态势:在市场法则的驱动下,图书出版都在比拼包装,争奇斗艳,令人赏心悦目的精美印装其实不过是插图的翻新、版式的变换,或者图文搭配形式的改头换面,核心内容基本没有质的飞跃,颇有“文胜于质”之嫌。因此,古籍普及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三秦出版社在立足传统图书业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开阔视野,触类旁通,借鉴跨媒体的创新成果从电视节目、博物馆文创等中得到启发,找到灵感;通过媒体融合,借助数字技术,三秦出版社倾力打造装帧精美清新、内容精湛深刻、阅读体验一流的优秀读物,真正让古籍像文物一样“活起来”“火起来”;三秦出版社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国精神的熏陶,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古籍出版人的聪明才智。

5.彰显时代特色,做好主题出版

《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入挖掘古籍时代价值,系统整理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的古籍文献,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此外,《意见》对整理发掘民族团结、传统医药、农业科技等内容也有新的要求。古籍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治国理政、经世致用智慧,以及对当今人们具有借鉴启发意义的家风家训、家国情怀、反腐倡廉内容等,可以古为今用,归入主题出版范畴。这是新时代主题出版的重要任务,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在主题出版方面,尤其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考察讲话的指示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出版人的谆谆嘱托,突出地域特色文化,努力探究寻绎古籍文献与秦岭、黄河、华山等中华地理标识之间的内在文化缘脉,策划有特色、有深度的主题出版项目。

6.推进数字融合,抢占发展先机

古籍出版社要在融合发展、数字化转型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在古籍数字化赛道,大家基本在同一起跑线上,地方古籍出版社同样机遇不少。古籍出版社要以古籍文献为核心,依托自有优势——古籍数字内容,着眼大古籍、大文化,丰富内涵,拓展外延,紧扣“丝路”“考古”“诗词”等热点话题,借助“古籍+考古”“古籍+互联网”,在酝酿立项时,提前谋划数字化呈现、网络化传播等相关项目,推出更多特色鲜明、价值较高的优质数字化古籍内容,按照“抢抓机遇争项目、立足精品做普及、依托纸书做融媒”的思路,在古籍整理出版中做出更亮眼的成绩。此外,古籍出版社要着力构建以古籍为核心和主干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资源体系,扩大强化古籍“活起来”而显现的“溢出”“带动”效应,力争成为古趣盎然、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出更大贡献。

7.构建灵活机制,破解人才难题

人才关乎事业发展。为破解人才匮乏、断档等难题,更好适应新时代事业发展要求,古籍出版社在加紧对现有人员培训的基础上,要加大改革力度,抓住当下就业形势形成的揽才机遇,吸纳优秀人才,真正做到理念创新。如借鉴高校在人才甄选引进上的大气魄、好政策,将隶属关系上“松散”的各类专家组成“形散而神不散”的专业项目团队等,准确把握出版社的本质屬性以及出版的宗旨和真谛,将古籍出版社打造成开放高效、创新创造、善作善成的干事平台。探索以项目聚才用人的新模式,用灵活高效的机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吸引激励优秀人才聚集干事,鼓励高校学者以及其他有志于出版文化事业的优秀人才踊跃进入出版平台施展才华,这不仅有助于出版社多出好书,而且有利于壮大编辑导师队伍,促进人才成长和事业可持续发展。

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古籍出版人要勇于担当,率先行动,积极主动作为,不负时代,不辱使命,在繁荣兴盛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出版文化的崇高赛道上跑出最好成绩,交出亮丽答卷。

猜你喜欢
古籍整理古籍整理
斯盐最灵,此籍可餐
——盐业古籍整理新成果《河东盐法备览合集简注》出版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论“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类编丛书”古籍整理工作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我是古籍修复师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对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古籍整理
整理房间